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意識是什麼?與肉身外部環境的作用

意識是什麼?與肉身外部環境的作用

苦樂歸根結底是思想意識的感受,那麼它和肉體有沒有關係?如果沒有關係,那麼身體的疾病和飢餓、寒熱怎會產生心理上的苦感呢?沒有眼睛的人為何沒有視覺功能?沒有五官的人有五官之識嗎?若俱生盲人有色感,那麼眼識不通過物質的眼睛又怎能看見呢?

諸如此類的問題,密續中卻有圓滿的解答:

1、意識不是單獨存在的

無論顯露的宏觀意識和作為意識能量種子的潛在微觀意識,都是和物質色體不能分離的。宏觀的意識和宏觀肉體的分離,就意味著肉體的死亡和宏觀意識的消失,即生命周期的結束。緊接著以微細氣體為載體的細微意識從休眠狀態中蘇醒,接替肉體和宏觀意識的職能開始運轉,這就是中陰身或者轉世意識。

微細的氣體和微細的意識是永不分離的金剛體。氣是色(物質),識是非色;在金剛體中氣是體,識是能,它們的關係不是氣識兩種東西的結合,而是一體的兩種性質。續經中說「既是氣,也是神,動為氣,靜為心」,氣和心是合一的東西。不但是在人體上,而且在轉世的意識中也有物質的存在,物質和精神是不能分離的金剛體。這樣一來,無形精神有了存在的形體——氣,轉世和生住滅的生命過程中,意識和氣的作用形式發揮著能量的作用。氣和識為一體的原身轉化為宏觀肉體和意識便是轉生。當宏觀肉體和經脈老化受損、精氣血枯竭時,心氣衰竭導致靈肉分離的死亡,這時原身開始運作。

以細微的原身為主體的三身、三識的金剛體理論,填補了顯宗理論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三身是:宏體——肉體;微體——精氣、血、脈;極微體——氣體原身。

三識是:宏觀的顯露識――活人的意識;微識——進入死亡過程中的八十種情識階段;極微識——死亡以後出現在死亡光明階段。

2、意識與肉身相互作用

密法認為人的肉體活動靠氣(呼吸)血(脈搏、體溫)運動,氣血運動靠主體意識的作用,意識一旦消失,氣血的運動就停止,然後肉體就僵死。但是反過來說,肉體和精氣血脈的盛衰、五官敏鈍等對意識的性能、作用、活動等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凈化開悟的修心過程中,只注意意識,不注意身體的作用是不夠的。因此就有了鍊氣入脈、鍊氣化精、大樂止心、中脈開悟等一系列修止觀的凈化意識、開發智慧的理論和神奇的方法。

3、意識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

佛教本來就重視修鍊和環境的關係問題,但密法進一步認為外器世界、內身精氣脈、智慧心體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如時輪法。

密宗認為生命和宇宙的本原是氣(即現在人說的「引力」),不但人的生命和意識離不開氣,就連地球和日月星辰都懸浮在氣中,在氣的作用下運動。如氣候的寒熱、四季的變化和人的身心的關係;日月蝕對人體中脈開合的關係;清晨黎明和第四級光明心生起的關係;觀修面對的方向的不同作用(現代科學所說的「磁場」);特殊區域地段對身心的作用等。

掌握人與天地間關係的規律,在止觀和開悟見性的修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果說顯宗是修心的理論,那麼密宗就是身心雙修的理論;如果說顯宗是純精神的一元論,那麼密宗就是精神和物質二元論。若拿物理學來相比,顯宗理論好比是經典物理學,而密宗理論則是量子物理學。

密法分為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外事和內觀二法中以外事沐浴、手印等為主的密法稱為事部;外事和內觀相等的密法稱為行部;外事和內觀二事中以內觀瑜伽為主的密法稱為瑜伽部。事、行、瑜伽三部稱為下三部密,在保密戒律方面比較寬鬆。在外事和內觀二法中以內觀瑜伽為主而其法無比殊勝者稱為無上密。

有的教派有「九乘」之說,其實前三乘即是顯教三乘;中三乘是下三部密;上三乘是無上密的內部分類。其稱為「上上乘者」,從教理來看,並沒有超出無上密的範圍。

分享越多;福報越大!

佛陀智慧,共修善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識活佛智慧 的精彩文章:

觀音菩薩聖誕日:念誦觀音勝贊可成就一切事業!
佛,是越度生死海最可靠的航海圖與船筏

TAG:多識活佛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