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機器工業,居然是外國侵略者經辦的工業!

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機器工業,居然是外國侵略者經辦的工業!

縱談天下事,洞徹古今情,穿越歷史長河的重重迷霧,探尋塵封已久的時光典藏我是百家號「歷史也有目標」的小編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簡單地說,經濟就是對物資的管理;是對人們生產、使用、處理、分配一切物資這一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的指一個家庭的家務管理,宏觀的指一個國家的經國濟民。在這一動態整體中,包括著人類的生產、儲蓄、交換、分配的各項活動;生產是這一動態的基礎,分配是這一動態的終點。下面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下近代經濟的發展。

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機器工業,是外國侵略者經辦的工業。中國人自己開始經營機器工業,比外國人要晚十多年。由於中國社會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因此中國機器工業的創辦過程,也就具有若干顯著的特點。比如說,中國的機器工業最初並不是由資本家經營的,而是由清政府經營的;最初創辦的機器工業並不是用來從事生產資料或消費資料的商品生產,而是用來從事軍事消耗性的軍火生產。小編認為軍事是立國之本。

再如在一般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總是輕工業先發展,然後重工業才逐步發展起來。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順序不同最先創辦的是清政府的軍事工業,其次是清政府及其官僚們參與創辦的所謂「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的重工業和輕工業,最後才是以輕工業為主體的私人資本主義工業。現在我們就按照這個順序來敘述中國近代工業的創辦過程。清政府經營的近代軍事工業。中國歷代的封建王朝都建立下所謂官營手工業,壟斷了許多重要的生產部門。小編認為一個行業的壟斷會給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應該遵守每個行業的標準,不應該把整個市場弄亂。

為了鞏固封建政權、維持封建統治、鎮壓農民起義,對軍火生產控制的特別嚴格,一貫嚴禁人民私造。為了控制軍火生產,封建統治者甚至對生產軍火所用的原料鐵、硝磺等物的生產與買賣也嚴加控制。鴉片戰爭後的清政府對軍火生產也是進行壟斷,它在新的條件下開始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前面已經講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國爆發了以太平天國為首的農民大起義。小編認為,發展軍事強國,才是立國之本。

太平天國革命軍在短時期內把腐朽的清軍打得落花流水,這使得負責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感到必須改善軍隊的裝備。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統治者對外國侵略者已經屈服,並和他們勾結起來,合力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清朝統治者們,一方面向外國購買洋槍洋炮裝備自己的軍隊,另外還直接利用外國軍隊來鎮壓農民起義。清政府洋務派官僚曾國、李鴻章、左宗棠等,在鎮壓農民起中看到了洋洋所起的重大作用,於是對西洋器大加贊回。

曾國說,火輪船「可以「發可以遠略」,李鴻章說購買外洋槍炮設局鑄造開花炮彈,以資,甚為得力,又「自自同治初年臣章軍入滬,進規蘇,以湘淮紀律,參用西洋火器,利賴多」。左宗棠也說,他們在鎮壓人民起義所以取得「勝利」,是「雖口兵精,亦由器利「西洋火器,利賴多」,「甚為得力」,於是他們便決定自己創辦近代軍事工業。1864年太平天國雖然失了,但是太平軍的余部、恰軍和少數民族的反抗運動還是此伏彼起,繼續不斷這些子手們所辦的軍事工業也就繼續下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也有目標 的精彩文章:

湘軍就形成一種各樹一幟,力謀獨立的風氣!

TAG:歷史也有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