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倪光南:中興事件的關鍵不是中外晶元的差距

倪光南:中興事件的關鍵不是中外晶元的差距

倪光南

倪光南: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聯想集團首任總工程師。我國最早從事漢字信息處理和模式識別研究的學者之一,提出並實現在漢字輸入中應用聯想功能。

背景提示:近期,因為中興遭受美國制裁和當年助手的一篇微信刷屏文章,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被推上了各家媒體的新聞頭條。他多年來為國產晶元和操作系統付出的努力,再一次被世人提起。他又是怎麼看中興事件的?國產晶元和進口晶元差距究竟有多遠?晶元的國產化只能靠BAT了嗎?倪光南近日就上述熱點作出回應。

觀點一

晶元差距不可一概而論

過去一些比較特殊的晶元領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與國外有差距,並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做不出來。以往有種流傳很廣的說法,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在不考慮安全的情況下,一項技術如果自主研發可能需要比較長的周期,最快最便宜的辦法是買現成的。然而我們過去在研製大型計算機時感受最深的是,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從晶元產業來說,可以分為設計與製造兩大部分。中國的設計水平還可以,最大的短板在製造。晶元製造接近於傳統工業,涉及設備、材料、工藝、封裝測試等一系列問題,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大量資金,沒有幾百億人民幣可能都形成不了一條生產線。過去我們在晶元製造領域投入不夠,要趕上發達國家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以及至少幾千億人民幣的連續投入。

觀點二

沒有替代就無法建立自己的生態體系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個過程,我國在網信領域整體處於可用階段。所謂可用,就是可以用,但性價比不夠好,有些應用不能適應。並不是差到不可用,也沒有好到好用。因此,頂層設計應該加大力度突破一些根本不可用的領域,進一步支持目前已經可用的領域,向好用方向發展,直至實現所有部分百分之百好用。

從體系建設的角度看,晶元和操作系統構成基礎,加上軟硬體構成體系,再發展大量應用形成對體系的支持,這就是一個生態。生態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積累,特別是我們處於後來者的位置,而先到者已經實現壟斷。微軟在台式機領域的生態系統從1993年windows3.1應用推廣開始算起,已經經歷了25年時間。但在移動方面卻沒有成功形成自己的生態,被蘋果和安卓擠掉。

過去我們對很多體系的生態支持不夠,應該認識到,沒有替代就建立不了自己的體系,把生態建設好需要加速替代過程。在這方面,政府的主導非常重要,一方面原因是用戶已經非常熟悉現有產品,不願承擔替代成本,不願意學習新東西;另一方面原因是壟斷巨頭的打壓,比如早年在中國市場泛濫的盜版windows操作系統,微軟可能不清楚嗎?實際上這是它們為打擊國產操作系統起步採取的一個免費推銷策略。

此外,政府主導作用還應該體現在整合資源、避免內耗方面。目前我國以liunx為基礎研發操作系統的公司大概有七八家,每家不過幾百名員工,都沒有跟微軟這樣的巨頭單挑的實力。

由此可見,在國產自主品牌的替代過程中,應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由國家主導,社會跟上。涉及重大投資、大批科研人員參與、整個產業鏈配套的項目,國家有責任出面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統一標準,在同一體系下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競爭。

中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條件已大大好於過去。如果晶元無法實現自主,可能是執行方面出了問題。中央就推進國產自主有很好的頂層設計。執行部門和項目要按照線路圖去做,不要走著走著就忘了,對走偏了的項目,有關部門要及時予以糾正。

觀點四

網信安全更不能被卡脖子

中外晶元的差距,不是中興事件的關鍵,關鍵是暴露出我們在網信領域自主可控的觀念不夠強,供應鏈存在風險,容易被人卡脖子。

但中興事件還沒有充分暴露出我們在網信安全方面的風險。在傳統產業領域,一件產品的安全體現在使用壽命內不出現質量問題,本身產品的安全性是可預期的。而網信安全是不可預期的,黑客攻擊、後門、密碼這些風險在傳統產品中不存在。「稜鏡門」事件說明,核心技術受制於人,信息就可能被別人監控;烏克蘭電網被黑、伊朗核電站受攻擊事件說明,不掌握核心技術,國家安全就會被人卡脖子。

網路信息產品必須實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或安全可信,這包含兩個層面:一是網路信息產品和傳統產品一樣必須保證質量過關,二是產品要能防禦網路攻擊,保障信息安全,不至於泄露信息。

部分資料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整理:隔壁老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的精彩文章:

智能音箱普及率3個月內暴增50%、柯潔將再次對陣人工智慧

TAG: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