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年人愛美是正當的」,這句話來之不易 | 改革1979

「青年人愛美是正當的」,這句話來之不易 | 改革1979





文 | 諶旭彬




1979年3月19日,北京民族文化宮。




李安定的心緒,安定不下來。




伴著輕鬆的音樂節奏,8位法國模特和4位日本模特,穿著皮爾·卡丹設計的服裝——由中國宮殿挑檐獲得靈感的聳肩衣裙——在一個臨時搭成的T型台上,來回邁著貓步。




台下觀眾清一色的藍灰綠制服。他們多數是來自北京外貿界和服裝界的官員及技術人員。身為新華社記者的李安定,亦在其中。




鮮艷的服裝、時尚的剪裁、高挑的模特,讓觀眾們「看得眼睛都瞪直了」,「產生了一種暈眩的感覺」,「一個個臉色嚴峻,表情變化得很厲害」。①



李安定記錄下了表演高潮時分的情景:





「當一個金髮美女面對觀眾停住腳步,突然興之所至地敞開對襟衣裙時,台下的人們竟像(遭遇)一股巨浪打來,把身子齊刷刷向後倒去。」




這是1949年後,中國的第一場時裝秀。高挑靚麗自信的模特,與身穿灰藍綠色服裝的害羞觀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圖:1979年民族文化宮內部時裝秀 




觀眾們的害羞,其來有自。




1966年8月,北京二中的學生小將們,通過《人民日報》發出宣言,正式向「各式各樣的港式衣裙」開戰。小將們向理髮界、裁縫界、照相界發出倡議:





「港式的髮型不理!港式的衣裙不做!」「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改掉港式衣裙,……牛仔褲可以改成短褲,餘下部分,可以補丁。火箭鞋可以削平,改為涼鞋。高跟鞋改為平底鞋。」③



宣言得到了廣泛響應。在北京,「藍天時裝店」堅決保證「以後不加工出售港式服裝和奇裝異服」。在江西贛州,照相行業有了新的行規,「穿西服、奇裝異服的不照」。在遼寧大連,小將們誓言「我們要管,還要管到底」,他們巡視街頭,「看見穿西服、旗袍的,就用剪刀剪成碎條;發現女同志穿高跟鞋,就一律將高跟去掉。」④




此後的十餘年裡,藍、黑、灰這「老三色」,與中山裝、青年裝、軍便裝這「老三裝」,成了民眾日常衣裝的主色調與主款式,牢牢佔據著統治地位。





圖:1979年,皮爾·卡丹漫步在被藍、黑、灰三色統治的北京街頭




這種統治地位,偶爾也會顯出不合時宜。



1972年2月23日,北京東城電子儀器二廠的學徒工劉曉華,在經歷了嚴格的政審,以及如何微笑和鼓掌的技術培訓後,匆匆奔赴首都體育館。當晚,美國總統尼克松及其夫人,要在這裡觀看一場體育表演。劉曉華是預定的一萬餘名觀眾之一。她必須穿上色彩鮮艷的衣服,準時坐到觀眾席上。




劉曉華的衣櫃里只有黑白灰綠。她四處找關係,借到一件紅色緞子面棉襖,卻又擔憂這抹紅色在黑白灰綠的海洋里可能太過刺眼,於是找了件罩衣,再套在外面。坐定後,劉曉華髮現,館內女性觀眾居多,大部分衣著靚麗,「有些很老式,但顏色絕對漂亮,特別是在體育館明亮的燈光下,顯得更加光彩奪目」。款式之多,色彩之艷,讓她放下了心,也讓17歲的她大開眼界。




晚7時30分,尼克松夫婦入場,觀看了乒乓球、羽毛球和體操表演,於晚10時左右離去。

尼克松夫婦退場後,

觀眾席上衣著靚麗的女性們,也集體迅速套上了平時所穿的黑白灰綠大衣





「瞬時間,那五光十色、十分耀眼的畫面,一下子變成了黑灰色。」⑤





圖:1972年2月23日晚,尼克松夫婦在首都體育館觀看體育表演,觀眾席色彩斑斕。




鮮衣靚服可以放回衣櫃的最底層,但愛美之心終究是不可阻遏的天性。




1978年,日本電影《望鄉》與《追捕》在中國上映。栗原小卷、高倉健和中野良子在劇中所穿上窄下寬的喇叭褲,讓許多城市青年第一次意識到服裝款式對形體美的深刻塑造。在歐美日本熱度已行將褪盡的喇叭褲,遂在中國流行開來,一發不可收拾。



