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太原戰役會成為解放戰爭中付出代價最大的戰役?

為何太原戰役會成為解放戰爭中付出代價最大的戰役?

在解放戰爭的我軍攻城史上,對太原戰役,有著這樣的文字記述——「解放太原,成為全國解放戰爭城市攻堅戰中歷時最長、戰鬥最為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一場戰役」。為何太原戰役會成為解放戰爭中付出代價最大的戰役?抱著這份好奇,小編翻閱了有關資料,在這篇文章里談點粗淺的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閻錫山

一、解放太原,之所以付出代價最大,首先取決於太原城的城防工事及閻錫山守城部隊的抵抗力與戰鬥力。我們先來看太原城的城防。在《太原戰役》一文中,對閻錫山所部的「百里防禦圈」,有著如下的描述。

「1948年秋天,閻錫山軍隊在太原環城周邊開始大規模地修建防禦工事。這個所謂的百里防禦圈由前進陣地、外圍要塞陣地、城垣主陣地及核心陣地四道陣地構成。罕山、武宿機場、石千峰和周家山構成外圍的四大據點,牛駝寨、淖馬、聶家山和松樹坡又構成內部的四大據點。這些據點既能獨立作戰,又能在各據點之間相互機動兵力、火力,守軍由這樣的點連成線,由線構成面,使整個太原形成一個大縱深的環形防禦體系。在太原城內,也修築了大量的巷戰工事」。

「到1948年底,在百里防禦圈內僅式樣繁多的各類碉堡就建成五千六百多個,它們無一不是經過精心研究而成,在構築和武器配置上都有巧妙的構思和實用價值。在這些碉堡的堅固鞏衛之下,三十萬人口的太原成為全國少有的堅固設防的城市。一個美國記者描述道:『任何人到了太原,都會為數不清的碉堡而吃驚:高的、低的、長的、圓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構成了不可思議的嚴密火網。』陳毅到太原前線查看過防禦工事後也驚呼:『好厲害喲。』」。

我們再來看閻錫山守城部隊的後勤保障力與抵抗力、戰鬥力。《太原戰役》一文中這樣記述:「閻錫山大力加強了政治統治,發布《告全體同志書》,號召進行所謂『總體戰』,提出建立『戰鬥城』的措施,制定和頒布了保衛太原的『十二條行動綱領』,並據此把太原居民編為各類戰鬥隊服務於太原保衛戰,除了將7萬餘名壯丁和學生編入參戰隊外,還組織了6000餘人的老年助戰隊、5000餘人的少年助戰隊、14000餘人的兒童助戰隊、近6萬人的婦女助戰隊為前線提供各種勞役。閻錫山也在接見外國記者的時候,展示了他為自己和五百基幹配置的五百零一瓶毒藥,表達了頑抗到底的決心」。

顯然,閻錫山在太原戰役開始之前,充分考慮到了戰時的支前問題。支前問題是如上解決的,那麼,後勤補給又是怎樣解決的呢?守城部隊的戰鬥力又是怎樣的呢?1948年7月22日,濛濛細雨中,蔣介石攜陸軍大學校長徐永昌等人飛抵太原,與閻錫山商議保衛太原事宜。蔣介石「許諾要盡最大力量援救太原,除了物資上的援助外,還將加緊從西安空運胡宗南部整編30師赴並」,「不久,整編30師一萬餘人陸續運抵太原,被迅速布署在了東山、河西陣地,加上後來從榆林空運的中央軍第83旅4500餘人和原有部隊、抓丁補整以及被解放軍釋放的俘虜,閻錫山守衛太原的總兵力達到十萬餘人」。

而此時,我攻城部隊「在太原前線集結的解放軍共有下轄8縱、13縱、15縱的華北軍區野戰軍第一兵團、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華北軍區炮兵第一旅及地方部隊各獨立旅共八萬餘人」。守城部隊與攻堅部隊的敵我雙方兵力比為10:8。

二、解放太原,之所以付出代價最大,與我軍喪失了晉中戰役後一鼓作氣、乘勝進軍、速戰速決的良機有著一定的聯繫。從某種意義上講,時間拖下去,代價升上來。攻城時間的滯後,也是我軍付出代價最大的原因之一。但,這一戰役良機的喪失,有著其充分的理由和必然性,實出無奈。

