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日本開發出全固體電極材料熱穩定性評測技術

日本開發出全固體電極材料熱穩定性評測技術

日本大阪府立大學特聘助教塚崎裕文等人,與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特別研究員田中喜典等,共同開發出了全固體電極材料的熱穩定性評測技術,在確認全固體電極材料發熱反應機理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這項研究調查了由LiNi

1/3

Mn

1/3

Co

1/3

O

2

(以下簡稱NMC)和硫化物基無機固體電解質Li

2

S-P

2

S

5

(以下簡稱LPS)構成的正極複合材料發熱反應的原理。


圖1是利用差示掃描量熱法對充電後的NMC-LPS正極複合材料的熱性能進行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加熱到一定程度後,在300~400℃的溫度範圍出現了兩次發熱反應。




研究人員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觀察發現,正極活性物質NMC並未發生結構變化,而LPS則出現結晶。




圖2為利用TEM,在充電後透過NMC-LPS正極複合體的電子中檢測出了小散射角電子的「明場圖像」(圖2左上),以及LPS區域的電子衍射圖形的溫度變化。研究人員首先在室溫(20℃)條件下觀察到了表示非晶體狀態的光暈圖案(Halo Patter)。然後在這個狀態下加熱,溫度達到250℃左右時開始結晶,不過,在溫度達到約350℃之前,結晶的速度一直比較緩慢。但當溫度達到400℃以上之後,會出現非常清晰的德拜環,結晶化進展顯著。



由此可知,當溫度達到200~350℃時,Li

3

PS

4

析出,溫度達到400℃以上時,Li

4

P

2

S

6

和Li

2

S析出。通常情況下,對LPS單體進行加熱時,僅Li

3

PS

4

會析出。由此可見,LPS的結晶化現象會因是否與活性物質NMC有界面接觸而大不相同。



研究人員由此發現了在能量方面容易發生兩種化學反應的可能性。




  1. Li

    3

    P

    S

    4

    -Li(in NMC)→(1/2)Li

    4

    P

    2

    S

    6

    +S+1.8eV(/f.u.).



  2. 2Li

    3

    PS

    4

    →Li

    4

    P

    2

    S

    6

    +Li

    2

    S+S-0.2eV(/f.u.).




【1】  是在隨著充放電變成脫鋰狀態的NMC中,從Li

3

PS

4

中抽走鋰離子,分解成Li

4

P

2

S

6

的反應。【2】是Li

3

PS

4

自身分解成Li

4

P

2

S

6

和Li

2

S的反應,反應生成物Li

4

P

2

S

6

和Li

2

S結晶後,其結晶的能量作為熱量被觀察到。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NMC-LPS正極複合體的發熱反應可以表示為圖3,這可能與通過Li

3

PS

4

分解生成的Li

4

P

2

S

6

和Li

2

S的結晶化產生的熱量有關。




<參考圖>



圖1:利用差示掃描量熱法對充電後的NMC-LPS正極複合體進行調查的結果




圖2:充電後的NMC-LPS正極複合體的明場圖像與LPS區域的電子衍射圖形的溫度變化





圖3:充電後的NMC-LPS正極複合體中發生的LPS分解反應



文 客觀日本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日本基礎研究能力下降,危機感增加!
以 「魚」 會友,富士山腳下的中國畫家和和平使者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