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皇在二戰中究竟是什麼樣的角色,通過這個作戰計劃看得一清二楚

天皇在二戰中究竟是什麼樣的角色,通過這個作戰計劃看得一清二楚

文|周明

1938年夏季,日本和蘇聯在中國東北的張鼓峰發生了武裝衝突,這是日本和蘇聯之間第一次正面碰撞。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這個地方發生衝突?當時,正是日軍戰力最為鼎盛的時候,卻是蘇軍戰力最薄弱的時候。

本來日軍大本營還沒有打算要在東北地區向蘇軍叫板,日軍在戰場上不斷發現蘇聯援助的武器裝備,尤其是中國空軍幾乎清一色裝備蘇制戰機。大本營中以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稻田正純大佐和陸軍省軍事課課長田中新一大佐為代表的激進派就立即主張對張鼓峰進行「火力偵察」,以此來試探、確定蘇軍是否會在東北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用軍事行動來試探對方是否會進行軍事行動,這樣的邏輯和戰略指導實在是太「腦殘」。

天皇在二戰中究竟是什麼樣的角色,通過這個作戰計劃看得一清二楚

1937 年的蘇聯遠東軍區主要成員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稻田原來以為這樣的計劃報告給天皇,肯定會得到天皇的認可。但是出乎他的意料,當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和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向天皇呈報計劃時,天皇卻認為從大局來看,目前不應同蘇聯交戰。但是天皇的反對卻並不是強硬和明確的,特別是當宮內大臣湯淺倉平提出,如果陸軍仍堅持獨斷專行怎麼辦?一旦引起對蘇聯戰爭,日本的命運實在令人擔憂。天皇卻說,大概不到這種地步,陸軍是不會醒悟的。完全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作為日本的最高領導/陸海軍的最高統帥,天皇這樣不負責任的態度實在難以令人理解。

板垣和閑院宮第二次為獲取天皇批准而進宮,天皇只是派侍從武官長宇佐美興屋轉達了不贊同武力解決的意見。板垣和閑院宮再三請求才得到了天皇的接見,不過天皇卻首先問他,其他大臣是否同意。板垣回答外務大臣和海軍大臣都贊成。實際上,天皇已經知道外務大臣和海軍大臣都是反對使用武力的,於是天皇大為震怒,嚴詞厲色地斥責了板垣。

天皇在二戰中究竟是什麼樣的角色,通過這個作戰計劃看得一清二楚

張鼓峰事件之後,蘇方實際控制了整個張鼓峰地區。

但是陸軍仍不死心。第二天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就上奏天皇,請求批准朝鮮軍和關東軍抽調兩三個師團駐防「滿洲國」東部邊境,但天皇沒有批複,而是將這份奏摺壓了下來。在這份奏摺末尾的「備考」中還有這麼一句:「有關今後這些部隊的調動,請委任參謀總長負責。」也就是說如果天皇批准了這份奏摺,那麼陸軍就可以根據「備考」的要求,參謀總長就能得到對蘇作戰這樣的重大許可權。最終陸軍的這個小伎倆還是沒有得逞。看到天皇始終沒有同意武力解決,陸軍不能明目張胆地抗命,只好命令第19師團中止行動,從衝突地區撤出,返回原防地。

殊不知,號稱紀律嚴明等級觀念森嚴的日軍,卻始終存在著「下克上」的現象。第19師團師團長尾高龜藏中將在日軍里素來以積極敢幹而聞名,一直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好不容易有了這樣的機會,對於中止行動的命令,自然不會順從,照例來了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依然派出4個步兵中隊、2個山炮兵大隊和1個野戰重炮兵大隊,總共約1700人推進到邊境地區。

在得到第19師團開始軍事行動的報告後,對於這樣嚴重的抗命,天皇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事已至此,無可奈何。望前線將士堅守邊界,切忌越軌行動!」這番話在稻田看來,無異於天皇認同了事態的發展,很滿意日軍的行動。因為「事已至此,無可奈何」這八個字是天皇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對於日軍「下克上」擴大戰爭的一貫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首相受到毛主席接見緊張到找廁所,兩人一見面就聊到「吵架」
中日關係能夠恢復正常的關鍵是什麼?四個字盡顯中國外交智慧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