「早在晉中戰役結束前的(1948年的——白梅月下客注)7月16日,運籌於千里之外的中央軍委致電徐向前,要求乘勝包圍太原,在勸降無效的情況下,爭取十天內奪取太原」。

中央軍委之所以如此致電徐向前,自有著它的理由——「閻軍主力已被殲滅,駐守太原的僅有一個正規軍,閻錫山統治集團和太原城在晉中失利的陰影中陷入一片惶恐與混亂,因而,此時一鼓作氣乘勝進軍的確存在速戰速決的可能」。軍史不容假設。事實上,任何運籌都存在著兩種可能性,我們不應忽略這種可能———我軍拿不下太原城、自身反敗。支撐這一說法的理由有幾:

其一,「勸降無效」,攻堅戰,勢所難免。

其二,運城與臨汾戰役中,「第一次面臨城市攻堅戰的徐向前兵團付出了兩萬餘人的傷亡,歷時四十天的晉中戰役結束後,一年來連續作戰始終未得到及時休整的徐向前兵團已是疲憊至極,部隊嚴重減員,基層軍官短缺,有三個連只剩下六名步槍兵」,而且,「這支剛剛由地方武裝升級為正規軍的部隊缺乏城市攻堅戰所需的火力裝備」。

其三,「在當時攻守雙方兵力相當」的情況下,閻錫山部卻是憑險據守,以逸待勞。1948年7月23日,「中央軍委回電,同意了徐向前關於暫停攻打太原的請示,『暫定休整一月,情況許可再延長之。』徐向前兵團隨即轉入休整補充」。

我軍的休整補充,一為徐向前所請,一為中央軍委獲准,但,不容忽略的事實是,此舉,為閻錫山部贏得了喘息的時間——「1948年秋天,閻錫山軍隊在太原環城周邊開始大規模地修建防禦工事」並形成了所謂的「百里防禦圈」,守城部隊也由昔日的「一個正規軍」而增至戰役開始前的「總兵力達到十萬餘人」。從這點上講,時間拖了下去,而代價卻升了上來。

三、解放太原,之所以付出代價最大,與「對敵情偵察不夠周詳,對閻軍的拚死頑抗的程度估計不足,部隊中存在著急躁情緒,急於求勝,攻擊受挫後又顧慮重重」亦有著必然的聯繫。

做為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的太原,城東、城西均有高山為屏障,登山可俯瞰全城。為攻克太原,我軍作出了如下部署:「為統一太原前線各部隊的指揮,中央軍委批准組成了太原前線委員會,徐向前與周士第分別擔任正副書記,陳漫遠擔任參謀長,胡耀邦擔任政治部主任」。

太原前委首先補充兵員和健全基層指揮機構,鞏固部隊,1948年「八月下旬,部隊開始有針對性地進行軍事練兵,結合實際敵情、地形,學習訓練攻防戰術、爆破和土木作業」,「攻打太原所需的400百萬公斤彈藥也及時調運到位,並為攻城準備了檁條30萬根、門板32萬塊、麻袋30萬條」。

「按照太原前委的作戰方案,解放軍預定在10月18日向太原發起攻擊」,但是,濟南解放後,「受到強烈震撼的閻錫山以攻為守,以7個師的兵力主動出擊,破壞解放軍的攻城準備並伺機搶奪糧食。10月5日,面對脫離堅固防禦工事的敵軍,太原前委當機立斷,提前13天發動太原戰役」。

「太原前委總結歷史經驗與現實條件,放棄了以城東南為主攻方向的計劃,知難而上,決定首先攻佔東山,從東北、東南及正東方向逼近太原,相機攻城。在戰術的制定上,則放棄平推,而決定南北穿插,不顧敵人東山主峰的干擾,直接插入東山四大要塞」。

