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蹊蹺的戰役淝水之戰——東晉是如何以8萬大軍打敗80萬大軍

史上最蹊蹺的戰役淝水之戰——東晉是如何以8萬大軍打敗80萬大軍

淝水之戰可以說是史上最蹊蹺的戰敗了,那麼苻堅為什麼會戰敗呢?

我們知道當時苻堅的部隊集結在淝水西岸,和晉軍隔河對峙。當時苻堅部隊共有多少人,一直說法各異。苻融的軍團共有三十萬人(此處採用《資治通鑒》的記載,另有說法是二十五萬),苻堅從項城又帶來了八千騎兵。但是苻融派出過三萬人的部隊前往荊州,此外在洛澗又損失了一些兵馬,並留下一些軍隊駐守壽春。如此一來,淝水岸邊的前秦軍隊差不多應該有二十多萬人。(雖號稱百萬,但真正到的只有二十多萬)

這二十多萬軍隊集結於一地,對將領的指揮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苻堅部隊里雲集了各族的軍人,編製非常複雜。秦軍精銳必是氐人士卒,他們多半集中在苻融指揮的中軍。此外大軍中更有諸多漢人、鮮卑人、羌人、烏桓人,他們對「非我族類」的氐人帝國未必有多強烈的效忠心,多半還是「畏威而來」—因為害怕官府,不得不上陣打仗。 

種族上的紛雜必然會增加編製的複雜性,指揮起來也勢必更加困難。光是語言就是一個問題:各族語言不同,也未必都會說漢語,苻融的命令很可能要先翻譯成不同的語言才能下達。這二十多萬人來自五花八門的種族,又多半沒有受過正規訓練,如今在淝水岸邊擠作一團,即便神仙做他們的指揮官,只怕也很難調度自如。  

雙方沿淝水嚴陣以待,一時倒都沒什麼舉動。這時,苻融收到謝玄寫的一封信。謝玄出身於士族,筆下十分來得,信寫得很是雅麗。他在信中說:「君懸軍深入,置陣逼水,此持久之計,豈欲戰者乎?若小退師,令將士周旋,僕從與君公緩轡而觀之,不亦美乎?」翻譯過來就是說:「您孤軍深入,在淝水邊擺開陣勢,難道您還要打持久戰嗎?那多不好。如果您肯稍微往後退一下軍,騰出點地方,讓小的們好好打一架。咱們悠然觀戰,豈不美哉?」

  謝玄的打算是儘快決戰。按照計劃,他將率領八千精銳部隊渡河作戰,如果形勢順利,後續主力就渡河發動大規模後續攻擊。如果失利,也可以有主力做接應。   

對謝玄的要求,前秦領導層有很大的分歧,大家多半認為這裡有問題,應該嚴詞拒絕。但是,苻堅和苻融認為,等晉軍渡河到一半的時候,讓騎兵向他們發起衝鋒,哪有不大獲全勝的道理?因此,苻堅下令軍隊後撤。  

苻堅的想法看上去並沒有錯誤,秦軍以逸待勞,用騎兵對付渡河晉軍,在戰術上當然佔有很大優勢。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他有沒有能力讓自己的軍隊秩序井然地後撤。他只考慮了對岸的敵人,而沒有認識到自己身邊的這二十多萬人可能是更危險的敵人。後撤指令下達了,一場巨大混亂隨即爆發。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普通士兵,在這場撤退中會有什麼感受。他置身於二十多萬人中間,放眼望去,四面八方都是密密麻麻的人海。他一直生活在北方,原本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到這個叫淝水的地方來。他知道馬上就要爆發一場血戰,自己很可能會戰死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對岸的晉軍到底有多厲害,他沒有把握。所以這會讓他高度緊張,而周圍人口密度偏又如此之大,這不但不會緩解他的壓力,只會弄得他更緊張。恐懼在人與人之間是可以互相傳遞、逐漸放大的。

