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管新規發布!行業迎來「政策浪潮」

資管新規發布!行業迎來「政策浪潮」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發布後,雖然資管新規尚未落地,但大部分金融機構都開始未雨綢繆,準備轉型了。

3月初,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私募基金備案登記月報顯示,截至2018年2月底,私募基金的管理總規模達到12.01萬億元,較上月增長了2500億元,增幅為2.08%。從去年12月底的11.1萬億元到現在的12.01萬億元,僅用了2個月左右。相比2016年2月底的4.42萬億元,私募規模增幅達172%; 另一方面,《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過審,打破剛兌、實行凈值化管理、消除多層嵌套等內容對於投資人的影響不可謂不小。

行業思考

居民財富的高速增長激發了資產管理的巨大需求,私募基金行業擴容;另一方面,行業監管、自律規則等制度體系日趨健全,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亟需私募基金的創新和變革。

雖然本次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並沒有禁止金融機構投非標,只是強調期限匹配、限額管理、信息披露。但是對於非標業務,未來或將回歸項目信託計劃發行模式。

「資管新規的出台,對非標投資產生一定抑制作用,未來比較明確的是基礎資產標準化。如何標準化?股性的資金,可轉向資本巿場;債性的資金,可轉向債券、ABS和REITs。」

分級受影響

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範圍、槓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槓桿是金融機構最常用的工具,意味著小資金博取大收益,對私募機構來說,通過銀行的通道業務來進行槓桿操作是最好的手段。

而《指導意見》第二十一條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範圍、槓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同時,《指導意見》明確了不得進行份額分級的三類私募產品:開放式私募產品;投資於單一投資標的私募產品(投資比例超過50%即視為單一);投資債券、股票等標準化資產比例超過50%的私募產品。此外,《指導意見》規定,分級私募產品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40%。

打破剛兌、凈值化

經認定存在剛性兌付行為的,將加強懲處!

《指導意見》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讓投資者明晰風險,同時改變投資收益超額留存的做法,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應全部給予投資者,讓投資者盡享收益。

同時,《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打破剛兌,經認定存在剛性兌付行為的,將加強懲處。

「以前市場上存在『剛兌』的習慣。在剛兌時期,資金募集方肆無忌憚,投資人也非常不理性,很多投資人敢於冒險,投資一些非理性的私募產品或者資管計劃,打破剛兌就是讓投資真正市場化,既是放開,也是監管趨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玖遠 的精彩文章:

TAG:大道玖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