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藝術:尋求「神性美」與「人性美」的結合

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藝術:尋求「神性美」與「人性美」的結合

近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展在首都博物館舉行,展覽將持續至6月22日。該展覽隸屬中意文化合作機制框架下的「義大利博物館睡美人」項目,是中意文化合作機制倡議項目的一部分,是兩國在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等領域展開長期對話的平台和共建「一帶一路」的媒介。

《大主教》1550-1640年 木炭、粉筆

展覽甄選的展品,來自烏菲齊美術館、巴傑羅國家博物館、翁布里亞國家美術館等義大利17家博物館和機構,絕大部分展品是第一次與中國觀眾見面,類型極為豐富,不僅包括提香、波提切利、佩魯吉諾、丁托列托和老帕爾馬等大批藝術家的繪畫作品,還涵蓋了像章、服裝、日常生活用品、建築構件和模型,全景化地呈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社會生活。

這些展品跨越了多個時代,除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展品外,也有古羅馬時期的雕塑,以及拜占庭風格的少量繪畫。

《施洗約翰宣教》 1502-1515年 木板蛋清和油畫

西歐中世紀是一個「黑暗時代」,天主教教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視作絕對的權威。文學、藝術、哲學一切都得遵照天主教的經典《聖經》,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作者進行制裁,甚至處以死刑。在教會的管制下,藝術家受到束縛,藝術死氣沉沉。直到1347年至1353年,黑死病在歐洲蔓延,使得人們開始懷疑天主教的絕對權威。

14世紀末,奧斯曼帝國不斷入侵東羅馬(拜占庭),東羅馬人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離避難。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一所叫作「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藝術。許多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氛圍慢慢席捲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由此興起。

《聖母子和聖彼得、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聖阿加塔和聖保羅》1509年 木板蛋彩

展覽的第3單元——「藝術與信仰「部分的展品,展現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緩慢但穩定地朝著世俗化方向發展。當時,宗教在城市生活中雖居於重要地位,但並未妨礙文藝復興時期「人位於宇宙中心」觀念的傳播,藝術家作品中的聖人被賦予人性化的表現,繪畫中的神聖人物顯得更具人情味。當時,這些宗教主題的繪畫不只用於教堂,富有的市民階層也用它們裝飾宅邸里的私人禮拜堂和走廊。藝術家們還借用古典藝術形式來表現宗教題材,展覽中特意選取了幾件古羅馬雕塑來說明這一現象。

文藝復興時期,教堂的祭壇總是飾有祭壇畫,通常為一幅單一主題的大尺寸畫作。祭壇畫不僅僅是一件裝飾,而且對宗教儀式至關重要,也是教堂的焦點所在。15和16世紀祭壇畫的常見主題是聖母子和聖徒,或者是耶穌受難像。但祭壇畫中的神聖人物被表現得更加敘事化和自然,他們通常被置於美麗的風景中。

《基督復活》1580-1590年 布面油畫

當時,貿易開始興盛,顏料的進口,使得油畫迅速風靡,繪畫形式與內涵都開始發生變化。例如作品《基督復活》,表達了人們對於上帝的深度思考。再如《死去的基督與兩個天使》和多幅「聖母子」畫,畫家細膩的表達手法,以及巧妙的寫實風格,表現出藝術家們對於尋求「神性的美」與「人性的美」相結合的探索。藝術家們認為,這兩種「美」並不矛盾,並且更加體現了宗教意義上的和諧與共存。

(本文圖片由首都博物館提供)

圖文來源:中國民族報

歡迎分享轉發!

統籌監製:李元 審校:李鵬臻 製作:馬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報 的精彩文章:

佛影湛然:展示唐代繁盛時期的佛教文化與藝術

TAG:中國民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