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發而先至!原來,最先完成長征的是這支紅軍部隊

後發而先至!原來,最先完成長征的是這支紅軍部隊

後發而先至——紅二十五軍首先完成長征

紅二十五軍也是第二支開始長征的紅軍主力。

這支紅軍主力原屬鄂豫皖蘇區的紅四方面軍建制。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越過平漢路開始西進後,中共鄂豫皖省委將留在蘇區的部隊重新組建紅二十五軍,吳煥先任軍長,王平章任政治委員,全軍約7000人。主力紅軍走後,國民黨軍用了15個師的正規軍和大量地方反動武裝,對這塊紅色區域進行了連續「清鄉」、「清剿」和「圍剿」。紅二十五軍在中共鄂豫院省委領導下,以游擊戰爭的方式與強大的敵人周旋了近兩年。

兩年里,根據地人口銳減,兵源枯竭,紅二十五軍繼續堅持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對此,中共中央曾先後發出指示和訓令,指示紅二十五軍「在情況嚴重不能繼續在指定地區活動時」,可進行戰略轉移,去建立新的蘇區。但鄂豫皖省委內部意見不一,一直沒有就轉移達成一致意見。

紅二十五軍政治委員0吳煥先(左)和軍長徐海東

1934年8月——也就是中革軍委派出紅七軍團北上和紅六軍團西征後,中革軍委派程子華前往鄂豫皖蘇區工作。行前,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親自向他交代任務,明確指示:紅軍主力要作戰略轉移,去建立新的根據地。周恩來的這個指示當然具有很重的份量,11月初,程子華到達鄂豫皖後傳達了周恩來的指示,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縣花山寨召開常委會議,經過討論,決定執行這個指示並作出「省委立即率紅二十五軍實施戰略轉移」的決定。轉移的目的地為「平漢鐵路以西鄂豫邊界的桐柏山區和豫西的伏牛山區」。為宣傳黨的抗日主張,轉移中部隊使用「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遺隊」名義。省委委員高敬亭領導一部分武裝組建紅二十八軍,繼續堅持鄂豫皖邊區的武裝鬥爭。

會議還決定由程子華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任政治委員,徐海東任副軍長。11月13日,紅25軍在河南省羅山縣的殷家灣、何家沖一帶進行政治動員和整編工作。16日,全軍3個步兵團和1個手槍團共2900餘人由何家衝出發,踏上了西進的行程——也就是長征的行程。同時發布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出發宣言》,揭露了國民黨蔣介石的賣國政策,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號召全國同胞不分政治傾向,團結起來一致抗日。

紅二十五軍這一路轉戰,歷時10個月,經歷了許多艱難和曲折。

西進開始還算順利——出發第二天,他們就在朱堂店突破敵人阻攔,當晚從信陽以南東雙河至柳林間越過平漢鐵路,經青石橋、黃龍寺、月河店、金橋等地進入鄂豫邊界之桐柏山區。但蔣介石在得悉他們西進的消息後,立即就調動了30餘個團的兵力前堵後截,企圖以絕對優勢兵圍殲紅軍於行軍途中。

紅二十五軍的領導者游擊戰爭經驗非常豐富,當他們發現桐柏山區靠近平漢鐵路和漢水,迴旋範圍狹小,難以建立蘇區後,立即決定向豫西伏牛山區轉移。為了隱蔽意圖,轉移時他們先向西虛晃了一槍調動敵人,派少數部隊佯攻棗陽縣城。當各路敵軍紛紛向棗陽進逼時,他們卻突然掉頭向東,並在保安寨和桐柏縣歇馬嶺一帶連續擊退敵人的阻攔,繞道泌陽城東,經馬谷田、賈樓等地北進。

