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糾結要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大臣說出三個字,皇帝大喜

皇帝糾結要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大臣說出三個字,皇帝大喜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這一時期被後世稱讚為「永樂盛世」。作為一個傑出的皇帝,朱棣在做大事決策的時候總是超乎尋常的果斷和冷靜,但有一件事情卻一直讓他猶豫不決,那就是冊封東宮太子的事情。

皇帝糾結要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大臣說出三個字,皇帝大喜

朱棣有四個兒子,其中第四子幼殤,剩下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朱棣一直猶豫不決的就是到底該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還是應該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

想必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朱棣並非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名垂青史的「永樂大帝」,是因為發動了一場「靖難之役」,把皇位從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手中奪了過來。在發動「靖難之役」期間,朱高熾作為世子留在北平(今北京),鎮守大後方。朱高煦則隨父親朱棣南征北戰,還經常作為前鋒出戰。

皇帝糾結要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大臣說出三個字,皇帝大喜

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兵敗東昌(今山東聊城),名將張玉為了救朱棣,闖入敵軍陣中,力竭戰死。正當千鈞一髮之時,朱高煦率軍趕到,擊敗了敵軍,將朱棣救出。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再次被明軍打敗,關鍵時刻,朱高煦再次率領騎兵趕來,朱棣大喜說道:「吾力疲矣,兒當鼓勇再戰。」不知道是出於真心還是僅僅為了激勵朱高煦,朱棣還留下了一句充滿想像空間的話:「勉之!世子多疾。」意思就是說,加油干吧!你大哥身體不好。言下之意就是朱高熾可能活不了幾年,今後你才是我的真正繼承人。

皇帝糾結要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大臣說出三個字,皇帝大喜

靖難之役成功後,朱棣奪得了皇位。這對朱棣和他手下的那些文武官員而言,自然是皆大歡喜。可朱棣也不得不面臨一個新問題,那就是選誰做太子好。朱高熾性格仁愛、儒雅,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且早在朱元璋在世時,他就已經是法定的世子,也就是將來朱棣爵位的合法繼承人。可是,世子是世子,太子是太子,這中間的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朱高煦性格和朱棣比較像,是一個能在戰場上獨當一面的人物。他在靖難之役中多次立下大功,朱棣也有意無意的給他開過「空頭支票」。而且,朱高煦憑藉在戰場上的表現,得到了很多武將的擁戴。

皇帝糾結要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大臣說出三個字,皇帝大喜

到底是立長還是立賢(朱棣認為朱高煦的性格像自己,更適合成為一名帝王),這個問題讓朱棣非常糾結,底下的大臣們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爭論不休。

一日,朱棣召大臣解縉入宮商討立太子的事宜。解縉一直是皇長子朱高熾的積極擁護者,所以他就在朱棣面前說道:「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這個答案顯然不符合朱棣的心意,所以朱棣聽完後一句話都不說。解縉見皇帝龍顏頗有不悅之色,於是說出三個字:「好聖孫。」聽到這三個字,朱棣茅塞頓開,當即轉怒為喜。原來,朱高熾有個非常優秀的兒子叫朱瞻基,他從小就深得朱棣的喜愛。在朱棣眼裡,朱瞻基就是大明王朝未來最合格的繼承人。既然他看上了朱瞻基,那麼東宮太子之位,當然就要選擇朱瞻基的老爸朱高熾。

永樂二年(1404年),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征途中去世,朱高熾繼承皇位,即明仁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清明節起源於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最初名字不叫清明節
慈禧命李鴻章向洋人開戰,李鴻章回復:不奉詔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