那一年,武漢大學在校園裡掛出了一條醒目標語,嚴肅地質問學子們:





「喇叭褲能吹響向四化進軍的號角嗎?」




學子們以一種戲謔的心態,在標語後面補了一句:





「請問,什麼褲能吹響?」




學生們是睿智的。但這種睿智並不能真的消弭衝突,也無法達成和解。

1979年,幾乎每個城市的街頭,都有人在負責剪喇叭褲。連清華大學也專門設置了門衛,嚴查師生的頭髮長度及褲腿寬度,超過標準者一律剪掉、剪破。

支持愛美之心的學者,不得不從敦煌壁畫里尋找依據,強調喇叭褲古已有之,並非「奇裝異服」。支持愛美之心的媒體,也不得不先否定青年們穿喇叭褲的行為:





「我們並不贊成青年人蓄長發、穿喇叭褲,……但我們也不贊成在青年的衣著、髮式等個人生活問題上過多地評頭論足和指責干涉。」⑦





圖:80年代,北京,穿喇叭褲的青年




時代在往前走。向後拉的慣性,也依舊強大。




1980年,上海服裝公司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支時裝表演隊」。這一舉措,既是受了皮爾·卡丹時裝秀的影響,也與上海某政府代表團同期出訪歐洲的遭遇有關:





「團里的女同志因為剪著短髮、穿著與男人一樣的灰色大衣,差點被趕出女廁所。回來後,受到刺激的女領導下決心改變上海婦女的形象。」




服裝公司下屬有八十餘家紡織廠,青年男女很多。時裝表演隊費勁唇舌,共計只招募到九男十二女。而且,

入隊者大多不敢對家人細說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比如,女隊員徐萍告訴她的父母,自己「在戲劇學院進修,參加一個培訓班」。正式演出前夕,父母發現徐萍「在絢麗的燈光下,在台上走來走去」。他們找到了表演隊的領導,嚴肅強調:





「我們的女兒才20歲,剛剛開始走上社會,你們要她穿著這種露出手臂的服裝上台表演。今天露胳膊,明天就可以露大腿,如果這樣子的話,今後讓她怎麼在社會上做人啊?」⑧




表演隊只好修改演出服,用飄帶纏住徐萍裸露的手臂。




廠里的風言風語,也讓這些愛美的年輕姑娘感受到了壓力。

女隊員史鳳梅堅持只在舞台上穿漂亮衣服,下台後繼續用黑白灰綠包裹自己。

她自述這樣做的理由:





「那個時候,廠裡面風言風語,傳這些小姑娘出去肯定會變壞,回來就不一樣了。……你越是這樣講,我們越是要給你看看,我們到底有沒有變壞,所以回去(穿衣服)還是這個樣子。」⑨





圖:1983年5月,時裝表演隊首次在京演出後,全體成員合影。




「新中國第一支時裝表演隊」在1981年正式登台演出。穿喇叭褲與剪喇叭褲之爭,也在1981年進入白熱化。




這年的8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封來自湖南邵陽的讀者來信。信中,名叫「靈芝」的讀者猛烈批評了「有些年長的幹部」對青年人的服裝進行了過多的干涉:





「整頓社會治安、打擊刑事犯罪活動,使盜賊縮手,流氓斂跡,廣大群眾真是衷心擁護,舉雙手贊成。可是在我市,這樣的高潮一來,首當其衝的卻是『奇裝異服』。你看,

工廠的大門口,貼著『奇裝異服者不許入內』的大白紙告示;機關門前,『留怪發者、留須者不許進入』的大字赫然在目。

這裡那裡貼著規定,無非是男不許著花衣,女不可穿短裙之類,否則以曠工論處。更有甚者,一些人員手握大剪,在街頭巷尾,影院車站,追捕男女青年,攔剪喇叭褲。




「有些人,特別是有些年長的幹部,喜歡把穿不太普通的服裝與道德敗壞等同起來。是的,破壞社會治安者中往往有些穿『奇裝異服』者,但穿『奇裝異服』者並非就是破壞社會治安者。對於青年人的服裝髮式,不應用粗暴的方式對待。

有些青年發牢騷說:『允許穿什麼衣裳,允許褲腳多大,頭髮多長,最好寫進刑法,免得我們無所適從。』

如果真是這樣,豈不滑天下之大稽!