11月26日,就在他們將要按計划進入伏牛山區之際,卻遭遇了西進以來的第一場惡仗。

這一仗史稱「獨樹鎮戰鬥」,在紅二十五軍長征史上關鍵性的一仗!那天適逢寒流,氣溫驟降,冷風刺骨,風雪交加,能見度極差。午後1時,當他們在方城縣獨樹鎮附近通過公路突然與3個步兵團和一個騎兵團的敵軍猝然相逢時,卻已然陷入了敵軍的兩翼包圍之中,敵人的騎兵已經發起了衝擊。而獨樹鎮這一帶都是廣闊的平原毫無依託,手被凍僵的紅軍戰士一時卻連槍栓都拉不開……

從一般意義而言,如此被動的態勢,這場戰鬥的勝負已經沒有了任何懸念。

但紅軍就是紅軍!

危急時刻,年僅28歲的軍政委吳煥先搶到軍前,舉著大刀高呼:

「共產黨員跟我來!」

一大片黝黑的胳膊舉起了大刀,與敵人步兵騎兵鏗鏘撞擊,白刃相搏。但因眾寡懸殊敵軍仍然占著上風,好在緊要關頭徐海東副軍長帶著後梯隊跑步趕到,一番浴血惡戰後敵人被擊退。紅軍乘夜暗突出重圍繞道急行,終於擺脫了敵人進入了伏牛山區。

然而進了伏牛山區他們才發現,此地反動統治較嚴地主圍寨又多,群眾被圍在寨子里不便接近,加之敵軍跟蹤而至,要想站穩腳跟建立蘇區問題很大,部隊只好繼續向陝南轉。12月上旬,紅二十五軍迂迴轉戰,多次擊破敵軍攔阻,於12月9日進入陝西東南部雒南縣庾家河。10日上午,鄂豫皖省委正在庾家河開會討論建立鄂豫陝根據地的問題時,一個師的敵軍卻跟追包括了上來。紅軍又與敵人展開了一場血戰,而這一仗的殘酷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半個月的獨樹鎮。戰鬥中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均負重傷,吳煥先政委再一次手握大刀親自沖入敵陣與敵人殊死拼搏,戰士們也打得英勇頑強:一個機槍有三個射手連續被敵人打倒卻仍然有人前仆後繼上來接替,始終沒有中斷射擊還壓住了敵人;一個司號長下頦負傷不能吹號卻仍然擲出幾十顆手榴彈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一個團長在白刃戰腿被打斷仍然躺在地上繼續指揮戰鬥。戰至黃昏,兩軍之間的反覆衝殺竟達20餘次。不到3000人的紅二十五軍也負出了200多人的傷亡代價……

最後扛不下去的還是敵人——他們扔下800多具屍體敗陣潰走。

庾家河戰鬥,紅二十五軍以寡擊眾,以弱敵強,一戰奠定了鄂豫陝根據地的基礎——戰鬥勝利後,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將省委更名為鄂豫陝省委,決定就地開展鬥爭,建立和鞏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這批優秀而又年輕的共產黨人作出的這個決策後來顯現出非常重要的意義:地接鄂陝、豫陝兩條「邊」,可與川東北的紅四方面軍和陝甘邊的紅軍形成呼應和策應之勢……

這個意義很快就顯現了出來。

1935年2月間,中央紅軍二渡赤水重占遵義,紅四方面也發起了陝南戰役,敵人的「圍剿」的紅二十五軍決定西進,配合紅4方面軍作戰。一路上連克寧陝、佛坪兩縣城。3月上旬,又在華陽鎮石塔寺附近設伏,打垮敵警2旅5個營,順勢又開闢了華陽根據地。

