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6大習慣招濕氣,身體5個表現提醒你,越來越「濕」了!

6大習慣招濕氣,身體5個表現提醒你,越來越「濕」了!

中醫上,「六淫」指「風、寒、暑、、燥、火」。

濕氣,在中醫里,被稱為「萬惡之邪」;「六淫」中它的「殺傷力」最強!

濕邪,不是某個季節、某種人的「專利」,只要條件准許,濕氣就會「發威」。

6大習慣招濕氣,看看你佔了幾個?

1,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即水分代謝,而過咸、過甜、過油等會導致食物不易消化,而造成腸胃悶脹、發炎情況。

2,喝大酒

中醫認為「酒助濕邪」,所以酒精最好少碰,更不要喝大酒,或借酒消愁。

3,愛吃涼

中醫認為,吃過多生冷食物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易給外邪入侵,導致身體濕氣加重,比如冷飲、冰鎮啤酒、雪糕、冰鎮水果等都屬生冷食物。

4,穿得少

俗話說「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穿得過少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尤其是秋冬季節。

注意保暖,洗澡時水不要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等。

5,睡不夠

中醫認為,睡不夠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能讓身體更輕盈。

建議不要熬夜,作息規律正常,最晚在11點睡覺。

6,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

越是不經常運動,身體內淤積的濕氣就會越多,久而久之,身體就易出現問題。

身體有這5個表現提醒你,越來越「濕」了!

1,皮膚瘙癢

當皮膚出現濕疹、皮膚瘙癢、頭臉油膩,說明濕氣在「表皮」,屬「一級濕毒」。

2,身體睏乏

當身體出現睏乏,四肢沉重,渾身不適,就像身體附著重物,說明濕氣在「肌肉」,屬「二級濕毒」。

3,關節酸痛

當出現四肢關節酸痛,肩周炎、頸椎勞損、風濕性關節炎等,說明濕氣在「骨骼」,屬「三級濕毒」。

4,食慾欠佳、白帶增多、大便不成型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若濕氣困擾脾臟,影響運化效果,會出現食慾欠佳、胸悶腹脹等情況,還可能會出現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去不想喝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表現。

濕邪易傷及人的「下焦」,會導致婦女白帶增多、陰部瘙癢等情況;還會出現小便渾濁、大便溏泄。

另外,長期大便不成型,也說明身體內有濕氣。大便後總有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濕氣的一種表現。

以上表現說明濕氣在「臟腑(子宮、脾胃、卵巢等)」,屬「四級濕毒」。

5,出現腫瘤

身體長了腫瘤,切了後又長,長了又切,說明濕氣在「全身」,屬「五級濕毒」。

濕氣是最難去除的,四個方法幫你祛濕


一:食療祛濕

食療祛濕,是中醫上比較傳統的方法之一,堅持每天喝一碗薏米紅豆粥,有健脾祛濕、消水腫的作用。

做法:

將薏苡仁和赤小豆先泡幾個小時,然後放入鍋里加入足量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苡仁和赤小豆在鍋里悶半個小時,再加火,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就可以了。


二:茶療祛濕

《神農本草經》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

喝茶在我國有4000多年歷史,而現代人更加註重養生,將一些葯食同源、祛濕作用的植物按一定比例搭配一起製成茶包,每天一包,具有健脾祛濕作用。

蒲公英砂仁茶:對濕熱、濕寒均有一定作用。

此茶方由蒲公英、梔子、砂仁、茯苓、山藥、甘草、百合、芡實等24味 植物製成。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炎效果,有研究證實,蒲公英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等有一定抑菌作用。

薏苡仁,《本草綱目》謂薏仁 「 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

梔子,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可清熱祛濕、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涼血止血、散瘀。

赤小豆,《本草綱目》記載: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茯苓,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

山藥,《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山藥雖然沒有直接除濕的效果,但是山藥可以補脾,間接的可以讓體內濕氣排出。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葯。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馬齒莧,《本草綱目》:"馬齒莧能散血消腫,利腸滑眙,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馬齒莧食用價值非常高,具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祛除濕氣等功效。它還含有大量的鉀鹽,有良好的利水消腫作用。


三:運動祛濕

適量的運動能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跑步、游泳、徒步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

這類人經常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會出現越不愛運動,越不動,體內淤積的濕氣會越來越多,久而久之,濕氣會攻入脾臟,引發濕熱病症。


四:艾灸祛濕

通過艾灸穴位,有祛除濕邪的效果,為了方便可選擇用灸盒,簡單介紹幾個穴位。

1,豐隆穴

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處。每天艾灸15分鐘有健脾祛濕作用。

2,關元穴

位於臍下3寸處。長期艾灸此穴,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天艾灸15分鐘有助於祛濕。

3,中脘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每天艾灸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利於祛濕。

4,隱白穴

位於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處。此穴為脾經重要穴位,每天艾灸15分鐘,有祛濕作用。

5,曲池穴

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處。艾灸此穴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

本文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根號十九 的精彩文章:

4大原因讓痘痘長在後背,不長在臉上,3招幫你輕鬆解決!
血脂高不高,看「三處」就知道,這5種食物幫你「清垃圾」!

TAG:根號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