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不時發生的學生1000米測試猝死,究竟是誰的過錯?

不時發生的學生1000米測試猝死,究竟是誰的過錯?

4月26日,一位天津大學學生在校內參加體能測試時,突然倒地,送醫搶救無效身亡。在等待120救護車到來前,在現場的老師同學們輪流按壓心臟、人工呼吸,但救護車來了之後送醫院,無奈經全力搶救仍然未能挽回年輕的生命。

在發生事故後,學校似乎加強了對於體能測試的管理。

幾乎每年都會有學生在進行體質測試時發生猝死,是偶發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是學生學業負擔重,缺乏鍛煉?還是學生不愛運動,沒有養成運動習慣?還是我們的測試方法出現了問題?是教育的悲哀?還是體育的悲哀?究竟是誰的過錯呢?

一、我國的學生耐力測試方法存在重大問題

全世界只有中國採用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測試學生耐力,客觀來說,我國學生耐力測試存在重大的技術性問題!為什麼這麼說?1000/800米嚴格意義上並不屬於長跑,而是屬於中跑範疇,我們知道,長距離跑步能力才能反映人的耐力水平,既然1000/800米不是長跑,那麼用它來測試人的耐力水平就是張冠李戴,用錯了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國家沿用多年的學生1000/800米耐力測試方法其實是存在較為明顯的邏輯錯誤問題。

1000/800米既然不是耐力測試的最佳方法,那麼它測試了人體什麼運動能力呢?1000/800米實際測試了人體的無氧能力,或者又稱為速度耐力,也即對於較快速度的保持能力,換句話說,你又要跑得快,同時速度還不能掉。

其實,懂一點田徑的人都知道,田徑眾多項目中,什麼項目最難比,非800米莫屬(800米是奧運會世錦賽項目)!為什麼短短的800米會成為田徑比賽最困難的項目?

百米跑大家都知道比的是速度能力、衝刺能力,而10000米、馬拉松比的是耐力,800米介於其中,又需要很快的速度,但又需要相當強的速度保持能力,如果你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800米,一般跑上兩三百米你就喘得不行,掉速很快,而如果你以馬拉松的速度去跑800米,你的速度又顯得太慢了,這就是為什麼800米跑非常困難的原因,它需要選手有強大的耐乳酸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大學生把1000/800米視作畏途的原因,因為後四百米直至終點,那種疲勞感、那種渾身肌肉酸脹、屁股沒有知覺、下肢像灌了鉛、呼吸困難、喘不上氣的感覺,實在是相當難受,痛不欲生!當然,對於平時缺乏運動的人或者心臟存在隱匿性問題的人來說,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講了這麼多,其實還不夠形象,我們來計算一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1000/800米不同評級所對應的配速,大家就明白為什麼1000/800米比的不是耐力,比的是速度。

從下表中可以看到,如果想在1000/800米測試中拿到滿分,男生配速要達到3"17",女生要達到4"08",跑友應該知道這兩個配速是個什麼概念,3"17"的配速其實已經接近全力跑,無氧供能佔比較高,即使是大眾跑友中的高手,有多少能達到整個配速呢?即便以這個配速去跑,恐怕也跑不了幾分鐘,很快就會因為乳酸堆積而迅速疲勞和掉速。即便以60分及格的配速去跑,男生也要達到4"32",女生要達到5"43"的配速,要求仍然不低。

1000/800米不同得分所對應的配速

不客氣地說,我國施行多年的1000/800米測試可能跟耐力有一些關聯,但從科學角度而言,是無法準確反映人的耐力水平的,這個測試更多是反映人的無氧耐乳酸能力,也即速度耐力,而非有氧耐力。所以說,我們的耐力測試方法存在重大問題,急需改進。

那麼國外是採用什麼方法測試學生耐力呢?在美國,主要採用遞增負荷往返跑測試,該項測試是在20米距離內,讓學生跟隨音樂節奏不斷往返跑,每1分鐘增加1級負荷,越跑越快,直至學生跟不上節奏,測試終止,然後根據學生完成的級數來評價學生耐力,顯然這樣的測試不像1000米測試一上來就讓學生瘋跑,而是從低強度逐漸過渡到高強度,體驗更好,風險也更低。我們是不是該學學國際上更為通行的測試方法呢?

我們總說學生體質差,耐力差,其實我們的測試方法也有重大問題,用牛頭不對馬嘴來形容都不為過,會不會是我們的測試方法讓學生承受了更多的健康風險呢?

