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聲在甲狀腺癌監測中的應用

超聲在甲狀腺癌監測中的應用

引 言

近年來,隨著檢測工具靈敏度的增加,超聲已成為國內外甲狀腺癌檢查和術後監測的重要方法,4 月 22 日,在廈門舉辦的第十一屆默克中國論壇——甲狀腺糖尿病年度峰會甲狀腺分會場上,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 Susan Mandel 教授分享了超聲在甲狀腺癌監測中的應用

圖 1 Susan Mandel 教授

一「夫」當關 —— 超聲對甲狀腺癌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監測

研究發現,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大部分患者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一般臨床上根據甲狀腺癌術中能否觸及腫大淋巴結而決定是否進行淋巴結清掃,但實際應用中有時清掃了未發生轉移的淋巴結,漏掃了轉移的淋巴結,導致甲狀腺癌患者術後局部複發,影響預後。因此,甲狀腺癌術前診斷頸部淋巴結轉移並在術中進行清掃,對提高患者預後有積極作用。超聲是一種操作簡單、無創傷、可重複檢查的臨床檢測方法,在檢測淋巴結時,還能鑒別其良惡性,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圖 2 大會主席:趙文新教授、劉紹嚴教授

術前超聲——讓淋巴結轉移無處遁形

2015 美國甲狀腺協會(ATA)指南推薦:對所有經細胞學或分子檢測發現的惡性或可疑惡性腫瘤患者,推薦在行甲狀腺切除術前對頸部(特別是側頸室)淋巴結進行超聲檢查。

超聲診斷甲狀腺癌頸部淋巴結轉移時,需對淋巴結的邊緣、內部回聲、血流情況及大小形態等方面進行分析。超聲檢測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準確率、敏感度、特異度均較高,對判斷患者有無淋巴結轉移有重要指導意義。

超聲診斷有甲狀腺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主要特徵為:淋巴結邊界不清晰、內部回聲低、形態不規則等。轉移性淋巴結還具有微鈣化、內部血流豐富的特點,但不同病理分型表現出的超聲圖像特徵亦不同。

圖 3 淋巴結轉移超聲圖

如果影響疾病管理,對短徑≥8~10 mm 的可疑淋巴結進行超聲引導下細針抽吸活檢(fine needle aspiration , 簡稱 FNA),以明確其良惡性。研究顯示,約 20% 的患者可通過術前超聲檢測出非觸診可及的側區淋巴結異常,從而改變手術方式。

術後監護——複發監測早知道

2015 ATA 指南推薦:對通過解剖超聲定位發現的中央區淋巴結短徑≥8 mm 和側區淋巴結短徑≥10 mm 的患者,一經活檢證實病灶仍持續存在或複發,應在既往手術的區域行治療性中央區和/或頸側區淋巴結清掃,並保留未受影響的重要結構。對短徑﹤8~10 mm 的可疑淋巴結可不行活檢,繼續隨訪,當淋巴結生長或威脅重要結構時,可考慮 FNA 或其他干預。

甲狀腺癌複發通常是由殘留病灶引發的,而甲狀腺床、頸部淋巴結遠處轉移導致的複發非常少見。2015 ATA 指南推薦術後 6~12 個月內進行血清甲狀腺球蛋白(Tg)檢測和超聲檢查,以監測甲狀腺癌是否複發。但超聲檢查的結果可能產生假陽性,Rosario 發現超聲檢查檢出的複發率超出隨訪 2 倍以上。

圖 4 現場盛況

超聲產生假陽性的原因包括:

1. 無法看到深部淋巴結或淋巴結被淺表組織覆蓋;

2. 正常結構(如食管、肌肉、甲狀旁腺、未消融患者的殘餘甲狀腺)被誤認為病變;

3. 對術後改變(如疤痕組織、縫合肉芽腫、外科小夾鉗、神經炎、低度炎性病變)導致誤解。

超聲發現異常淋巴結時究竟應進行監控還是選擇手術?美國甲狀腺外科委員會對此給出了回答(見表 1)

表 1 積極監控和手術的適應症

小結

超聲診斷甲狀腺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準確率較高,且超聲為無創檢查,操作簡單,可重複性檢測,對提高臨床治療水平和預後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會議精彩瞬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狀腺 的精彩文章:

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評估
甲狀腺背後的Peppa Pig

TAG:甲狀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