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都是補腎良藥,六味地黃丸和左歸丸,你更適合哪個?

都是補腎良藥,六味地黃丸和左歸丸,你更適合哪個?

人們都知道,六味地黃丸是補腎的,準確的說是補腎陰的,但卻很少人知道左歸丸,其實左歸丸也是補腎陰的經典方劑。左歸丸是明代著名的醫學家張景岳發明的,適用於真陰不足證。

先來看看左歸丸的藥物組成。左歸丸由大懷熟地24克,山藥12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2克,川牛膝12克,菟絲子12克,鹿膠12克,龜膠12克八味葯組成。與六味地黃丸有三味葯相同,即熟地、山茱萸、山藥。左歸丸的主要功能是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主要用於以自汗盜汗,頭暈眼花,耳聾失眠,口燥舌干,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舌紅少苔,脈細為主證的真陰不足證。

那麼,這個左歸丸的組成又有什麼講究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方子組成的君臣佐使是怎樣的?左歸丸中,以熟地為君,主要起到滋腎填精、大補真陰的作用;以山藥和山茱萸為臣,山藥補脾益陰、滋腎固精,山茱萸養肝滋腎、澀精斂汗;枸杞、牛膝、菟絲子為佐,其中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牛膝益肝腎、強筋骨,菟絲子補肝腎、益精髓;鹿膠、龜膠為使,二者為血肉有情之品,起到補督任之元的作用,其中龜板膠偏於補陰,鹿角膠偏於補陽,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葯,取「陽中求陰」之義。諸葯合用,就起到了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的功效。

至於為何去掉六味地黃丸的丹皮、茯苓、澤瀉,正如《醫學舉要》中所記載的那樣:「左歸宗錢仲陽六味丸,減去丹皮者,以丹皮過於動汗,陰虛必多自汗、盜汗也;減去茯苓、澤瀉者,意在峻補,不宜於淡滲也。」那麼,左歸丸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去掉了丹皮、茯苓、澤瀉,而加上了牛膝、菟絲子、枸杞、鹿膠、龜膠五味葯,是何深意呢?對於這個方子的精確解讀,還是這個方子的創始人最具有發言權,張景岳認為,「補陰不利水,利水不補陰,而補陰之法不宜滲」,所以去掉了六味地黃丸中的「三瀉」(澤瀉、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龜板膠、牛膝加強滋補腎陰之力;又加入鹿角膠、菟絲子溫潤之品補陽益陰,陽中求陰,正所謂「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六味地黃丸的配伍是三補三瀉,而左歸丸卻是「純補無瀉、陽中求陰」。至於左歸丸的適應證,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有明確描述,即:「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暈,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證,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左歸丸)主之。」

仔細對比六味地黃丸與左歸丸,兩方只是換了佐葯和使葯,君葯和臣葯是沒有變動的,這麼一個變化,究竟二者的作用又有多大的差異呢?首先來說相同點,左歸丸與六味地黃丸均為滋陰補腎之劑。然後再來說說不同點:六味地黃丸以補腎陰為主,寓瀉於補,補力平和,適用於腎虛不著而兼內熱之證;左歸丸純甘壯水,補而無瀉,補力較峻,適用於真陰不足,精髓虧損之證。也就是說,一般程度的腎陰虛,服用六味地黃丸即可,如果腎陰虛損的很厲害,還是需要左歸丸。

在臨床運用時,還是需要根據證型的各自特點,選用最恰當的方子,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效果。

聲明: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欲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它是「歲寒三友」之一,還是「渾身是寶」的養生良藥,可惜太多人並不知道!
這款養胃粥,拯救你的胃!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