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古代俠客吃飯都是2斤牛肉一斤白酒?

為什麼古代俠客吃飯都是2斤牛肉一斤白酒?

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國歷史上古代的大俠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這樣的人才能被稱之為豪傑。這個說法,說實在話令人不敢苟同,只能說是他放蕩不羈吧。難道說不大口喝酒,不大口吃肉的人,就不能成為英雄了?

首先要說,古代都是用酒罈來裝酒,並沒有明確的斤兩,基本上要酒都是「來一壺酒或來一壇酒」。就跟今天一樣,你也會說給我來一瓶酒,或者來一箱酒,很少有說來一斤酒的。

古代人喝的酒可不是我們現在常見常喝的高度白酒。古人們愛喝的酒有汾酒、竹葉青、菊花酒、花雕酒、米酒等多種。以汾酒為例,古時的汾酒屬於黃酒類,因為古人並不知道如何製造蒸餾酒,後來蒸餾的工藝傳入中國後,汾酒才發展演變為白酒。古時的酒的共同特徵就是度數低,別說喝上一斤了,就算喝它一大缸也不見得就能醉的不省人事。

肉在古代屬於稀缺商品,尤其是在農耕社會。而牛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力,古代法律會保護耕牛,甚至有的朝代會處罰擅自殺死牛的百姓。因此,在古代,吃牛肉實際上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雖然牛肉好吃,而且營養價值極高,但真正吃的人卻很少很少。水滸傳本身就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小說,與當時的社會現實衝突越大,越能體現叛世背道的精神,小法猜測正是因為這點,所以書內經常會出現吃牛肉的場景。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為止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20度。大多是10度以下的米酒,發酵後就過濾而得。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之類的詩句。像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20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幾度左右的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群星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的「崑崙奴」是非洲來的黑奴嗎?看完讓人痛哭流涕!
日本人的祖先真的是秦始皇派去的三十六個男女嗎?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TAG:群星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