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用藥無小事,用藥的N個基本常識

用藥無小事,用藥的N個基本常識

很多患者用藥前沒有閱讀藥品說明書的習慣,更有甚者,為了減少包裝,將外包盒連同藥品說明書一起丟掉。這是不正確的。

藥品說明書對於合理用藥,避免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字材料,有其獨特的法律地位和法院認同的優先效力。不僅醫務人員要認真學習、掌握,作為患者或其監護人在使用藥品前,除了用藥指導(醫囑)還要閱讀說明書,看的順序依次為:適應證、禁忌、慎用、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等其他內容。對上述內容沒有記載的藥品說明書,患者如有疑問可以諮詢醫生或藥師。

由於食物對有些藥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有影響,從而引起藥物飯前服用和飯後服用的效果不同。所以某些藥品在說明書的「用法用量」部分會明確說明飯前或飯後服用。飯前服用是指此葯需要空腹(餐前1 小時或餐後2 小時)服用以利吸收。而飯後服用則是指飽腹(餐後0.5 小時)時服藥,利用食物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或促進胃腸對藥物的吸收。一般而言,凡是要求藥物充分、快速吸收,而無刺激性的藥物,均應在飯前口服。如保護胃黏膜的藥物、胃腸推動葯、腸道止瀉、對胃無刺激的滋補性中成藥等應在飯前0.5~1 小時服用。那些對胃壁有刺激性的藥物,除標明必須在飯前服和必須在睡前服用的藥物外,應在飯後0.5~1 小時服用。這是因為油類食物可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脂溶性藥物的吸收。

瀉藥、催眠葯可在睡前臨時服用。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隨進餐而波動,因此服藥也要照顧到進餐。拜唐平可以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應在進食過程中服用,糖適平等磺脲類降糖葯宜在飯前服用,而降糖靈等雙胍類降糖葯則最好在飯後服用。

如何理解「一日三次」口服?很多人按早、中、晚三餐餐前或餐後服用。其實藥物的用藥時間和次數,是根據人體藥物代謝動力學試驗測定出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後而定的,「一日三次」是以一日24 小時為基準,每8 小時服藥一次,只有按時服藥才能維持體內有效的血葯濃度,達到治療效果。如果把3 次服藥時間都安排在白天,會造成白天血葯濃度過高,可能發生不良反應,而夜晚又達不到治療濃度。我曾遇到一癲癇患兒,醫生處方為口服德巴金口服液2.5mL,一日三次。家長按三餐時間服藥,白天病情得以控制,但夜晚卻時常發病,後經藥師指導按8 小時服藥後,病情基本得以控制。

經常遇到患者常發生用藥方法的錯誤,比如將腸溶膠囊除去膠囊外殼,傾出內容物後服用;將腸溶片、緩釋片、控釋片分割甚至研碎後服用;將咀嚼片不經咀嚼直接吞服;肛門栓誤用於陰道;一些混懸製劑不經搖勻直接使用;外用貼劑沒有將藥物塗於敷料,直接貼於患處等——這些不正確的使用方法,不但不能使藥物發揮療效,有時甚至會產生不良反應。

有些藥物在胃酸中不穩定或者對胃有刺激性,所以製成腸溶製劑,其外殼在胃液中不會崩解,而在腸中溶解並釋放藥物,所以腸溶製劑須整粒吞服。

緩釋片到達體內後緩慢釋放藥物,可維持血液中持久的有效藥物濃度,使藥物治療作用較持久。控釋片在緩慢釋藥物的同時可以控制釋放量。緩控釋製劑與相應普通製劑相比可減少給葯次數或用藥間隔。緩釋片和控釋片如有刻痕可以掰開服用,但是不能研碎服用,那樣不但會失去緩釋控釋的效果,還可能會引起藥物濃度過高而發生不良反應。

患者避免用藥錯誤方法:一是用藥前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二是看不懂用法時可去諮詢醫生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同時應用時所發生的藥效變化。即產生協同(增效)、相加(增加)和拮抗(減效)作用。合理的藥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強療效或降低藥物不良反應,反之可導致療效降低或毒性增加,還可能發生一些異常反應,干擾治療、加重病情。作用增加稱為藥效的協同或相加,作用減弱稱為藥效的拮抗,亦稱謂「配伍禁忌」。

