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是先皇的第三位皇后,竟然現如今受了如此的待遇!

她是先皇的第三位皇后,竟然現如今受了如此的待遇!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丁香講歷史的小編。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先人通過歷史記載向後人傳承了寶貴的社會科學知識。後人在閱讀這些歷史,可以深刻總結前人失敗的教訓,讓你引以為鑒。今天小編帶大家帶來的是雍正的故事。

禮畢頒詔大數,當然要撒個謊「親授神器,屬於藐躬」,定年號為「雍正」,表示雍親王得位其正,而恰恰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法,因而流言更盛了。接下來,應行尊親之典,命禮部擬上大行皇帝的尊謚及皇太后微號。王公大臣合議,尊溢「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實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聖祖」,合稱聖祖仁皇帝」,是古今帝皇中,罕見的美名;而實在亦當之無愧。給太后上的微號是「仁壽」二字。

禮部擬呈儀注,不想太后不受!太后自先帝大殮那天受辱於宜妃以後,飲食極少,幾有絕粒之勢,皇帝進見,曾經勸過,而太后不承認有這樣的事,以致皇帝的口被堵住,無法作進一步的懇求。母子之間成了這樣的局面,皇帝除以為憂,亦深以為恨;但亦只有委曲求全,凡是典禮上應做的事,必須做到。

如今太后堅拒徽號,說了一篇大道理;也是發了一大頓牢騷,事出無奈,只有再一次因襲故智,將雍正以前各朝的故事,一一列舉;認為太后不宜推翻舊典。太后卻還是不允。皇帝無法,只有長跪宮門;最後才求到一紙懿旨:「諸王大臣援引舊典,懇切陳辭,皇帝屢次叩請,這所奏,知道了!」詞氣中仍然充滿著大不以為然的味道。不過這一來,皇帝可以施展籠絡的手段,推恩後宮了。首先是將貴妃佟氏尊封為皇考皇貴妃。

她是隆科多的堂妹與先帝第三位皇后,崩於康熙二十八年的孝懿仁皇后是同母的親姊妹,所以於理於情,尊封都是應該的其次是將和妃封為皇考貴妃,這就出人意外了和姓瓜爾佳氏,康三十九年冊封為和嬪,第二年生過一個女兒排行是「皇十八女」,旋即天折:康五十七年晉為和妃。既非出身尊貴,而先前位號太低,應該提高亦不是有什麼得勢的親王,須為皇帝所必當拉;而且論她在宮中的地位,猶不及有子之妃,何以獨蒙嗣皇帝尊敬?照上諭中說:「和妃奉事先帝,最為謹慎,應將和妃封為貴妃。」這話不但不成其為理由,甚至根本不該說!

和妃奉事先帝最謹慎,其他母妃奉事先帝就不懂慎嗎?而況成年皇子,隔絕深宮,和妃侍奉先帝謹慎不謹慎,他又何從得知?由於這個突兀而無可解釋的舉動,惹起了離奇而不知真假的傳說,說是今年整四十歲的和妃,望之如二十許人。而在皇帝以乾清宮東為「盡必席地,夜必寢苦」的倚廬,由於妃嬪還在藩邸;夜來煢獨處,百憂交集,涼異常,所以有一次趁和妃到宮前來哭奠時,將她留了下來,原來不是「侍奉先帝最為謹慎」。

而是顧視嗣皇帝,格外柔順,故而得有此晉封貴妃的報答。在和妃之後,十二阿哥胤,因承辦大喪,諸事妥帖,已封為履郡王,他的母妃定嬪萬琉哈氏,自然晉封為定妃:十五阿哥,十六阿哥的母妃密嬪王氏,一向與雍親王府走得很近,亦晉封為妃。此外「有曾生兄弟之母,未經受封者俱應封為貴人」:而「六公主之母,應封為嬪」,則又是一種示惠兼示威的手段。原來六公主的生母,則是宜妃郭羅氏的胞妹,位號是貴人。

六公主嫁在蒙古的鉅族,為了示惠,同時亦是向宜妃示威,故而有此晉封之命。在後宮,總算也有人說皇帝的好話;而在民間的輿論,卻分為絕對不同的兩種,有知道皇帝得位不正的內幕的,自然在私底下嗤之以鼻;而許許多多不知宮的百姓,卻大為稱頌聖明,因為皇帝確是做了好幾件於百姓有益的事。第一件事整理地方官的虧空。各州各縣經手錢糧,管理倉庫,難免有虧欠移挪的事情;及至卸任,後來的官兒照例要為前任彌虧空這樣相沿成習,幾十年下來,變成一筆物塗帳,因為一個一個往上追,追不勝追,所以一直都沒有人敢下決心去清理。

新皇帝立意要做幾件見魄力的大事,首先由此著手他說:「朕深悉此弊,本應即行徹查,但念已成積習,姑從寬典,限以三年,各省督撫將所屬錢糧,嚴行稽查,凡有虧空,無論已經參出,或未經參出者,三年之內務期如數補足,毋得苛派民間、毋得借端遮飾。如限滿不完,定行從重治罪;三年補完之後若再有虧空者,決不寬貸。上諭雖然嚴厲,畢竟還有三年時間,可以節省糜費逐漸彌補;也算是法外施仁。

整飭吏治,百姓總是額手相慶的;而況特別提示,毋得苛派民間,所以對於新君的稱頌之聲,更是到處可聞。哈哈,感覺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嗎?以上都是小編自己的一些看法,說的不對的希望大家不要笑話哦,多指教!喜歡得朋友關注加收藏!不喜勿噴哦,嘻嘻,那你眼中的雍正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並積極談論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大家一起來共同探討。(以上文章為作者原創,未經同意不得抄襲和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