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靈谷洞,米芾墓,洞中現發現有宋代岩壁題詩和古人類化石

靈谷洞,米芾墓,洞中現發現有宋代岩壁題詩和古人類化石

在江蘇省鎮江市京峴山,雪地稱以。澤(公元-0五九至一一二八年),宋著名將領,字汝霖,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在磁州(今河北磁縣)募集義勇,抗擊金兵,旋升副元帥,任東京留守,用岳飛為將屢敗金兵。他曾多次上書請高宗還都,收復失地,

都被投降派所阻,憂憤成疾,死前連呼「過河」者三。死後葬於此。山內國宗米芾墓 MI Fu m天語站,在江蘇省鎮江市,說法有二:一在南郊的鶴林寺對面,一在市西南二十餘里的長山腳下。據米芾好友蔡肇所作米元章墓志銘記載,以後者為可靠。但後人多向前者憑弔。米芾(公元一O五一至一O七年),

宋代大書畫家,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遷襄陽(今湖北襄陽),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曾被徽宗召為書畫學博士,任禮部員外郎,世稱「米南宮」。詩文書畫皆精。行、草書承王獻之,山水畫從董源,開創獨特風格。張公洞 Zhanggongdong在江蘇省宜興縣盂峰山,又名庚桑洞,

相傳漢代的張道陵和唐代的張果老曾在此修道,因而得名。張公洞,洞中有洞,洞中復有洞,洞中復有洞中洞。七十二個洞穴,洞洞不同,洞洞相連,具有四季氣候。全洞面積三千多平方米,遊程約一千米,上上下下有人工做成的一千五百多個石階。全洞精華為海王廳,寬闊高大猶如海底龍宮,穹頂雲霧繚繞,倒掛奇岩怪石。

兩株古老石松,傲壯挺拔;一對垂岩的宮燈,富麗堂皇。在海王廳底層中央,有由熔岩滴水聚集而成的腰圓形水池,可見洞口與藍天相接的倒影,被譽為「洞中藍天」。此外,還有盤腸洞、鼻孔洞、棋盤洞、七巧洞以及鯉魚戲水、萬福來朝、一線曙光等勝景。善卷洞Shan ju andong在江蘇省宜興縣城西南約二十五公里的螺岩山上,

分上、中、下、後四洞三口。洞前有飛瀑,水花四濺高達七米的砥柱峰矗立於洞前。洞口巨石嵯峨,四周石壁峭立,頂上布滿鍾乳。自中洞洞口入內,為一穹形大洞,長約六、七十米,寬十四、五米,可容納兩千人。洞口兩旁飛石聳立,猶如雄獅猛象,故中洞又稱「獅象大場」。石壁上刻有鍾離權等唐代十仙題詩。里側有「惑界仙都」四個篆字,系梁代陶宏景所題。

上洞在中洞之上,洞長七十米,寬三十米左右,因終年溫度在約攝氏二十三至二十七度之間,又稱「暖洞」。洞內奇岩異石,千姿百態,頂部潔白鐘乳石倒映洞中清池,猶如荷花盛開。由中洞通過一道石門,即達下洞,因洞口飛瀑直流洞底,又稱「瀑洞」。洞中有二十米高的大石壁合抱而成的箭門,以及通天石松、九疊池、石鍾、石鼓、仙人掛腳、壽星騎鶴等奇景。遊人到此,如置身另一天地,被譽為「又一天」。

由下洞洞口折回,可到水洞。洞內流水清澄見底,全長一百二十五米,深達四至六米,水面至洞頂兩米左右,泛舟洞內水、石、燈光相映,如在水晶宮中。在水洞出口不遠處,有一小石亭,亭中豎一石碑,上刻「碧鮮庵」三字,相傳為祝英台讀書處。庵旁有英台琴劍冢,南有英台閣。靈谷洞 Ling gu dong在江蘇省宜興縣石牛山南麓。

全洞面積達二千四百一十三平方米,總長約三百五十米,洞中共有五個大石廳,最大的石廳有九百六十多平方米,穹頂高十餘米,四周布滿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或如瓔珞,或如琅開,或如流蘇,或如瑪瑙,絢麗多彩,變幻神奇,宛如水晶宮殿。相傳唐代詩人陸龜蒙曾開發此洞,因工程艱巨而罷。洞中現發現有宋代岩壁題詩和古人類化石。目前尚在整修開發:不久的將來,可成為宜興又一遊覽勝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古今書法】米芾無畫留後人,那他留下了什麼?
文人天子——看宋高宗如何玩轉書畫雅集?!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