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沫若求溥儀研究清史,溥儀無奈回應8個字,實在尷尬

郭沫若求溥儀研究清史,溥儀無奈回應8個字,實在尷尬

建國後,新中國的事業百廢待興。時任中科院院長、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的郭沫若,在開會時碰到了溥儀。一見到這位前朝皇帝,郭沫若立刻就想求溥儀做一件事——研究清史

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既然是皇家後裔,肯定知道很多有關清朝的小道消息。此外,清朝皇子自由便接受滿文教育,而研習清朝歷史恰恰需要懂滿文。京城裡住著這麼一位潛在的歷史研究員,郭沫若自然要發動他了。郭沫若笑著說道:「溥儀先生,你要幫助研究清史啊!」誰知溥儀聽到後,只是尷尬回應8個字:「可惜我不太懂滿文。」

什麼?一個滿族人竟然不太懂滿文?沒錯,這件尷尬事有記載!在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有著類似的描述:「滿文也是基本課,但是連字母也沒學會,就隨老師伊克坦的去世而結束。」雖然有人試圖證明溥儀並非不懂滿文,但他的水平絕對高不了!語言需要反覆練習,他平日里根本不用,肯定早已生疏!在溥儀看來,自己的母語實際上是漢語,滿語和英語反而成了外語,甚至連英語的水平可能都要強過他的滿語!

其實清朝皇帝以漢語為母語,卻不重視滿語的現象絕非個例。早在咸豐年間幼年時期,自打娘胎里就聽著漢語長大的同治帝,就開始拒絕學習滿文。當時他的師傅急壞了,變著花樣教他學滿語,可同治帝就是不願意學。光緒帝小時候熟讀《四書五經》,吟詩作賦不在話下,就連英語都學得有模有樣,可唯獨不願學滿語。每當上滿文課時,他都閉口不言,表示抗議!溥儀自稱僅僅會一句滿語,讀作「伊立」,也就是「平身」的意思。

因為皇子自幼被強制性要求學習滿語,所以還有點基礎。可底下的滿人大臣就不行了!自清朝於1644年入關以來,通曉滿語的八旗兵就越來越少。很多人自幼在北京城裡和漢人嬉戲玩鬧,從來不用滿語交流!到了乾隆帝登基時,距離滿清入關才92年,京城裡會說滿語的八旗子弟就幾乎絕跡!大多人除了有個滿文姓名外,和漢人無異。

這種滿人集體拋棄滿語,選擇漢語的現象,叫做「漢化」。漢化現象自古就有,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公元前121年,匈奴渾邪王率眾十萬歸降漢朝,理由是單于要殺渾邪王。之後到了東漢時期,內遷的胡人越來越多。東漢末年,匈奴人已經成了漢軍的重要部分。匈奴沒有文字,文化上處於劣勢,隨著與漢人的交流增多,會匈奴話的人也逐漸減少

西晉滅亡後,羌、氐、羯、匈奴、鮮卑五胡作亂,史稱五胡亂華。可五胡之中,除羯被滅族外,其餘四族皆被成功漢化。其中匈奴的漢化程度原本就非常高,再加上漢語的大環境,漸漸也忘記了本族語言,改說漢語。鮮卑人更絕,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強制性讓全族改說漢語。結果數百年後,鮮卑人消失,完全融入到漢族當中

唐朝時期,契丹人崛起。到了宋朝時期,契丹人建立遼國。遼國上下推崇漢文化,以至契丹人完全喪失了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明朝建立後,為了對抗蒙元殘留的胡化跡象,朱元璋下令全國禁止胡服、胡姓、胡語,許多外族不得不改成漢姓。

滿清入關前就知道「漢化」這一現象,於是早就想好了應對辦法。清朝的阿哥們為了保持本族獨特的文化,必須從小就學滿語。為了保證世上還有會滿語的人,滿清一直禁止漢人往東北移民。無奈漢語實在太強大了!無論是批閱奏章,還是插科打諢,甚至看《三國演義》這種小說,都犯不著懂滿語。結果滿族人的滿語水平是一代不如一代,以至最後在本族的地位還不如英語

目前全國的滿族一共有1040萬人,可都以漢語為母語。2010年時,有人專門調查後發現,全國只剩下不到100人還會使用滿語,滿語已經屬於瀕危語言!可滿語卻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為了更好的進行研究,很多學校開始教授滿文。相信在系統的教育下,很多漢人的滿語水平可能會超過溥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A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傳奇女性:16歲當皇后,33歲破20萬大軍,52歲轟動世界
火燒圓明園元兇的下場:被德軍抓去當俘虜,本國人罵了他150年

TAG:小A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