但敵東北軍和陝軍16個團的第二次「圍剿」又來了。

鄂豫陝省委鑒於敵強我弱,決定各游擊隊就地堅持,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遲滯與削弱進攻之敵,紅軍主力北上,乘敵第67軍新到立足來穩,爭取殲其一部,爾後誘敵深入,在運動中尋機殲敵,以打破敵人的「圍剿」。3個多月里,紅二十五軍如同游龍戲水,在敵人重兵縫隙中左搖右晚晃:6月上旬由鄖西二天門出發北上商縣地區,13日包圍商南縣城,著攻佔富水關、青山街。15日,遠程奔襲荊紫關,活捉敵第44師軍需處長,繳獲大批物資。爾後為擺脫敵人,又沿著鄂陝交界的崇山峻岭向西急進,誘敵深入至根據地中心區。6月25日,回到根據地邊緣黑山街。7月2日,瞅准孤軍突出的敵警一旅,在山陽以西袁家溝口及其附近桃園嶺一帶設伏乘敵警1旅在袁家溝口村西集合時,突然發起猛烈進攻。全殲該旅,斃傷敵300餘人,俘敵旅長唐嗣桐以下1400餘人,繳各種槍1000餘支。

為了把敵人調出根據地,同時為了擴大鬥爭地域,補充人員和物資,紅二十五軍於7月13日經商縣楊家斜、藍田縣石嘴子等地,北出終南山,消滅沿途的反動民團,前鋒直抵西安以南幾十里的韋曲、杜曲,威逼西安,迫使進攻鄂豫陝蘇區的敵人後撤,從而打破了敵人第2次「圍剿」。

這個時候,紅二十五軍領導人從敵人報紙上得悉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並有可能北上的信息。同時,原鄂豫皖省委的交通員也從上海帶來了紅一、紅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師並繼續北上的消息。於是,他們又作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決擇:1935年7月15日——也就是張國燾正在跟黨中央糾纏「組織問題」的那當口,鄂豫陝省委在長安縣洋峪口召開會議。會議上出現了兩種意見:一、入川會合紅一、四方面軍;二、北出陝甘對即將北上的主力進行戰略策應,與會者們對兩種方案進行了權衡和比較,最後決定立即率紅二十五軍西征北上,到陝甘蘇區會合紅二十六軍,鞏固陝甘蘇區,配合紅軍主力的北上行動。會議還決定將中共鄂陝邊、豫陝邊兩特委合併,組成由鄭位三等領導的鄂豫陝特委,領導地方武裝及新組成的紅七十四師繼續堅持鄂豫陝邊區的革命鬥爭。

鄭位三原本是對這個決擇持反對意見的,但他同時也是擁有堅強的黨性的老共產黨員,他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他的這個任務——鄂豫陝邊區的武裝鬥爭一直堅持到土地革命戰爭結束,那時他們這塊紅色區域仍然讓敵人頭痛不已,這當然也有力的策應了紅軍主力在那個時期的一系列戰略行動。

當然,對紅軍主力的戰略配合更具關鍵意義還是紅二十五軍主力的繼續西征北上——這個決擇極富戰略遠見和眼光,一兩個月後發生的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但紅二十五軍卻為為這個抉擇犧牲了一位最優秀最傑出的領導人和指揮員。

那是在紅二十五軍北渡渭河的涇川縣四坡村戰鬥。

紅二十五軍約4000人7月16日從長安縣洋峪口出發後,又經鄠縣(今戶縣)、盩厔(今周至),沿秦嶺北麓向西挺進,接連兩次打退陝軍騎兵團的尾追,7月低到達留壩縣江口鎮,經過幾天準備後繼續北進。8月1日,佔領寶(雞)漢(中)公路要點雙石鋪,殲敵一部並繳獲一批文件、報紙甚多,從中得到的信息和綜合了敵人的口供後,他們確認了紅軍主力正在北進——敵人主力正沿川甘邊部署的報紙也證實紅軍主力正在川甘邊部署堵截。

