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年前的北京,老照片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

百年前的北京,老照片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

1901年1月,李鴻章和奕劻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第一款就規定清朝要派遣親王赴德國,就克林德被殺一事,向德國皇帝道歉,還要求在克林德被殺地點建一座紀念碑。 東單牌樓北邊的克林德牌坊,1903年1月8日竣工。1918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此牌坊被北平市民拆毀。

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箭樓與瓮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禦性建築體系。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

正陽門自明正統初年至清末,前後四百七十餘年間,因兵燹或失火曾多次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為此多次重建、修繕。正陽門火毀與重建見於史籍的就有五次。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樓兩度失火被毀。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箭樓被焚毀。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開始修繕城樓、箭樓,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竣工。民國四年(1915年),為改善內、外城交通,民國政府委託德國人羅思凱·格爾改建正陽門箭樓,添建水泥平座護欄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牆斷面增添西洋圖案花飾,1916年竣工。改建後,正陽門瓮城月牆及東西閘門被拆除。

東四位於東城區中部,元代稱十字街,明代於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樓式木牌樓,因位居皇城之東,故稱東四牌樓,簡稱東四。牌樓於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毀於大火,後曾照原樣重修。1954年東四牌樓徹底拆除。博學多才的大學士劉庸就曾在東四牌樓迤南的驢市(後更名禮士)衚衕居住過。

東四牌樓與西四牌樓同時修建於明朝年間,皇城一東一西各有四座,故以「東四牌樓」、「西四牌樓」簡稱之;兩處均為三間四柱三樓式有戧柱的木牌樓,跨於路口四面的街道上。東四牌樓每座牌樓的正間上各掛一白色石匾,兩面鐫刻著同樣的字,跨南北街的牌樓為「大市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青說獵奇 的精彩文章:

曹丕一生最感恩的三個人,他們是誰
上海和香港相對比,不一樣的體驗

TAG:天青說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