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軍民融合熱潮來臨 讓上市公司擁有濃濃的家國情懷

軍民融合熱潮來臨 讓上市公司擁有濃濃的家國情懷

軍民融合,讓上市公司不一樣

記者 劉向紅

連日來,記者先後調研了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民資控股,還是國資掌舵,都在積極投身軍民融合的熱潮。而上市公司的收穫也是滿滿,用他們的話就是,企業變得更強大更有競爭力,最重要的,是變得更有家國情懷。

火熱的「民參軍」

記者去航錦科技時,正巧趕上其子公司韶光半導體和別的企業一起去用戶單位業務交流。徵得同意後,記者跟隨他們跑了2家軍工單位。

在某兵器製造集團,在部隊軍代表的指導下,各方人員圍坐一起,從武器裝備零部件的最新變化、發達國家的最新技術動態,到國內企業的研製進展、產品優劣勢、生產成本等等,話題無所不包。談到關鍵處,供需雙方的技術人員還走到一邊單獨交流。

在航空某軍工單位,相關負責人聽完幾家企業對各自產品、研發實力等介紹後,直接說出了對航空裝備某些配件的需求和技術標準,希望企業能和他們一起研製,拿出一流的產品。

每到一家軍工單位,每一場現場交流,軍代表、科研人員、供需多方都精心準備,細緻詢問、深入溝通;涉及技術面的問題,則事無巨細、不厭其煩。參加活動的航錦科技負責人認為,這種面對面、每個環節的無縫對接,效果非常好。類似的活動,他們每年要參加很多場,在交流與合作中,軍民融合也越來越深。

據國防科工局統計,我國已有超過1000家民營企業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倍還多。《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6》顯示,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的民口單位已達總數的三分之二。目前,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和總裝承製單位資格的企業總數超過3000家,涉及軍工行業的企業更是達到4000家以上。

某軍駐地軍代表告訴記者,如今,一些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產業規模,已不亞於甚至超過國有軍工企業。軍方非常歡迎民營企業加入到軍品供應隊伍中,這不僅能保證軍品質量和技術水平,還能改善供需結構,降低軍品採購成本。用足用活用好「民參軍」的科技、人才、信息和體制機制優勢,將大幅提高整個國家的國防軍工水平。

為破解信息的不對稱,方便更多企業「參軍」,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已上線3年多,專門為企業提供信息查詢服務。高德紅外負責人說,過去民企想做軍品不知道從哪入手,現在上網一查就知,軍方需要什麼,一目了然。更重要的,軍品採購引入公開公平競爭機制,給了民營企業很大信心,產品只要質量過硬、價格適合,就有很大希望成為軍品。

被激活的軍企

「民參軍」一片火熱,軍轉民同樣熱鬧。

作為老牌國有軍工企業,中航機電在做好軍品的同時,把目光瞄準了民用航空,包括C919在內的所有國產飛機的機電產品都是由該公司提供。根據計劃,公司近期內將完成MA700工作包產品研製;確保AG600水上首飛,完成後續試飛工作;完成優化設計,保障C919試飛;開展CR929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競標論證工作。

中航機電規劃發展部副部長李鵬說,對國有軍工企業來說,軍民融合政策的實施,首先是帶來了挑戰。「以前供應商只有我們一家,不管怎麼做,客戶也跑不掉。現在引入了競爭,原軍工行業相對封閉的格局將被打破,你要做得不好,就可能沒飯碗了。」

這種倒逼機制極大地激發了老軍工單位的活力。中航機電為進一步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目前還準備進軍航空維修和備件市場。「從國際上的經驗來看,維修市場佔到整個航空產業的50%,作為系統級的生產企業,中航機電的優勢很明顯。」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某軍駐地總代表告訴記者,長期以來,軍工行業一直帶有強烈的計劃經濟時代烙印,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特點。隨著軍民融合的深入,軍工企業在保持軍工傳統的基礎上,開始充分發揮獨有的技術優勢,推進軍工民用技術雙向轉化、雙向溢出,實現由任務能力型向體系效能型轉變。

公開信息顯示,軍工集團的民品收入已經超過了軍品。僅航天技術這一塊,目前我國已有2000多項成果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濃濃的家國情懷

無論是融合還是競爭,調研中,記者發現所有做軍品的上市公司都有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

為了研製屬於中國的「紅外芯」,高德紅外集中幾十個專業的上千名專業人才,用了8年時間,投入20多億元,打破了發達國家對這一領域的壟斷,終結了中國在這一領域長期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為了研製被美國禁運的幾款軍用晶元,航錦科技旗下晶元公司集中技術力量,不惜巨資,攻堅克難,打破國內許多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固有模式——解剖、仿製,實現從逆向仿製到正向設計。目前,這幾款軍用晶元均成功列裝。

接受調研的公司負責人都表示,做軍品一定要有家國情懷。「民參軍」意味著奉獻,沒有冒險和奉獻精神是干不好的。只要有利於國防建設,有利於軍隊裝備發展,企業就不能計較得與失。

航錦科技每年承接保軍任務1000多萬元,不到其業務收入的百分之十,但技術人員常常要花上一半的精力,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難度有時候不亞於新產品開發。高德紅外的科研人員做某武器系統實驗時,在海拔5000多米空氣稀薄的高原和零下40度的極寒野外,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

耕耘有收穫,奉獻有回報。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軍隊和軍工單位遇到特殊需要時,常常優先考慮到我們,關鍵就在於我們不等不靠不拖,給錢干,不給錢也干。」

令企業振奮的是,隨著軍改的陸續完成,今年以來,軍品訂單明顯高於前兩年。2018年,高德紅外既有軍品型號科研生產任務正全面恢復,在各個軍兵種新定型軍品型號科研生產任務呈逐步增長態勢。擁有多個獨家產品的航錦科技,去年以來,訂單陸續不斷。

隨著軍品訂單落地越來越多,「民參軍」、軍轉民的熱情會進一步高漲,軍民融合也必將書寫出波瀾壯闊的新篇章。

(上海證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漸行漸遠,B站功成名就日,A站無家可歸時?
中國汽車行業增長潛力可觀 關注零部件產業

TAG: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