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末年時,紫禁城裡的宮女,溥儀的乳母!

清朝末年時,紫禁城裡的宮女,溥儀的乳母!

清朝秀女分兩種,一種是八旗秀女,有可能往上升;

包衣秀女,那就只能是宮女。

凡年滿13歲的女孩挑選一次

宮女在25歲可以選擇離宮,

但是古代女子25歲很難有個好前程,一般會繼續留下來。

每年選宮女由內務府會計司負責。

兩位宮女在儲秀宮前

她們的年齡看起來都很小~!

端康皇太妃與宮女。

說真的,不知道到底是長相問題

還是過去的相機像素問題

清朝時期的老照片看起來多多少少有那麼些詭異

而且,那些所謂的妃子娘娘們都看起來醜醜的!

溥儀乳母王焦氏(1887-1946年),溥儀吃奶一直吃到9歲。

說真的,9歲還沒斷奶····這個有點兒········

有點兒那啥了··難道不會被嘲笑嗎?

溥儀的乳母王焦氏(左)與侍母張氏合影。

這一張照片,溥儀的乳母看起來明顯沒有上一張照片看著蒼老!

寫自傳,大多是為了表功立德證清白,以顯後世。

然而,世上還有寫自傳黑自己罵自己的。

這個人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溥儀把自己的人性之惡、一切污點和盤托出,罵得自己一文不值。

在對自己鄙夷的回憶中,有段與民間女人的感情,發自內心,充滿人性之善,讀來真實感人。

封建晚清,底層社會最苦,女人一錢不值。

生下女孩後,扔掉、賣掉是窮苦人家常有之事。

溥儀的乳母焦連壽就是這樣一個苦命的女人。

她1887年出生在河北任丘縣,3歲發水災,一家4口到京城逃荒。

途中,老爹挑擔,一頭是破衣爛罐之家當,一頭是這個不值錢的女兒,想賣,都沒人買。

靠乞討,一家4口來到北京,本想投奔宮中太監的本家親戚。

但太監心理更陰暗,直接拒見。

大量災民涌京城,北京順天府怕出事,索性建了個粥廠濟民。

靠喝粥和乞討,焦家暫時保住了性命。

後來,焦連壽9歲的哥哥跟街頭一剃頭匠找了活路。

焦家就帶女兒回了老家。天災過後,人禍又至。

八國聯軍戰事一起,老焦又帶妻女到北京逃難了。

剃頭匠哥哥,此時仍無力供養他們。

焦連壽已16歲,在京城,老父將她半賣半嫁給一王姓差役,當了老婆。生下一女兒後,丈夫病死。一家人又陷入絕境。

此時是1906年,醇王府載灃之長子溥儀出生。

為給溥儀找奶媽,醇王府的管家派人收羅苦命婦女。

給親王的兒子當奶媽,條件不那麼高,但也須健康、體貌端正、奶水稠厚、身無異味。

剛剛得女兒的焦連壽,就滿足了以上條件,

從20個備選奶媽中脫穎而出,進入醇王府。

為貴族人家當奶媽,或許現代人看來是一種好職業,

工作環境還不錯,吃喝不愁。

其實非然。用溥儀的話說,這是一個年輕母親「最大的屈辱」。

溥儀3歲時,慈禧指定他為皇帝,焦連壽隨之進入宮中,成了童年溥儀最親近、最依賴的人,沒有之一。

溥儀稱她為「嬤嬤」。

幼年皇帝無知,常拿惡作劇整太監,比如突然下令,讓太監把地上一坨髒東西吃掉,大冬天的拿救火用的唧筒(水泵)朝太監身上噴水,還有把鐵砂摻在蛋糕中讓太監吃下,用彈弓射擊太監……

每當大家無可奈可,想管又不敢管時,就會搬來焦「嬤嬤」當救兵。

溥儀回憶說,焦連壽從不責罵他,總是耐心地勸他:太監也是人,也像他一樣,受傷了會疼、會生病。「

只有乳母在的時候,才由於她的樸素的語言,使我意識到,『別人和我一樣都是人』的道理。」

溥儀在沒有父母的環境中成長,嚴重影響性格健康,焦連壽成了他長期依戀的「母親」,哺乳一直未停。

正常情況下,我們現代人1歲給孩子斷奶,而溥儀長到9歲了,還沒有斷奶。

貧窮是如此卑劣,它讓人一生難逃苦難。

1945年,59歲的老嬤嬤隨溥儀舉家轉移蘇聯時,死於日軍之手。

一世浮萍,唯孤苦相伴。

行善之人必有好報,這個女人因哺養溥儀而被後人記住。

苦難之中的焦連壽,身上有2個特點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所有中國女性的特徵——————

善良:為了養活公婆和女兒,自己接受「最屈辱」的職業,給親王家當奶媽;被成年的溥儀接到宮中供養後,仍然不欺負人,不與人爭吵,沉默微笑。

陽光:三觀正確,不使害人伎倆。

在受盡磨難屈辱的宮中,仍然教育幼年的皇帝「太監也是人」。

更多資訊

歡迎關注公眾號「走街串巷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街串巷行 的精彩文章:

過去上海里的弄堂,大上海里寧靜的小生活!
心疼,這些別毒品毀掉的女孩們,遠離毒品!

TAG:走街串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