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世界因為我的舉動而變得不一樣

讓世界因為我的舉動而變得不一樣

《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這本書從兒童的發展規律來講兒童的繪畫,指導父母怎樣幫助兒童用繪畫的語言來表達自己,並交給父母如何看懂孩子的畫;從孩子的塗鴉,到教父母怎樣去傾聽孩子的畫。

書中列舉了大量孩子的范畫進行分析,此處不過多贅述。我僅從孩子的需求,以及對「真實感受」的一些思考等幾個方面來談。

01

孩子的社會性需求和尊重需求

「運用自己的手和腳讓世界發生變化,那種變化可以直接通過自己的眼睛、耳朵、肌膚來感受。然後思考、製作、畫出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畫只有被「聽」,他們的繪畫行為才有意義。被「聽」,被理解了,就有了表達的樂趣。一副孩子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動或是想法而畫的畫,即使在技術上還未成熟,也能夠傳到到欣賞者的內心深處。而繪畫者本人從內心深處希望表達的願望也得到了滿足。和同伴在一起,就會引起孩子對繪畫的熱情,激發孩子的表現欲。」

一幅畫對於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跟世界的聯繫,讓世界因為我的舉動變得不一樣。

表達的樂趣在於: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

02

孩子天然會畫畫

「原本像猴子一樣隨意塗鴉的孩子,開始給圓或線賦予意義,從而獲得語言,最後甚至只憑印象去繪畫。」

繪畫能力和語言能力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孩子的繪畫作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

畢加索:「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孩子天然會畫畫,會創造。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怯懦自卑,說自己不會畫,都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

上圖是一個6歲多的男孩畫的,在我的班上完第二節課後,爸爸指著他的畫問他:這是你自己畫的嗎?孩子慌張不說話。

這樣的質疑和否定常見又致命。

剛開始我經常見到他在課堂上的慌張,希望被老師關注和肯定,又不知如何表達,小手舉起又縮回,回答問題不敢大聲,臉紅得厲害。

我跟媽媽溝通,孩子要多鼓勵多肯定,興趣很大程度附著在自信心上。

這幅畫是第五節課的內容,他已經很敢畫了,造型一氣呵成,管它像不像,只管自信表達。恐龍頭部刻畫生動,最讓我驚訝的是身體部分他用不同的蠟筆想要表達出恐龍身上的混合色,用細頭黑筆想要畫出恐龍皮膚上凹凸的紋理,他觀察到了,然後創造了這種方式把它表達出來,孩子的自主性在這幅畫里大放光彩。

人都是被身邊人打敗的。還好環境改變,他也有了好的結果。

03

真實感受的重要性

什麼是真實的感受?

孩子主動探索的所得即為真實。

「繪畫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運用手的活動。如果教孩子畫形象,孩子無法通過什麼樣的手的運動, 畫出什麼樣的線條,同時也就失去了這種發現的樂趣。把別人的而且是成人的感覺原封不動地強加給孩子,孩子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發揮,其結果是孩子對繪畫的感覺無法得到發展。

教孩子畫形象,就像是過早地給孩子戴上了有色眼鏡。孩子因此變得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說,無法概況自己的想法。能把自己的感動、自己發現的真實世界活靈活現地畫出來,這才是掌握了人類真實的生活與發展的本能。

成天看電視、看漫畫的生活,是缺乏內心感動的生活,心中完全無法湧出想畫什麼的熱情。即使是畫了什麼,也是缺乏真實感受的、內容貧乏的東西。如果希望孩子畫出活生生的、充滿感動的、傾注真心的畫,就要保證讓孩子有那樣的生活和體驗。」

主動探索是在定義我是誰,我這樣做能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我喜歡最後的畫面結果嗎,我還想要怎麼辦……這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

主動探索:有利於引導孩子勇敢表達我想要什麼。

被動接收:切斷了孩子的「好奇心」,扼殺孩子表達「我想要」的慾望。

「當聽到「媽媽在做飯」這句話時,我們就會在大腦中想像這一情景,並把它畫出來。語言的作用就是讓腦海中能夠浮現不在眼前的事物。這種通過語言想像,在腦海中重現影像的重要能力不通過訓練是無法養成的。反過來講,繪畫也是在訓練和提高語言的能力。」

語言將想像具象化,腦海中越多印象,越能豐富表達。

印象來源於哪裡?

來源於一切在行動中的體驗。

所以真實的感受對孩子來講有多重要?

有利於孩子獨立自我的形成:認識自我——直面自我——強化自我。過於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會習慣依賴外界解決問題,沒有獨立的思考和個性。

「請讓孩子和大自然在一起,和朋友在一起過那種生氣勃勃的生活。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多多體驗那種快樂。用口頭語言把古老的傳說講給孩子聽,讀給孩子聽,在當今的時代也是一種快樂的體驗。無論是多麼小的事,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歡笑和喜悅,就是有活力的生活,就能夠誕生出幸福的、充滿感覺的繪畫作品。」

幸福和活力來自於發自內心的真實。

04

家長謹記

「孩子心靈的語言通過他們的手臂,再通過他們的手,流淌到紙上,無論畫什麼,都是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容。

如果是兩到三歲的孩子,就問他「這是什麼」,要聽他給他所畫的東西賦予的意思。到了四歲以後,就要問「他們在做什麼」,要聽聽他的畫里故事的內容。我們的原則是,在孩子專心畫畫的時候,最好不要發問。而當孩子畫完了拿給你看時,或者畫得有些厭煩,暫時告一段落時,再去問問他也就足夠了。

孩子不僅能夠 對比著已經畫好的線條和將要畫的線條來畫畫,也能夠目測線條的走向。這正是在培養孩子判斷未來採取行動的能力。」

避免用大人的審美標準和思維方式評判孩子的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維和番薯 的精彩文章:

TAG:維維和番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