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要有無犯罪記錄證明這種東西

為什麼要有無犯罪記錄證明這種東西

先看幾則去年的新聞:

四川雅安市名山區市民陳先生在社保局辦理退休手續被要求開具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當地派出所提出質疑: 「請問是不是有過違法犯罪前科的人員就不能正常辦理退休手續?」(8月26日《新京報》)

廣東梅州市的劉先生很想讓兒子在離家近一點的學校入學,按照積分入學的相關規定,劉先生需要到戶籍所在地的派出所申請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書。派出所民警在無奈開具證明的同時,也怒懟當地的教育部門:「請問教育部門,小孩讀書與其父母有無犯罪有關嗎?」(6月20日《廣州日報》)

當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的要求,一再被地推到派出所的時候,民警們忍不住在證明後面問上一句:「難道有犯罪記錄者就不能辦理退休?」「難道有犯罪記錄,子女就不能接受義務教育?」

如果說考錄公務員、參軍參警政審、申請特定執業如律師、會計師、審計師、嬰幼兒護理,從事安保、航空招飛等特殊職業被要求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這個可以理解。但企業、工廠、甚至快捷酒店、超市等也需要無犯罪記錄證明,這種「人為設定」的門檻是不是一種歧視?

神州專車官微曾經放出一組照片。

神州專車在《新快報》、《深圳晚報》、《晶報》、《深圳都市報》等深圳當地報紙頭版刊登聲明稱,最近深圳相關部門排查發現的3086名有吸毒或重大犯罪前科的網約車司機中,沒有一例是神州專車的。

法律快車

《監獄法》第三十八條 刑滿釋放人員依法享有與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0】5號)第28條

要加大輿論宣傳,各級安置幫教部門要從多方面引導、動員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理解、支持並幫助刑釋解教人員,使安置幫教工作得到社會的認同,努力為刑釋解教人員融入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做為一名監獄人民警察,我們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同服刑人員講,服刑完畢,那就意味著「改造」的成功,身份就不再是罪犯,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公民,就同其他任何正常人一樣上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這是憲法賦予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但是,就因為有「無犯罪紀錄」這麼一個門檻的存在,刑釋人員在求職的時候,社會總在提示你,你無法獲得正常人一樣勞動的權利,你和別人不一樣。

一方面在監獄告訴每一個服刑人員,走出這道門就是走向了新生;一方面又在企業用工時要求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我不知道這是對其服刑改造的不認可?還是對其有可能「重犯」的制度性設防?問題是對於當事人,這不僅是不公平,而且還可能會因為制度設障,嚴重影響他們重新回歸社會。

我們也知道,查遍我國現行所有法律法規以及《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也找不到一條規定有寫禁止有犯罪前科人員從事計程車經營活動。那神州專車的廣告為什麼敢花600W買下當地所有頭版歧視刑釋人員?因為這個群體目前社會不關注。

不僅不關注,社會對刑釋人員這個群體還存在著深深的歧視與偏見。絕大多數人對於有犯罪記錄者,還是會有著防範警惕的心理:我不管你說的天花亂墜,我害怕總行了吧?我想離他們遠點有錯嗎?這是社會行為不是法律行為,你一個監獄警察有什麼資格從法律的角度來要求社會應該怎麼做?

一個社會個體喜歡誰或不喜歡誰,這完全是你的自由。但是,你不能因為你不喜歡同性戀,就讓求職者提供性取向正常的證明吧?神州租車敢在報紙上聲明,神州租車的司機沒有一個是黑人嗎?

曾幾何時,為了區分罪犯並羞辱罪犯,政府選擇了在囚犯臉上刺字,水滸傳里的林沖、武松都曾經受過這樣的刑罰。後來發現,這種將罪犯標籤化的做法,實質上就是一旦犯罪,永遠不得翻身。那我們的無犯罪紀錄證明和在臉上刺字,又有什麼區別?錯的23

而最根本的問題是:你能遠離他們嗎?

刑釋人員並不會因為你不喜歡就消失,他們一直會在你的身邊,而你所做的只是阻止他們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由於大家的偏見與歧視,使一部分本應該正常回歸社會安分守己的勞動者,失去了體面工作的機會,那麼你覺得這樣做是不是更危險?

「即使是曾經有過犯罪記錄的人,刑滿釋放後也享有和普通人平等的就業權,不應該以此為理由拒絕應聘者」。

「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要求應聘者提供個人簡歷、與原單位人事關係證明等與勞動有關的材料,但「無犯罪記錄證明」是與勞動無關的東西。」

「用人單位以「無犯罪記錄證明」為錄用的門檻,是不妥當的。這樣規定不利於這部分人的就業、不利於社會的穩定,不利於這部分人的挽救和團結。」

一個文明社會,一個法治國家,絕不能容忍這樣觸目驚心的歧視證明大行其道。老哥為什麼今天更新這麼一篇內容,是因為我看了下面這則新聞:

從本月19日起,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新華社、中國政府網分領域分批次面向社會公開徵集群眾辦事的100個堵點難點問題。

首批「堵點」將重點圍繞教育、身份證明向社會徵集。相關問卷即日向社會公開。群眾可結合自身所遇到的涉及學籍、學歷、學位、身份證明等方面的「奇葩證明」,以及為開證明往返多地的經歷填寫問卷。所徵集的信息經大數據分析後,將選擇群眾反映最強烈的20個「堵點」問題,推動有關地方、部門限時解決。

刑釋人員這個群體是不是當前最不受社會關注的群體我不敢斷言,但家屬這些年遭受的委屈與艱辛大家比誰都有體會,真的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服刑人員的利益,這樣我們才不會那麼孤單。

一碼不掃,

可以掃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日可依 的精彩文章:

TAG:來日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