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喝豆漿脹氣,有什麼辦法避免,哪些人不建議喝?

喝豆漿脹氣,有什麼辦法避免,哪些人不建議喝?

豆漿油條,像是我們早餐的標配,因為營養價值高,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有的人喝完後胃卻脹氣難受,除了讓人惱火,剩下就是疑問了。

喝了豆漿為什麼會脹氣?

因為豆漿含有水蘇糖和棉籽糖,它們對熱處理反應較差,從而成為導致胃脹的元兇。

這些物質是我們腸道內的消化酶消化不了的,同時還會抑制消化道有關酶的活性,導致食物消化的難度增大。

豆漿怎麼喝不脹氣?

做豆漿最好是用泡過的黃豆。因為黃豆外層是一層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厚纖維,它妨礙了大豆蛋白被人體吸收利用,不充分浸泡很難徹底洗乾淨。做豆漿前先浸泡大豆,可使其外層軟化,再經粉碎、過濾、充分加熱後,可相對提高大豆營養的消化吸收率。大豆天生含有微量黃曲霉素(豆腥味的來源),充分浸泡、反覆熬制能使其含量大大降低。

一般來說,室溫20℃~25℃下浸泡12小時就可以讓黃豆充分吸水,再延長泡豆時間並不會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如果在夏天溫度較高時,室溫泡12小時可能帶來細菌過度繁殖的問題,會讓豆漿的風味變差,建議放在冰箱裡面泡豆。

當然,如果你覺得太麻煩,另一種解決的辦法就是將豆漿煮熟煮透了再喝。

有小夥伴會說了,為了怕中毒、腹瀉,喝豆漿我們都是煮開了啊。

其實剛剛達到100攝氏度的豆漿,脹氣因子並沒完全消除。所以不能一煮開就喝,要煮10分鐘左右,如果覺得時間太長了,那麼建議至少要煮5分鐘,去掉85%左右的脹氣因子才行。

當豆漿加熱到80℃時會出現泡沫,且隨著溫度升高泡沫越來越多,有人就認為豆漿已煮開了。但是事實,這是豆漿受熱後產生的泡沫,豆漿並沒有真正燒開。建議豆漿煮10分鐘左右,如果覺得時間太長了,那麼至少要煮5分鐘,去掉85%左右的脹氣因子才行。

豆漿煮久了營養會流失?

對於豆漿來說,主要的蛋白質、脂油性的大豆異黃酮等物質都很穩定,B族維生素由於能耐受120℃的高溫也流失很少。而最易損失的維生素C在豆漿中含量極小。因此,總體來說,利大於弊。

哪些人不建議喝豆漿?

豆漿性質偏寒,消化不良、嗝氣和腎功能不好的人,最好少喝豆漿。

1、胃炎患者: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不宜食用豆製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腸脹氣。

2、胃潰瘍:豆類中含有一定量低聚糖,可以引起嗝氣、腸鳴、腹脹等癥狀,所以有胃潰瘍的朋友最好少吃。胃炎、腎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低蛋白飲食,而豆類及其製品富含蛋白質,其代謝產物會增加腎臟負擔,宜禁食。

3、腎結石:豆類中的草酸鹽可與腎中的鈣結合,易形成結石,會加重腎結石的癥狀,所以腎結石患者也不宜食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漿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大街上賣的豆漿又濃又香,原來是有貓膩的,看了你還敢喝嗎

TAG:豆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