於是,他們決定立即進入甘肅,襲擊天水縣城,以威脅敵人後方,策應紅軍主力北上。

這條道上敵軍重重,關隘重重,但紅二十五軍所向披糜,一路闖關奪隘:8月3日,攻佔甘肅省兩當縣城,殲守敵一部,接著轉向西北,翻越麥積山。9日晚,攻佔天水縣城北關,殲敵一部,繳獲大批軍用物資。8月11日,北渡渭河,進佔秦安縣城。接著,經魏店北進,威逼靜寧縣城,切斷了敵入西蘭公路交通;17日,攻佔隆德縣城,殲守敵1個營大部。爾後翻越六盤山,在瓦亭附近擊破敵第35師第105旅一部的截擊,逼近平涼縣城。20日,由平涼縣城以東四十里鋪附近南渡汭河,沿公路進至白水鎮。

此時,敵第105旅一部尾追而來,紅二十五軍冒著大雨回馬一槍,將追敵全部打垮。21日,繼續由白水鎮東進,經涇川縣四坡村南渡汭河,部隊剛過一半,山洪暴發,河水陡漲,軍直屬隊與擔任後衛任務的部隊被阻於河北岸,遭到敵第35師208團千餘人突然襲擊,紅軍後衛部隊與敵展開激戰,全殲該敵。

軍政委吳煥先卻壯烈犧牲在這場戰鬥中,年僅28歲。

因與中央和各蘇區隔絕,當時在各大蘇區已經基本停止的肅反在紅二十五軍中仍然在進行,不到三千人的隊伍仍然還有數百名被罰作苦工的「反革命」。這些「反革命」白天擔任勞役,晚上宿營還得被捆起來,遇上仗打得不順利,發支槍就派上前線去拚命……

這不能不說與紅二十五軍政治工作最高領導者當時的認識水平有著一定的關係。

然而,當這位軍政委犧牲的時候,?役隊里那些「反革命」和這支隊伍中的所有人一樣,都哭成了一片。地主家庭出身的吳煥先為革命可謂是毀家抒難,母親和妻子把最後的口糧送給到了紅軍隊伍,最後都死於飢餓。在這支紅軍隊伍中,事事率先垂範就是他的本色。而且有著很強的戰略觀念和政策水平——他們在經過的回民地區都留下了很多的口碑,後來中央紅軍經過時毛澤東也稱讚不已。

紅二十五軍還是最早吸收回民參軍的紅軍主力,長征路上的一系重要決策都是在沒有得到中央指示的情況下由他主導自主決定的——就連在回民地區的民族政策都是他們自己決定的。

四坡村戰鬥的勝利有效鎮懾了各路敵軍,敵人暫時不敢向紅二十五軍逼近而改取緊縮包圍的態勢,鄂豫陝省委分析形勢,認為紅軍主力北上時日一時難以判定,敵人正緊縮包圍紅軍無後方作戰困難很大。於是決定:立即北上進入陝甘蘇區,同西北紅軍會師。

8月30日,紅二十五軍經華亭縣安口鎮北上,由平涼縣城東的四十里鋪再渡涇河,向東北前進。9月3日,進抵合水縣板橋鎮,途中兩次打敗敵人騎兵的尾追。此後,紅二十五軍沿陝甘邊境人煙稀少的山區繼續北進,於9月7日到達陝北蘇區的保安(今志丹)縣豹子川。中共鄂豫陝省委在此召開會議,決定徐海東任軍長,程子華任軍政治委員、代理省委書記。9日,紅二十五軍進至永寧山和陝甘黨組織取得聯繫,並在沿途受到陝北人民的熱烈歡迎。

9月15日,紅二十五軍到達延川縣永坪鎮,同西北紅軍勝利會師。

至此,紅二十五軍歷時10個月,途經鄂豫陝甘4省,轉戰近萬里的長征勝利結束。

他們是第二支開始長征,又是第一個完成長征的紅軍主力。

一個星期後,黨中央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也向他們走來了!

(作者:成都雙石 來源:「雙石茶社」公眾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一品 的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切斷同登越軍退路,我軍副團長帶隊衝鋒不幸中彈犧牲
蒙古發動滅金戰爭,是否有替遼報仇的情緒在?

TAG:軍武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