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物聯網領先全世界,因為有這樣一支強大的「國家隊」

中國物聯網領先全世界,因為有這樣一支強大的「國家隊」

「今年將是物聯網發展最重要的元年。」4月23日,在2018中國綠公司年會上,寬頻資本董事長、亞信集團董事長田溯寧如此表示。

這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整個科技行業的普遍觀點:毫無疑問,中國物聯網產業已經開始爆發增長。

中移物聯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喬輝透露,在2017年初,中國移動內部曾預計,全年的物聯網連接數量將凈增6000萬至7000萬,然而最終的完成情況,卻是凈增了1.1個億,「預計到 2020年,我們的物聯網連接總數,就將超過人的連接數。」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物聯網不但發展迅速,而且從網路到終端,從技術到應用,從產品到服務,都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縱觀歷史,每一次科技浪潮都會帶來市場格局的洗牌,誕生新一批科技巨頭,而在物聯網領域的先人一步,也將在未來的全球科技競爭格局中,給中國科技企業提供換道超車的機會。

那麼,為什麼中國物聯網能領先世界?

從一開始,中國物聯網科研就與世界發達國家同步,並在國家隊的帶領下,不斷加速產業化,這是中國在這個領域一直保持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

1

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Kevin Ash-ton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同年,MIT首次將「萬物皆可通過網路互聯」明確為物聯網基本含義。

就在同一年,這一概念也首次正式出現於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領域方向研究》的信息與自動化領域研究報告中,作為該領域提出的五個重大項目之一——只不過,中國當時還將其稱呼為「感測網」。

其後,中科院下屬的微電子所、半導體所、電子所、上海微系統所、聲學所、軟體所、中科大等十餘個校所,都在無線感測網的方向上,陸續部署了重大研究項目和方向性項目。

此後10年間,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席捲全球,而物聯網/感測網由於技術和產業不夠成熟,在產業化和商業化領域一直沒有大作為。

但以中科院為代表的中國科研力量,一直在默默無聞中堅持創新不懈,最終不但沒有被其他國家落下,反而在無線智能感測網路通信技術、微型感測器、感測器節點、簇點和應用系統等方面,都取得大的進展。

直到2008年,物聯網開始嶄露頭角。

彼時,正是金融危機過後,各國政府努力尋找經濟新引擎的關鍵時期,5G、物聯網等戰略新興科技,開始獲得國家級的全力支持。

在美國,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重點;而在中國,物聯網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

自此,中國的物聯網進入了新的快車道。

2009年11月,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無錫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聯合成立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

2010年10月8日,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物聯網中心)正式成立。

這個中國物聯網科技研發的「國家隊」,既是中國科學院在物聯網領域發展研究的抓總單位、協調單位,推進中國的物聯網基礎技術發展,也負責了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的籌建和主持工作。

2

成立之初,擺在物聯網中心面前的首要問題是,作為中國在這個戰略新興領域的科研國家隊,到底應該在哪些方向發力?

中科院反覆討論,最後提出來四個問題:能耗、處理、傳輸、安全。

這些,都是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問題,看似簡單,但每一個都代表著巨大的挑戰。

比如能耗。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物聯網中心主任陳大鵬說,每一個物聯網連接的耗電量都微不足道,甚至低於1毫瓦,但如果將連接數乘以100億,就可能達到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量規模——按照華為的預測,只需要7年,在2025年,全球物聯網連接的數量就有可能達到350億。

更不用說,為了適應應用環境,很多的物聯網設備,都只需要依靠很小的電池,就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不間斷在線工作。

而在數據處理問題上,有些數據需要上傳到雲端處理,有些可以在物端就直接處理,不同的場景,會切出不同的需求,需要針對性地設計晶元處理架構,網路拓撲結構、業務流程等等。

在傳輸方面,網路的時延、無線網路的信號強度、單位面積內支持的終端數量等等,每一個問題也都可能成為應用的瓶頸。

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物聯網時代,每一個終端可能都是安全的隱患,黑客可攻擊的入口更多,而且雲端的打通,對整個系統的安全性也會構成更大的挑戰。

以上每個環節的技術和產業發展,都需要各個科研機構、企業的共同努力推動,一步步解決。

也正是受制於這些基礎能力,直到最近幾年,隨著終端側成本持續降低,功耗持續降低,網路也不斷成熟,全球的物聯網產業才終於進入快車道。

針對這些問題,物聯網中心提出了海雲融合、人機物融合的架構,從數據傳輸、能耗、數據處理到安全,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促進工作。

目前,物聯網中心已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物聯網專業研發機構。

截至2016年底,物聯網中心累計申請專利500餘項、軟體著作權11項、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13項,參加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20餘項,形成了以應用需求為牽引,成體系、各鏈條相輔相成的科研布局。

3

比如物聯網中心,就在無錫積聚了中國科學院15家共建研究所的力量,建立內部研發單元19個,成立企業16家,團隊規模達758人,圍繞「支撐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產業發展、科技發展」目標,在推進建設國家級物聯網創新示範區中起到了資源積聚、人才培養、產業孵化的引領帶動作用。

在產業服務方面,它已先後建成了建成國家級"感知中國"創新基地、中國物聯網產業培育中心、集成創新中心、行業應用示範中心等。

尤其是2014年啟動建設的感測器公共技術服務平台,至今已累計投入超過1億元,服務有效客戶數超萬次,為一般中小企業沒有能力研製功能差異性大、技術含量高的感測器難題提供了開放共享窗口。

而它的MEMS設計與製造平台、SIP封裝平台、通訊系統與晶元設計測試驗證分析平台、物聯網軟體開發評測平台、應用系統驗證評測平台、物聯網知識產權平台及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平台等七大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也向社會全面開放,提供公共服務與技術支撐,為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物聯網中心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大規模的院地合作平台。

同時,物聯網行業還處在發展期,產業成熟度低,研發投入大,收益預期不明朗,市場需求分散,許多中小規模感測企業都存在融資難題。

為此,物聯網中心還專門設立了中科物聯產業基金,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大力孵化高新技術企業,至今已孵化約40家企業。

比如中科微至,利用物聯網圖像採集、感測、信息處理技術等,為傳送帶裝備了自動掃碼系統,能夠在1米範圍內的任意高度、傾斜度掃描貨物,實時訪問後台資料庫獲取地址信息,並智能傳送至相應區域,分揀效率高達每秒鐘可15件,1小時分揀7萬件,出錯率只有百萬分之一。

比如中科融通,擁有視頻防入侵、周界防入侵、物聯網管控平台等三大序列技術產品,為多個行業構建了高等級、智能化、立體式的安防體系。

比如江蘇影速,是中國唯一能夠製造"半導體納米級製版光刻設備"和唯一擁有"雙檯面曝光技術"發明專利的光刻設備製造企業。

此外,研究院每年在北京、無錫、矽谷等地組織的物聯網峰會,也早已成為行業內最重要的行業交流平台,幫助了大批物聯網創新機構、企業、人力的產業、創新、金融三鏈,以及融合跨領域、跨地域的聯合發展。

可以說,在我們利用物聯網享受到的每一項生活便捷背後,其實凝聚了物聯網行業無數科技機構、科研人員的多年心血。而作為物聯網科研發展的領軍者,物聯網中心這些年來為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值得我們讚揚和銘記。

(本文作者:林子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雜談 的精彩文章:

可能是最好的AR遊戲:真街頭霸王

TAG:科技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