我們不提倡奇裝異服,也不贊成對青年人的服裝進行過多的干涉。

」⑩




1983年,新華社《半月談》雜誌刊文,明確表態支持「青年人愛美」:





「青年人愛美是正當的,不應受到非議。

……有些地方規定不準中學生穿高跟鞋、燙髮、抹口紅,這是可以的。

但不要把這些規定擴大到社會上去。」

?




中央電視台的新聞播音員如何著裝,也成了民間觀察「穿喇叭褲與剪喇叭褲之爭」的風向標。

1987年1月16日晚,央視播音員張宏民一改往日穿西裝的習慣,換上了中山裝。雖然事件純屬巧合——「當時播出公報事先並沒有得到通知,沒有播音準備,只好臨時安排當天不值班的張宏民播音。他臨時借了中央電視台台長的中山裝應急」——但卻

有很多觀眾打電話到央視追問「是否有特殊考慮」

,迫使央視不得不在《中國電視報》上做一番公開解釋:





「沒有什麼特殊考慮。當天播音員穿中山裝完全是偶然的,與所播新聞的內容無關。經本報編輯部向有關部門了解,當天原安排一位女播音員值班,新聞部收到這條新聞後,有的同志建議由男播音員播出,臨時找到當天不值班的張宏民同志播音。由於他當時穿的襯衣不適宜穿西裝,又來不及更換,於是改穿中山裝。近幾年,播音員播音時穿西裝比較多,但有時也穿中山裝。」?





圖:70~80年代,因布料匱乏,愛美的中國人發明了「假領子」




關心「西裝與中山裝之別」的觀眾,所關心的,其實不只是「西裝與中山裝之別」。他們還關心,那扇打開了的大門,是否還會重新關上。




1987年9月,中國時裝表演隊第一次穿著本國設計師設計的服裝,走出國門,前往法國巴黎,參加第二屆國際時裝節。結果:





「領隊的女的在後台掉眼淚了,覺得(我們的衣服款式)跟同台表演的外國人沒法比。」?




打開大門,方見差距。




審美如此,它事亦如此。







注釋


①丁三,《「在中國,服裝也是政治」》,《時代教育(先鋒國家歷史)》2008年第1期。②李安定,《看,咱們有了模特》,法治晚報2007年1月6日。③北京二中紅衛兵,《向舊世界宣戰》,《人民日報》1966年8月26日第2版。④分別見:《人民日報》1966年8月23日第1版。贛州市章貢區委黨史辦/編,《章貢區解放後黨史專題資料彙編 第三輯》,2006,第77頁。大連市史志辦公室/編,《大連印記》,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第444頁。⑤曉華,《和尼克松一起看體育表演》,《文史月刊》2012年第3期。另可參見:李楊,《美國總統來了!》,《看歷史》2012年第8期。⑥易中天,《城市文化與城市個性》。⑦郭思文,《談引導——從青年人的髮式和褲腳談起》,《中國青年》1979年第6期。⑧徐萍/口述、葛乾巽/整理,《我在新中國第一支時裝隊當模特》,《檔案春秋》2018年第1期。⑨《1983:時裝模特重上海灘》,口述人:徐文淵、史鳳梅 編導:蔡亮。⑩靈芝(湖南邵陽市),《不要把穿「奇裝異服」與破壞治安混同起來》,《人民日報》1981年8月23日第5版。?《抵制精神污染的問答》,收錄於:《時事資料手冊 1983年版》(《半月談》特刊),第54頁。?楊正泉,《新聞事件的台前幕後——我的親歷實錄》,外文出版社,2015,第412頁。《答讀者問》,《中國電視報》1987年1月22日。?《於宗堯談文革後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網址:http://eladies.sina.com.cn/news/2006/0323/2205236213.html




相關閱讀




這一年,萬千沉默心流,拉開了自由表達的序幕 | 改革197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把岳飛稱作「民族英雄」,遮蔽了他更大的歷史價值 | 短史記
發掘即摧毀:秦兵馬俑上原本塗有彩繪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