1948年10月「21日,閻軍最精銳的30軍一個團和以日本人為骨幹的第10總隊再次發起猛攻,連續反撲七次,四架敵機輪番掃射轟炸,集中炮火轟擊三個多小時,陣地上落彈一萬餘發,山體為之變形,除了鋼筋水泥堡壘外,所有地面工事全部被摧毀,焦土厚達兩尺,遍地彈片碎屑,執行爆破任務的戰士在匍伏前進的過程中,浮土中鋒利的彈片劃破棉衣在戰士們身上留下了道道鮮血淋漓的傷口,一些陷入浮土的戰士至死仍端槍挺立,死不瞑目,19團2營指揮所的坑道口被敵機炸塌,營部指揮員一度被困在地下坑道中」。

「10月26日,四大要塞同時燃起戰火,敵我雙方都將主力投入到這個長不過8公里的陣地上,雙方動用火炮800餘門,戰鬥之激烈,為太原戰役所空前」。

1948年11月「12日,7縱以獨7旅接替獨12旅,向廟碉發動了最後的猛攻。廟碉此時還有敵軍精銳一千餘人,其中包括一支由殘留日軍組成的部隊,他們在信奉日蓮宗的團長的指揮下,敲打著腰鼓,誦讀著《南無妙法蓮華經》負隅頑抗。廟碉是敵人的指揮碉,也是牛駝寨的核心工事,壁厚超過一米,榴彈炮在它的堅固外壁上也只能留下一個白色印跡。13日,獨7旅先後九次爆破五次攻擊,在耗用了兩千餘斤炸藥之後終於炸開廟碉,全殲守軍,奪取了牛駝寨。歷時20餘日的牛駝寨爭奪戰可以說是太原戰役中最為艱苦慘烈的惡戰之一,7縱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有的營最後只剩下50餘名戰士」。

「11月10日,8縱向閻軍四大炮兵陣地之一的淖馬炮碉發起突襲,40餘名工兵攜帶1600斤炸藥在劈坡與峭壁上為突擊部隊爆破出通道,成功佔領炮碉。11日,閻軍組織5000餘人的兵力反撲,先後攻擊十餘次,一度突入解放軍陣地,彈盡糧絕的戰士們以刺刀、鐵鍬、石頭與敵人殊死格鬥,在兄弟部隊的炮火支援下再次將敵軍擊退」。

「東山四大要塞爭奪戰之激烈殘酷,在整個解放戰爭中也是少有的,各主要陣地上平均每平方米都要落下數發炮彈,以至焦土三尺,難以成壘,戰士們只能用屍體堆積防禦工事。整個爭奪戰中,閻軍損失在兩萬以上。由於對敵情偵察不夠周詳,對閻軍的拚死頑抗的程度估計不足,部隊中存在著急躁情緒,急於求勝,攻擊受挫後又顧慮重重,因而增大了不必要的犧牲,解放軍也付出了傷亡16500餘人的代價,戰前準備了13000具棺材竟然仍然不夠用」。

從1948年10月5日至11月13日佔領太原城南和東山各要地後,我太原前線部隊轉入了長達半年之久的圍城休整階段。針對「部隊在四大要塞爭奪戰中暴露出的偵察不夠周密、步炮協同不密切、連續攻擊動作不夠快、不善於插入守軍縱深、切斷守軍退路、包圍迂迴等弱點」,各部隊轉入了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與休整階段。直到1949年4月20日,我軍才重又對太原城發起總攻,至22日全部肅清周圍據點,24日攻破城池,用時僅4個多小時即全殲守敵。是役,共殲敵124000餘人,俘敵太原防守司令王靖國、太原綏署副主任孫楚等。

不容忽視的是,再次發起總攻太原城前,至1949年3月底,我太原前線的攻城部隊共集結了「3個兵團、10個軍、36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2個炮兵師,連同中央軍委補充的15000名新兵和傅作義部改編的4個師,共計25萬人,擁有各種火炮1300餘門」,而此時太原守敵「共6個軍,17個師,總兵力約72000人,火炮900門」,解放軍從數量到裝備都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我軍的軍事指揮官也由過去的徐向前改為了彭德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天下資訊 的精彩文章:

你聽說過智障士兵嗎?二戰時期日本為了徵兵簡直喪盡天良
鷹擊18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實至名歸,現役第一!

TAG:軍事天下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