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荀鶴: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杜荀鶴: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提到「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很多人都有隱隱約約的印象。其實這一句出自唐代詩人杜荀鶴的《小松》「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而且他真的做到了一生以詩為業。來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他——杜荀鶴,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他是晚唐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很多作品都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色彩,常常能夠深刻地打動人心。他提倡詩歌要繼承風雅的傳統,反對浮華的風格以及過於艷麗的詞句。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讀他創作的詩作,會發現他詩歌的鮮明風格——平易自然,樸實明暢,清新秀逸。

無論是《亂後出山逢高員外》中的「自從亂後別京關,一入煙蘿十五年。重出故山生白髮,卻裝新卷謁清賢」,還是《亂後山中作》中的「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直待中興後,方應出隱扉",都體現出了他一直主張的平易自然和樸實明暢的詩歌風格。他的詩歌語言通俗易懂、風格清新自然,使得後人稱"杜荀鶴體"。為他取得詩壇聲譽的那部分作品反映了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在當時影響還是很大的,同時他的宮詞也很有名。他膾炙人口的詩歌《春宮怨》,用宮女的不幸身世象徵自己懷才不遇的比興手法,顯示了他藝術手法的高超絕妙以及抒發情感的獨特方式。

其實杜荀鶴早年出身貧寒之家,而且科舉之途也不是很順利——他曾經數次奔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卻都無一例外地名落孫山。接著他開始面對的是給已經千瘡百孔的晚唐王朝帶來更大災難的黃巢起義,這給他帶來了輾轉流離的生活。接著他在不斷波雲詭譎的時勢中開始歷經官場沉浮,這些起起伏伏的經歷讓他感受到了混亂年代裡的人民生活的艱辛困苦以及當時官場的黑暗與相互傾軋。

可是這種情感他不能經常在詩文中表達,因為即使反覆表達,也不會是當時很多人警醒過來。因此非常失望的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九華山,過著清苦的隱逸生活。我們可以通過這首《溪興》來分析一下當時他在隱居時的獨有感覺:

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

醉來睡著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

——唐 杜荀鶴 《溪興》

杜荀鶴創作這首《溪興》時,正身處暗世,壯志難酬,儘管他雄心未泯。他曾在他的《自敘》詩中寫道:「平生肺腑無言處,白髮吾唐一逸人」以及「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可見,當時歸隱的他十分厭倦那些紛紛擾擾和風風雨雨,於是選擇了回歸寧靜安詳的隱居生活。

首句白描一個自己隱居時垂釣的景象,山中微雨,溪流上的微風卷著釣絲。多麼祥和,令人內心寧靜。其中的「山雨溪風卷釣絲」,句中隱含一個因果關係:因為有「山雨溪風」,所以「卷釣絲」了。稍有垂釣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風,反而更能刺激釣魚人的興趣,更容易釣到魚,給垂釣活動蒙上一層朦朧的詩意,張志和的古詩中「斜風細雨不須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接著「瓦甌篷底獨斟時」寫詩人在風雨一片迷茫的時候,走進簡陋的篷底 ,拿出盛酒的瓦罐,面對著風雨自斟自飲。這是在詩人在隱居後的悠閑生活的一個剪影,他也只是在抒發內心的憤懣與苦悶。「醉來睡著無人喚」,讓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飄流。這看來瀟洒曠達,實在也太孤寂,有點看破世情的意味。同時「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來睡著無人喚」構成因果。因為醉了,睡著了,才不知不覺被船兒載到了前溪。此時詩人醒了,還有一點懵懂,仔細一看,才發現自己到前溪了。這在隱隱約約中有著一絲欣喜,其實是作者對自己苦悶的心情的一絲疏解而已,有一種不得不隨遇而安的感覺在其中。

文|青舟(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一代皇帝,卻淪為階下囚,曹雪芹稱他為「古今傷心人」……
他是「詩聖」,是憂國憂民的代表,更是一個牽掛弟弟的哥哥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