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把韭花成就一張法帖,感謝送韭花的人

一把韭花成就一張法帖,感謝送韭花的人

午睡醒來,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沉醉於風中

 透明的音樂

S.E.N.S. 

00:00/05:03

原 帖:

此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洒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韭花帖》,被稱天下第五行書。儘管《韭花帖》無論在用筆還是在章法上都與《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黃庭堅賦詩盛讚其說:「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董其昌曾說:「少師韭花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比少師他書欹側取態者有殊,然欹側取態,故是少師佳處。」當代書法家崔學路盛讚:楊凝式《韭花帖》乃五代上承晉唐下啟宋元及至而下千年逸清經典之作。

楊凝式(873-954年)字景度,號虛白,陝西華陰人。唐末為秘書郎,五代時官至太子少師,也稱「楊太師」。他曾佯瘋自晦,所以「楊瘋子」便成了他的雅號。他能吟詩,多雜詼諧,尤善於書札。楊凝式的字多寫在牆上,筆法縱逸遒放。黃庭堅至洛陽遍觀僧院壁間墨跡,他說:「楊少師書,無一字不造微入妙,當與吳生畫為洛中二絕。」又說:「有晉以來,難得脫然都無風塵氣似「二王」者,惟顏魯公,楊少師彷彿大令爾;魯公書今人隨俗多尊尚之,少師書口稱善而腹非也。欲深曉楊氏書,當如九方皋相馬,遺其玄黃牝牡乃得之。」此後,書壇以「顏楊」並稱。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跡大成》,今已佚;一本為羅振玉藏本。據考證,三本中只有羅振玉藏本為真跡。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曾經入宋徽宗宣和內府和南宋紹興內府。元代此本為張晏所藏,有張晏跋,明時歸項元汴、吳楨所遞藏。乾隆時鑒書博士冒滅門之罪,以摹本偷換,摹本留在宮中,即為清內府藏本;真跡後來流入民間,清末為羅振玉購得收藏,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被稱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第五。另外在台灣「蘭千山館」藏有一本《韭花帖》,今寄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臨帖作品:

局部一

局部二

臨帖作品概況:

紙張:仿古半生熟

尺寸:48*48cm

用筆:羊毫

用墨:紅星墨

時間:2017年11月5日

鈐印:廉州何氏、何瑩印信、書瑤齋

閑章:和、天一生水、洞庭一夜秋風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半島春秋、晴耕雨讀、一花一世界、境由心造、何必待思量、心香一炷

釋文:晝寢乍興, 輖飢正甚 忽蒙簡翰 猥賜盤飧 當一葉報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實謂珍羞 充腹之餘 銘肌載切 謹修狀陳謝伏惟鑒察 謹狀 七月十一日 (凝式)狀

意臨《韭花帖》:

紙張:絹

尺寸:22*41cm

用筆:羊毫

用墨:紅星墨

時間:2017年10月8日

鈐印:廉州何氏、何瑩印信

閑章: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麗象開圖 的精彩文章:

TAG:麗象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