二、應試教育是學生耐力差的罪魁禍首嗎

學生體質差,我們往往將體育成績差歸結為是罪惡的應試教育。由於分數至上,導致我們將大量時間花在學習上,自然就沒有精力進行體育鍛煉,缺乏運動所以體育成績就不咋的了。這種觀點固然沒錯,但其實經不起仔細推敲,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每天多花一小時進行體育鍛煉,少花一小時學習,成績真的就差到哪去了?成績最好的孩子真的是一味靠時間堆出來的嗎?顯然並不是這樣。學習效率、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足以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認可應試教育是導致學生體育成績差的重要原因,但我們也認為這種說法其實是掩蓋了很多問題,並未完全抓住本質,至少這個黑鍋不應該只由應試教育來背。

三、為什麼我們熱愛上體育課,卻沒有通過體育考試

體育課其實一直以來就是學生時代,我們最愛上的課,因為在體育老師帶領下,我們大汗淋漓、身心放鬆,神清氣爽,體育課上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一掃文化學習的壓抑和燒腦。但為什麼我們熱愛上體育課,卻沒能幫助我們輕鬆通過體育考試呢?

一方面,體育課的頻次實在太低,一周兩次或者三次,每次僅僅45分鐘,僅僅依靠體育課是不足以全面提升身體素質的,體育課作為繁重學習的調劑尚可,但完全寄希望於體育課單方面促進青少年健康,就賦予體育課太沉重的壓力。而體育課之外鍛煉的匱乏、陽光體育(教育部規定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天應當安排課外體育活動1小時)的流於形式和缺乏組織管理,都使得體育課顯然杯水車薪,卻背負了體育課效果差的黑鍋。

四、我們上了無數年體育課,卻沒有教會我們終身運動的意識和積極健康的生活理念

之前流行的一種說法是我們從小學到大學,我們上了無數年體育課,卻沒有教會我們一項運動技能,這種說法小編並不認可,作為以全面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健康為目的的體育課,本來就不是以教會一項特定技能為主要目的,要學習某項運動技能,比如足球、籃球、羽毛球、游泳等,通過興趣班、運動俱樂部等方式去學習效果要好得多。

小編認為,評價體育課好壞的終極目標並不在於某項特定的運動技能是否掌握,而是在於是否通過體育課,讓終身運動的意識和積極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融入我們的血液中,內化我們的長期自覺行為。而這一點,在我國體育課中做得其實並不好,體育老師很多時候專註於授課具體內容和形式,卻相對忽視了在教學過程中,長期的、潛移默化地傳遞正確的運動理念和基本的運動常識。當然,小編在此並非是黑體育教師,而是善意的提醒。

五、家長和社會的責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缺失的

把我們當年體育成績差全都歸結在應試教育和體育課是有失公允的,體育課只能扮演它能扮演的角色。事實上,學生業餘時間充分地體育鍛煉很大程度上才能決定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最終好壞,而這需要家長的積極引導和社會支持系統的支撐。一個自己積極鍛煉身體的家長本身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和標杆,哪怕家長不能很好地自己以身作則,只要具備那麼一點孩子需要多鍛煉的意識,也是好的,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遺憾的是,我們很多家長沒有這樣的行為和意識。

其實,運動與學習並非天生矛盾,相反,運動對於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運動改造大腦,運動多的孩子才會學習專註度更好、學習成績更好。我們欣喜的看到,新一代的家長已經充分意識到運動的積極意義,更加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興趣班,培養孩子在運動方面的一技之長,這就是進步的力量。

六、如今的跑友,有多少學生時代是體育困難戶呢

如今的跑友想必絕大多數在學生時代並非體育佼佼者,更非體育特長生。相信很多人做學生時,體育成績平平,體育困難戶或者每逢1000/800米測試就發憷者更是大有人在。回想起來,頗有些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當年的我們已經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現如今,我們不僅深深愛上了體育鍛煉,愛上了跑步,更是成為積極健康生活方式的踐行者。為什麼我們當年被1000/800米測試折磨,而現如今卻成為矯健的跑步達人?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話題。

學生在極限強度的體能測試中猝死總讓我們扼腕嘆息,希望這樣的事情今後永遠不要再發生,你是如何看待學生在體能測試中猝死一事?你是如何看待學生體質差的問題?你是如何從當年體育差等生變為如今的跑步達人?歡迎大家踴躍留言。

你可能還喜歡:

想要高效跑步,練好這個部位太重要了

讓悶熱天跑步不再難受的方法有這些

半馬2小時這道坎,你跨過去了嗎?

排酸跑——這個百年的梗

——end——

「輕如羽 跑無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跑 的精彩文章:

天生會跑步:人類為什麼適合奔跑
穿雲踏霧,挑戰1500米+凌空棧道!三清山空中越野

TAG:慧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