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享樂主義導師」的幸福觀,道出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

「享樂主義導師」的幸福觀,道出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

伊壁鳩魯,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對他的追隨者說:「當我們的同胞還算安全時,哲學家就應該追求一種從人群中撤出的安靜的私人生活。」知識分子應該努力「活得不被覺察」。所以他和他的一些朋友湊錢在雅典郊外的河邊買了橄欖園中的一幢房子,建了一個哲學公社,他們稱之為「花園」。花園的入口處上方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因此被後人稱為「享樂主義的導師」。

伊壁鳩魯教導說,快樂是「人生的全部」,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沒有什麼快樂本身是邪惡的」。沒有絕對的善和惡,只有帶來快樂的想法和行為,以及帶來痛苦的想法和行為。我們應該努力變得像神那樣無憂無慮、無動於衷。同樣,他相信,我們不會因為過享樂的人生而在來生遭到懲罰。

伊壁鳩魯其實是一個非常簡樸、理性的享樂主義者。他的財物很少,飲食方面只吃麵包、橄欖和水。在特別的節日,他可能會吃一點兒乳酪。他說:「當我們說快樂是人生的目標時,我們的意思並非一些人無知、偏見或曲解的那樣,是揮霍的快樂,或者感官快樂。我們說的快樂是身體上沒有痛苦、靈魂上沒有煩惱。它不是不停地喝一通酒,或者狂歡,也不是性愛,不是享用魚和其他奢侈的美味;它是清醒的思考,尋找每一個選擇和迴避的基礎,消除那些給靈魂帶來巨大困擾的信念。」為此「我們必須在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事物中鍛煉自己。」

他在《致美諾寇的信》中,深入地闡述了其幸福觀。他明確提出:「肉體的健康和靈魂的平靜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他主張人應該按照是否有利於肉體的健康和靈魂的平靜,自由地去尋求和享受人間的快樂,因為,趨樂避苦是人的本性。他說:「如果抽掉了嗜好的快樂,抽掉了愛情的快樂以及聽覺和視覺的快樂,我就不知道我還怎樣想像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入住桃花源 的精彩文章:

人人都嚮往——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中國排名上升,為何國民幸福感卻不如25年前?

TAG:入住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