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剛經》所講的終極級道理是什麼?

《金剛經》所講的終極級道理是什麼?

金剛經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白話譯文#

「須菩提,如果有人用布滿不可勝數的世界的七寶來布施,而另有善男子善女子發心尋求徹底的解脫,受持、讀誦、並且為別人解說這部經書,哪怕只是其中四句偈,所獲得的福德遠遠勝過前面那個人。

那麼,應當如何為別人解說呢?

應當不執著一切的法,如如不動。為什麼呢?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陀說完這部金剛經,須菩提和其他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修行的男女居士們,一切世間的天神、人、阿修羅,聽聞佛的說法,無不心生歡喜,信守奉行。

#課程要點#

01.

佛家講十二姻緣,第九種便是取。取的本義是拿,因為有貪愛,就會有獲取。(另外11種分別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有,生,老死。)

貪愛一個女子,就要去追求她,就要得到她;貪愛一個職位,就要去追求它,就要得到它;

凡是我們喜愛的東西,我們都想得到,都想擁有。這就是取。

我們不斷地向著外界拿取我們所喜愛的東西,不斷地索取,以為拿得越多就越富有,越富有就越成功,越成功就越幸福。

有取就有舍,所以,圓覺經里說: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02.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的有為,我們一般人理解,有所作為。

但佛教的有為,是另外一個意思,講的是有因有果,有生有滅。

有為法,就是一切因緣和合而成的現象,我們這個世間就是有生有滅、緣起緣滅的,我們的一切意念和行為都在造成業力。

所以,有為法有時也叫世間法。有為法是靠不住的,因為凡是因緣聚合的一切,都像釋迦牟尼佛說,像夢、像幻術、像泡沫、像影子,像露水,像閃電。

03.

關於人生如夢的比喻,在哲學和文學裡非常多。

關於影子,柏拉圖倒是有一種說法,和釋迦牟尼佛的比喻,可以相互參照。

《理想國》第七卷里,他讓我們想像:一個洞穴里住著一些人,寬闊的洞口大開,能透進亮光。那些人被固定在一個位置上,只能背著洞口看眼前的洞壁,頭也不能掉轉,因為他們的腿和脖子從一出生就被鏈子鎖定了。

在他們背後洞外較高的地方有一處火焰在燃燒,在火焰和囚徒之間有一條路,路邊有一道矮牆,好象木偶戲的人表演木偶戲時用的屏幕。

柏拉圖假借蘇格拉底的口說,這些人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就是這個世間的人類,囚徒似的活著,看到的是那些偶形的影子,卻以為是真實的。

04.

那麼,那些人如何才能認識真實的世界呢?

柏拉圖進一步假設,「如果有什麼東西幫他們解脫了鎖鏈:當一個人獲得了自由而不得不站起來,掉頭向著光亮走去——這一切都讓他感到痛苦,又因為光線太亮,他看不見以前他看到過的那些影子的實物。

然後,他慢慢習慣光明,習慣在光明裡觀察一切。

「最初,他看得清楚的是影子,隨後是靜水裡面的人和物的倒影,只有最後才是這些事物的本身。

因此,在柏拉圖和釋迦牟尼眼裡,人類的生活其實是一種暗昧,需要光明,去照亮,去穿透,去解掉自己身上的鎖鏈,去看見真實的世界。

05.

柏拉圖所說的光明是善的理念。

而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光明,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對於這個世界,不再有執著心,那麼,我們心中就會有清凈的光明,照亮一切,會把人從黑暗的輪迴里解脫出來。

也就是說,只有靠我們自己的覺悟和修行,才能解脫我們自己身上和心裡的鎖鏈。

編輯|雯婷

配圖|選自堆糖,版權歸作者所有

錄製支持 |廣東新年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費勇修心課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心學在今天還有意義嗎?
歷史上的今天,有個人悟出了人人都能抵達的自在之路

TAG:費勇修心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