我曾遇到一患有紅斑狼瘡(SLE)多年的中年女性,長期服用甲潑尼龍、賽可平、帕夫林三種藥品後發現卵巢萎縮,經醫生診治,建議服用克齡蒙治療。我發現甲潑尼龍與避孕藥或雌激素合用,可增強糖皮質激素的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而克齡蒙屬激素類替代葯,與甲潑尼龍合用會加強其不良反應,且有報道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例中使用後出現惡化。可見,合用藥物需格外謹慎。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藥物不良反應的定義是:為了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改變人體的身體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況下服用藥品所出現與用藥目的無關並給患者帶來不適或痛苦的有害反應。藥物不良反應分A 型與B 型兩類,A型不良反應與劑量大小有關,是藥物的藥理作用增強引起的,可預測,並可根據患者的需要和耐受程度調整劑量而起到防治作用。如普萘洛爾引起的低血壓。B型不良反應與劑量無關,是不可預測的特殊反應,發生率低死亡率高。如青黴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氯黴素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如何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首先,服藥前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了解不良反應和禁忌證。使用對肝腎功能、造血系統、神經系統、血糖產生不良反應的藥物,要向醫生諮詢或定期做化驗檢查及血中藥物濃度監測;其次,請醫生看病開處方時,應詳述自己有無藥物過敏史、病情(如糖尿病、肝功不全、腎功能障礙、有溶血反應、紅斑狼瘡等重要疾病),並說明目前使用的藥物及過敏藥物。最後,不得自行加減藥物劑量或停葯,有些藥物如激素類、抗高血壓、抗癲癇類等藥物不能隨意停葯,如需停葯應遵醫囑逐漸降低藥量,避免病情反覆或加重。發生不良反應時,輕者可停葯觀察,如嚴重應及時就診。

某些含有活血化瘀成分的中藥或中成藥,女性患者常詢問經期能否服用。建議經期不服用,因從理論上講有引起經血增多的可能性。另外婦女在月經期應停止使用陰道栓劑或泡騰劑。

服用潤喉片、含片等藥物期間不宜飲水;服用磺胺類藥物應忌食水果、果汁等酸性飲料,並多喝水;平喘葯、利膽葯、抗痛風葯和雙磷酸鹽等服用期間需多喝水;抗生素類藥品和微生態製劑、抗生素和吸附劑如思密達不能同時服用;

微生態製劑和吸附劑等應間隔2~3 小時服用。

患者經常會問:中藥和西藥能否同時服用?回答:沒有配伍禁忌的可以。但需提醒:服用時,中藥與西藥間隔1~2 小時為好,因西藥易與中藥所含的鞣質發生化學變化而失去藥效。

有些中西藥不宜合用。如含有中藥石膏、珍珠母、牛黃清心丸等成分的藥物中含金屬離子,與西藥四環素類合用時,會在腸道形成不溶性鹽類和絡合物而失效。

提醒患者:中西藥聯合應用時,可以增強也可降低療效,有時會形成新的不良反應,嚴重時可引起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務必要遵從醫囑。

由於藥品的理化性質和外界因素的影響,藥品質量在運輸存放過程中會發生變化。因此,藥師在配發有特殊儲存要求的藥品時,會告知患者合理存放藥品的條件。一般生物製品、血液製品和微生態製劑應存放於2~8℃的冰箱中。遇光不穩定的藥物,如氨茶鹼、維生素C 等需要避光貯藏。未開封的胰島素需要放置於冰箱2~8℃環境中,而開封后的胰島素放置於陰涼處保存即可。栓劑在夏季最好置冰箱冷藏,否則溫度過高易變形藥品說明書中「貯藏」項說明:陰涼處是指不超過20℃ ;涼暗處是指避光且不超過20℃ ;冷處是指2~10℃ ;常溫是指10~30℃ ;密封是指容器密封以防止藥品風化、吸潮、揮發或異物進入;密閉是指容器密閉,以防止塵土或異物進入。貯藏項下未規定溫度的一般是指常溫。

用藥無小事,用藥的N個基本常識

書名:「葯」為你好 這麼用藥沒毛病

作者:大眾健康, 編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45.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你離「痛風」有多遠?
揭開麗江古城客棧宰客真相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