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人機產業爆發之第一篇用戶上帝模式必須終結!

無人機產業爆發之第一篇用戶上帝模式必須終結!

閑來無事,八一八無人機產業鏈條上地位重要的三位「爺」。今天先講第一位,最終用戶。

說來話長,中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零售業普遍國營,服務水平一直在地底徘徊,白色家電被外國貨充斥,國產質量爆冷。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一句台詞:用戶就是上帝。由此引發了諸多革命,第三產業爆發,零售業私營化,家電行業驅除韃虜等。時至今日,這句話成了消費者的口頭禪,然而對於無人機行業,是否依然需要如此?

我個人認為,用戶上帝模式主要起源於零售和電器行業。這兩個行業的共同特點:技術成熟,高度依賴用戶需求的發現,高度依賴口碑。對比當前專業無人機,技術依然不成熟,用戶需求不適合飛行,高度依賴口碑。我感覺契合度不高。很多無人機企業接觸用戶後,發現新項目聽起來很美,做起來遙遙無期,原因何在?

之前說過,目前我國處於集體航空盲狀態,非業內人士對航空幾乎一無所知,這就導致他們的需求有時千奇百怪,腦洞大開,有時完全沒有飛行概念。

有人說了,現在不是流行開腦洞?可是航空不是地面,不是什麼腦洞都能開的。比如說你看全球鷹飛40小時,你說我也來個飛幾十小時的多旋翼吧。。。比如你看見航模表演很酷炫,你說我讓植保翻個跟頭有利於藥物擴散。。。比如看見人臉識別很有價值,來吧我們無人機也識別人臉。。。比如玩具無人機可以避障,那麼工業的也來吧。。。航空盲的腦洞,那可是是不管必要性與實現難度的,如果你正好缺錢又不會哄不想騙,那麼只好接下然後等著以頭撞牆啦。

用戶到底是不是上帝?這話只能問上帝!他老人家給我們留下這個地球物理環境,至少依然處於航空時代的當代航空工程師們只有遵守,無法超越。

雖然有人說我們已經是信息時代啦,已經是太空時代啦等,但是目前99%的飛行器還是在大氣層底層工作,所以我依然認為我們處於航空時代,依然要處理高空低溫,要依賴空氣密度,要處理各層大氣的風場特性,要面對電池特性和化學工業的滯後,要了解坑爹混亂的地球磁場分布。

當然有一天人類能夠按需搭乘航天器衝出地球,搭乘宇航器衝出太陽系,甚至搭乘系外航行器走出銀河系。。。也許就可以考慮宇宙輻射環境,材料超長老化,各種粒子效應,微光能源收集,整體質量耗散規劃,多生命物種休眠與維生規劃,無人設備重生產和最低限度作業消耗等問題。

但是我覺得有生之年很難見到了,我現在想寫一篇「八一八:超長時系外航行器的無人自持體系」,我感覺也沒人想看啊!

扯太遠了,回地球。所以,對於航空產業,唯一的上帝只能是上帝!就是大氣層海拔高度20km以內的物理環境。我們作為研發、銷售和培訓的責任方理所應當教會用戶最低限度的航空知識,他們提出的需求才能靠譜,才有價值。這就是一位商業牛人說的:用戶需要教育。所以,無限腦洞只能下地,不能上天!

那用戶說了,我們不懂我認了,但是我們怎麼辦?很簡單,把客戶納入研發體系。至少在無人機技術的現階段,不要把用戶作為出錢享受的大爺,而是當作研發工作的參與者,一起動手一塊進步,在研發每一輪迭代當中加入用戶,而不是把他們作為研發最終輸出。無人機這扇大門是對開門,需要兩隻手一起推才能打開。可問題是當慣了上帝的人們,還信上帝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人機 的精彩文章:

美國陸軍未來發展:用於營級及以下的反無人機系統能力
當物流搭載無人機——親,你的包裹「上天了」!

TAG:無人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