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利時的腦洞

比利時的腦洞

比利時可能是一個適合收藏腦洞的地方,

從古至今,想像力如青口般一鍋鍋咧開著…

老老實實吃了Chez Léon 家的青口

>>>古代腦洞

16世紀,文藝復興,可愛的荷蘭畫家正兒八經畫幾個宗教人物後就玩了起來,成為超現實主義的鼻祖。

《乾草車》中東亞飛蝗般細細小小密密麻麻的六翼天使,從天堂雲朵蜂擁出來一路廝殺變節者,畫面近處像被打了農藥,壞天使紛紛落海。

《人間樂園》地獄有琴弦上沿中分線穿著裸體人的巨大豎琴。

《聖安東尼的誘惑》(請記住這個名字)中,一隻碩大的寬嘴巴蝙蝠,兩翅一攤,和騎在他身上祈禱的教士一起仰面朝天;穿著溜冰木鞋,戴著大耳朵帽子的信鴿;屁股是流水陶罐的豬,一條被用作漁船的魚,頭是海膽穿著盔甲裙的鳥,天上各式飛魚坐騎,背上燃著熊熊烈火的燒鵝船,胳膊長成枯樹的人魚……還有插著刀的長著耳朵頭髮和老鼠尾巴的大肚子,下面裸腿上蹬著黑皮鞋。其他實在看不出來是什麼就不描述了。

由於我沒有西方宗教背景,這種歷史代代積累沉澱的想像,對我腦洞是一個強力的撕扯。

王小波說誰敢在我書里找意義就扇誰耳刮子,耶羅恩博斯應該也是這麼想的。

耶羅恩博斯(Jeroen Bosch)的《聖安東尼的誘惑》

完全能感受到作畫時的信馬由韁放飛自我,最后冠以宗教名稍稍掩蓋一下,說:「恩,這些就是聖安東尼在努力抵擋的誘惑……」畫里的聖安東尼倒是六根清凈,畫外的我們卻被席捲進魔幻的漩渦,被目眩神迷得誘惑著。

不禁要笑,古板的宗教題材也能成為誘發幻覺的手段,聯想到政治高壓下出的《三體》,真是無論什麼都能助力人類有翼飛翔的幻想。

《聖安東尼的誘惑》周邊

>>>腦現代洞

沖著廣告里達利馱塔細腳大象進了瑪格麗特博物館,沒找到那拉我進門的大象,但勒內瑪格麗特到底是超現實主義的畫家,於是就看了他不是煙斗的煙斗,不符文字的圖像。後來查到細腳大象就在館裡,於是後悔到剖腹自盡。

細腳大象畫名字也叫《聖安東尼的誘惑》。是的你沒看錯,和他祖宗的腦洞開放在同一個地方。這是一個常用的宗教題材,福樓拜也寫過同名的書,而且是受另一幅同名油畫的啟發……

達利的《聖安東尼的誘惑》

瑪格麗特的《秘密玩家》The Secret Player

畫前,講解員帶著一群五六歲的娃娃,提醒大家觀察畫面中的細節:「你看最右邊的紅色幕布……」話沒說完,五六隻小手刷刷舉起來:

「他畫的是一場戲!」

「沒有左邊的幕布,說明這是一個超級大的劇場!」

講解員一一認可後,就開始問是白天還是晚上,是玩具劍玉還是樹,為什麼會有烏龜,在柜子裡面的女人為什麼戴口罩等等。尊重每個娃娃對這些畫的理解,她所做的就只提醒大家有更多開腦洞的方法。回想起在北京一個藝術家搖著腦袋感慨中國的藝術教育太過欠缺,對比之下不得不承認現實。

>>>當腦代洞

比利時盛產漫畫,藍精靈和丁丁歷險記都是她的,沒進漫畫博物館,就買了本漫畫雜誌spirou,正好是它八十年創刊紀念冊,男主spirou還是丁丁的模樣,只不過他的小白狗變成了松鼠。這篇講了二戰事比利時哭哭啼啼想參加戰爭,但別的熊孩子國家都嫌棄她小不跟她玩的故事,然後好不容易參加進去又瞬間被打得找不著北,捂著腦袋嚎啕大哭。

在比利時漫畫家眼中,二戰和一群娃娃的胡鬧沒什麼區別。

歷史是以大大小小戰爭為節點的,像甘蔗一樣咬到節點處會咯牙,但啃下去才有甜甜的和平。於是憂國憂民的我又開始擔憂了……

街頭出現的丁丁歷險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想 的精彩文章:

TAG:迷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