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天然氣產量高峰期何時到來?能穩產多久?這裡有一份權威答覆

我國天然氣產量高峰期何時到來?能穩產多久?這裡有一份權威答覆

記者 | 黃祺茗 閆建文

攝影 | 黃京生 黃祺茗

編輯 | 董雲龍

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關注能源利用對健康的影響。清潔能源的利用越來越廣泛。未來10年,全球對天然氣的需求可能會超乎你的想像。

2016年和2017年是全球能源轉型成效最好的兩年,2018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創2004年以來的最低,而清潔能源佔比穩步上升,天然氣、儲氣庫、頁岩氣、新能源成為近兩年一個個炙手可熱的辭彙。

我國天然氣發展還有多大潛力?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的差距有多大?哪些新能源的發展前景更被看好?

4月20日-21日,中國天然氣與新能源國際學術論壇在河北廊坊舉行。這次論壇是黨的十九大後有關中國天然氣和新能源發展方面的一次高端國際學術會議,由中國石油學會天然氣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聯合主辦,主題為「天然氣時代與新能源未來」。17位中外院士、400餘位國內業界知名專家學者,針對如何促進天然氣與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建言獻策。

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對話環節上的精彩觀點。

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袁士義擔任對話環節主持人。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國際天然氣聯盟戰略委員會主席Ulco Vermeulen,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中國石油學會天然氣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總經理馬新華,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毛宗強,美國Harding Shelton公司高級副總裁夏文武,歐洲頁岩氣CASH項目首席科學家、德國工程院院士Brian Horsfield等嘉賓參與對話。

常規天然氣:穩中求進

主持人:中國加快管道行業改革,對油氣公司有什麼影響?能否提出一些建議?

張玉清:油氣公司根據改革意見,上游逐漸建立起競爭有序的市場,中游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地方管網和LNG接收站開始建設,例如即將投產的新奧舟山LNG接收站是非國有企業建設的LNG站。這樣一來,上游、中游、下游和城市燃氣同時進入,競爭更為激烈。另一方面,國有企業通過競爭「瘦身健體」,提高了競爭力。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

主持人:我國天然氣消費大幅度增長,為保障供氣採取了哪些措施?

張玉清:從保障能源安全形度出發,一是要加大國產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力度,儘可能提高產量,減緩對外依存度的上升。二是天然氣進口應當採取多元化措施,既要管道氣,還要在東南沿海地區大規模建設LNG站,同時應建設儘可能多的儲罐。三是推動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互保互補。四是加快儲氣庫建設,儲氣調峰能力是下一步發展重點。

針對「氣荒」現象,政府有關部門採取了一些措施:一是要求上游生產企業在保證安全生產的情況下,儘可能多生產天然氣。二是要求幾大石油公司緊急採購現貨彌補供應的不足。三是要求西氣東輸、南氣北送等管道採取相互保供措施。

主持人:中國天然氣產量高峰期什麼時候到來,可維持多長時間?

馬新華:2017年中石油天然氣產量超過1000億方,如果到2035年達到2500億方的計劃,將增加1000億方,高峰期要延後。對於中國富含天然氣的幾大盆地來說,長慶已經接近高峰值,塔里木預計達到500億方,四川盆地大概1000億方到1200億方。其他的陸上天然氣較少,加起來大約200億方到300億方,海上天然氣250億方。因海上天然氣上產周期長,2035年大規模上產挑戰很大。所以樂觀來看,峰值在3000億方,穩產20年以上沒有問題。

主持人:四川盆地頁岩氣開發的經驗有哪些?政府和企業應採取哪些政策和措施更快地促進頁岩氣發展?

馬新華:首先,頁岩氣打井要在平面上找構造相對穩定、超壓的地區。其次,在坡面上尋找最好的儲層,儘管奧陶系和龍馬溪滯留頁岩的厚度達到600米,但是最好的儲層僅20米左右,一旦打到最好的5-6米,基本上都是高產。三是水平井要有一定的長度。中國目前的頁岩氣水平井一趟鑽打到1500米左右,但是美國平均水平能夠達到2500米。隨著水平段延長,單井可采儲量將大幅度提高。四是壓裂技術提高。高密度體積壓裂改造技術,是需要改進的方向。

政策方面,目前國家對頁岩氣出台了每立方米補貼0.2元到0.3元的政策。下一步的目標是通過兩到三年的努力,3500米以淺的頁岩氣井不補貼也可以效益開發。但是3500米以深蘊藏著85%的資源,國家仍然應該繼續對深層頁岩氣給予一定的補貼支持規模效益開發,這個政策非常重要。

中國石油學會天然氣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總經理馬新華

主持人:應採取怎樣的措施加快中國儲氣庫建設?