  有些指揮官的話他可能聽不懂,即便隊長和他操同一語言,他能聽得懂,也很難理解。領導認為,大家應該後撤某個距離,好讓晉軍渡河,然後返回身來對晉軍作戰,把他們趕到河裡去。對他來講這個說法過於複雜,再說領導未必真解說得那麼詳細,他所知道的就是長官讓他後撤,到底為什麼後撤他並不清楚。 好,大家轉回頭走路。

他們知道,晉軍就在他們背後,隨時可能向自己衝鋒,這種想法自然會讓他們覺得危險。可以想像,他們中某些人很容易加快步伐,越想身後有許多晉軍,可能就走得越快。自己還有老婆孩子呢,可不能隨便死了。他們一加快腳步,周圍的人也就不由自主地跟著加快速度。而眼看著周圍的人越走越快,大家心裡自然也越來越恐懼。這是一個糟糕的正反饋,不難料想,如果任由這個正反饋發展,結局一定是大家集體奔跑。    

按理說,應該有外力來打斷這個正反饋,這個外力就是指揮官。但是前面已經說過,面對如此紛雜的編製,如此龐大的人員,指揮官也很難應對。當時沒有什麼像樣的通訊措施,除了軍旗、號鼓,就是靠人喊。基層指揮官和高級指揮官很難聯絡,加上語言障礙,那就更難了。基層指揮官很可能也不理解事態發展:晉軍是不是打過來了?自己這邊是不是已經戰敗了?現在是後撤還是敗退?他自己很可能也被卷到這個洪流中,正奮不顧身往前奔呢。    

等到混亂局面呈蔓延之勢,即便是指揮官也已經無能為力了。恐懼的力量是無窮的,眼看著二十多萬人從行進變成競走,從競走又變成了賽跑……   

戰爭結束後,間諜朱序自稱他在製造這場大混亂中起了很大作用—前秦部隊後撤的時候,他躲在陣後高喊:「我們敗了!我們敗了!快跑啊!」這個說法是朱序的一面之詞,很可能是為了向東晉邀功請賞捏造出來的。即便他喊了,他的話對這次混亂起了多大作用也很難說。從事情經過推測,前秦軍隊更可能是自我崩潰,有沒有朱序的那一嗓子無關緊要。

謝玄的部隊已經開始渡河。苻融眼看著局面失控,就縱馬入陣,想要恢復秩序。可能是他跑得太急切了,也可能是被亂軍衝撞,結果他的馬一頭栽倒,失去了坐騎的苻融被晉軍殺死。晉軍渡河之後,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秦軍四處亂跑、互相踐踏的喜人景象。這些晉軍一定莫名其妙、不知所以,但他們沒有坐下來分析這是怎麼回事,而是跟在後面緊緊追擊。    

這些秦軍一路狂奔,一口氣跑到了青岡。他們奔逃的態度非常堅決,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他們—摔跤的一律被踩死。據史書的說法,被踩死的「蔽野塞川」。這些潰軍跑到晚上依舊捨不得休息,夜以繼日地努力向前跑。據說他們聽到風聲鶴唳,都認為是晉朝的追兵。恐懼已經深入骨髓。   前秦二十多萬大軍全然解體,苻堅也被流箭射中。當時混亂至極,根本沒人管這個皇帝的死活,苻堅自己一個人騎馬跑到了淮北。晉軍獲得了錦緞萬匹(估計是苻堅準備獎賞給軍隊的)、牛羊驢騾十萬頭。這是一次巨大的勝利,而晉軍並沒有付出任何代價。

歷史影響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其他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

中國南北分立的局面繼續維持。東晉乘勝北伐,收回黃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謝安去世和前線主帥謝玄退隱而轉為守勢。

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淝水之戰也成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著久遠影響。

淝水之戰的結果使東晉王朝的統治得到了穩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從長期看,淝水之戰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漢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並且直接影響到了此後隋唐等統一王朝的精神實質,可以說淝水之戰保住了中華文化的核心部分並使之從「五胡亂華」後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曹操!第二個司馬懿!
趣味猜謎|漁舟晚唱倍溫馨 前驪單珠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