馬新華:將來選定的氣田作為調峰氣田目前處於生產階段。目前我國很多大氣田已經安排調峰,夏天控制生產,冬天放大生產。例如四川磨溪龍王廟大氣田,長慶靖邊和塔里木的克拉2氣田等主力氣田已經發揮了調峰作用。如果將來選定做儲氣庫,最好的時機是採到墊底氣,就可以轉為儲氣庫,而不用重新注入墊底氣。目前儲氣庫墊底氣大約50%左右。

馬新華:為什麼我國儲氣庫建設緩慢?因為我國儲氣庫沒有市場的調峰氣價。美國儲氣庫已經實現商業化,夏天低價買氣存入儲氣庫,冬天高價賣氣,儲氣庫可以賺錢。但目前中國儲氣庫建設每方投資超過5億元,儲氣庫氣價夏天和冬天價格一樣,企業沒有內生動力。下一步應該通過市場化改革,解決儲氣庫高調峰氣價。近期,國家財政應該支持儲氣庫建設。

新能源:新興之秀

主持人:天然氣將在何時超越石油成為第一大資源?新能源能否超過天然氣?

Ulco Vermeulen:天然氣固然美好,但是石油同樣重要。預計10年後天然氣的份額將超過石油,這是合理的預測。

天然氣是富有彈性的化石燃料,天然氣與新能源的角色互補是積極的信號。未來幾十年,天然氣前景非常廣闊,但我認為在氣候變化的大框架之下,氫能會勝出,因為氫能具備相同的性質,且非常靈活。預計2040年氫能將超過天然氣。

國際天然氣聯盟戰略委員會主席Ulco Vermeulen

主持人:如何看待未來電動汽車的發展?

陳清泉:儘管電動汽車在電池的處理中也可能產生污染,但電動汽車的推動要與能源結構的改變相結合。要知道,電動汽車對改變能源結構起到了化石能源起不到的作用。大浪淘沙來的時候,企業一定要走對技術路線,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關於電動汽車的電池處理要分兩步走:第一步,「退休」的電池二次利用,用於儲能。第二,將電池解剖回收。中國、美國、南美、澳大利亞是鋰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國鋰資源佔世界鋰資源的20%-30%,因此中國發展電動汽車潛力很大。

發展電動車一定要有頂層設計,進行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人文網的四網融合。

主持人:油氣公司如何加快氫能發展?

毛宗強:為什麼要發展氫能?氫被稱為和平能源,最重要的優點是來源廣泛,只要有水就能制氫。氫氣的發展速度快,預測到2050年,氫氣在能源的佔比將達到18%。我國是世界氫能產能第一大國,到2040年,氫氣可能將成為主力能源。另外,氫是自由能源,對民企來講,應有很大的積極性。

油氣公司要利用自己優越的條件制氫。對於儲氣問題,不但要建天然氣儲氣庫,還要建設氫氣儲氣庫,這樣調峰能力將會加強。地下儲氣庫和輸氣管道的優勢是其他公司不具備的優勢,因此油氣公司應利用好自己的優勢發展氫能。

另外,加油站是個聚寶盆,將來應該既可以加油和天然氣,也可以加氫氣。要抓住有利條件,建立多功能加油站。

他山之石:合作與技術並重

主持人:美國頁岩氣產量將在何時達到峰值?可維持多長時間?美國的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值得中國借鑒?

夏文武:美國在油價低時期,天然氣產量不降反升,這主要是科技的力量。據預測美國頁岩氣的比重越來越大,天然氣自給維持15年沒有問題。

美國頁岩氣衰減控制技術發展得很好,中國可以借鑒。一般而言,頁岩氣開發初期產量很高,但遞減也很快,美國用技術進行了很好的控制。美國和中國的頁岩氣井鑽井3000米以淺差別不大,不同的是水平段加長、支撐劑的用量和分布形式等。美國的經驗證明,如果採用新的技術和方案,每口井的產量都有所提高。

主持人:歐洲頁岩氣發展前景如何?對於天然氣的應用,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借鑒?

Brian Horsfield:歐洲頁岩氣發展前景非常明朗,和中國的頁岩氣發展有一定相似性,例如頁岩氣的年代很相似,成熟度非常高,能夠產生大量頁岩氣,從這個角度來看,前景光明。目前,英國在積極推動頁岩氣的開發來替代枯竭的油氣田,另外一些歐洲國家也正在開發自己的資源。其他國家也有自己的選擇,例如德國認為不需要開發本國頁岩氣,從挪威和荷蘭進口就可以。

對於中國而言,如果和國外的能源機構和學術機構合作,一定會有更好、更加卓有成效的前景。同時,中國可以利用「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左),同歐洲頁岩氣CASH項目首席科學家、德國工程院院士Brian Horsfield交流觀點。

Ulco Vermeulen:荷蘭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和天然氣管網相連接,不論是利用天然氣供熱還是供水,都通過管網提供天然氣。同時,荷蘭也利用工業餘熱為房子供暖。因此,在有多個選擇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好天然氣最大的附加值,把它放在能夠產生最大價值的領域。

責任編輯:董雲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油立方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訪華簽的那些能源大單還能落實么?

TAG:油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