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什麼才是「年輕世代」90後、00後的硬通貨?

什麼才是「年輕世代」90後、00後的硬通貨?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 | 魏雪


來源 | 魏雪(ID:weixuemood)


TCL集團副總裁、華萌基金創始人、普樂普中國創始人、TCL公益基金會理事長、TCL文化傳媒董事長。



世界盃快到了。




說起足球,資深球迷對馬拉多納、巴喬、羅納爾多、齊達內們如數家珍,「偽球迷」也對貝克漢姆、梅西有所耳聞。




但問起90後、00後們心中足球巨星的形象,他們可能會給你一個共同的答案:內馬爾




「為什麼?」 「因為他有個性啊。




除了有頂級競技水平,內馬爾還是一個超級「網紅」:僅在

Instagram這一個社交平台上即擁有超過9000萬的粉絲。




他的「壞小子」形象是深入人心的:

在髮型上使勁折騰,子彈頭、麻花辮、雞冠頭、超級賽亞頭等造型層出不窮;

在比賽中也是個「事兒王」,因在球場上「愛惹事」而頻頻引發爭議,進球後大跳艷舞的片段更是讓人不斷刷新認知。




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不知天高地厚的"壞小子」,在

最新一期歐洲五大聯賽球員身價榜單上已位居榜首。「叛逆」背後,是這個90後大男孩對完美腳法的自信,和對極限勝利的渴望。




近日TCL簽約內馬爾為全球品牌形象大使,並在

巴西聖保羅舉行

新聞發布會。簽約內馬爾的消息一傳出,TCL的國內社交平台就被90後、00後的年輕人攻佔了。

我因多年從事品牌管理工作,內心一直對新鮮事物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希望可以多參透新一代的喜好,了解他們的狀態。

藉此機會,我感受到90後球員內馬爾獨特的個性魅力,也對新世代對自我的追尋有了更多思考。








年輕一代對個性有著強烈的認同感




我最近一直在想,如果內馬爾出現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前,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如果這個巨大的時空差異讓你覺得難以想像,那我們來舉個更現實的例子。





1985年4月17日,威猛樂隊在北京舉辦了一場演唱會,這是西方流行樂隊第一次來內地演出。讓樂隊成員感到緊張的,不是他們參與了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演出,而是當他們在台上表演時,台下滿場觀眾全是一副拘謹、不知所措的樣子。




當年的觀眾,以60後、70後年輕人為主。他們之所以靜默,是在於那個年代,長發飄飄的男主唱、衣著性感的女伴舞和舞台上搖滾嘶吼的唱腔,代表著超出社會常規認知與審美的張揚個性。










時代浪潮滾滾向前。

千禧年後,80後的周杰倫以吐字不清的「調調」火遍大江南北,韓寒「不務正業」也在無意中成了斜杠生活先行者。

又過了十年,獨特與個性獲得中國社會前所未有的認同,

90後、00後年輕人無論是

在事業學業的章節中,還是在抖音、快手等網路平台上,都

展現出遠超前輩的朝氣與自信




短短數十載,是什麼造成國內幾代年輕人間的這種差別?我想,答案也許在社會環境的差異中。




從歷史客觀地來看,

大饑荒與文革伴隨著

60、70後的成長,這代年輕人往往集體意識高於一切,對自我的約束近乎嚴苛。




改革開放與獨生政策伴隨著80後的成長,這代年輕人的革新意識萌動,對表達獨特自我的慾望空前。








而到了90後、00後這裡,集體生活的主流思潮褪去,全球化浪潮帶來豐富的物質與文化生活,而互聯網科技的井噴更為年輕人提供了充分表達想法的平台。

這種自信讓他們比前輩們更敢於表達自己。他們遵從自己的內心,無懼與人比較,同時還能包容他人的不同。




越有個性越能收穫他人肯定,個性成了當代年輕人之間的「硬通貨」。這樣的個性背後,蘊含的是巨大的創造力。





個體有個性,社會更有創造力




社會進步往往是從個體敢於追求個性開始的,個性表達推動社會進步的例子不勝枚舉。

今年春節期間,SpaceX成功把現役最強運力火箭「重型獵鷹」送上天之後,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也成了個性的最佳代言人。








2001年,當馬斯克跟朋友突發奇想要探索宇宙時,他只是個互聯網新貴。很多人認為這個狂人的"上太空」只是個玩笑,或者是一時興起。但這個狂人撥通了NASA航空航天顧問的電話,隨後周轉法國、俄羅斯各地收購舊火箭,通讀火箭專家的大學教材,列出造火箭的計划進度表,並開始每周向團隊彙報火箭進度……最終他帶給世人的不僅只有特斯拉,還有可以上天的「龍之船」。




在馬斯克狂到上天的個性外表下,是強大的行動力與自我信念。




"I do not choose to be a common person

(我不會甘當一個普通人)

" , 這是

美國企業家協會信條的第一句。對個性的追尋,在很多時候,是奠定企業家精神的基石。




其實這種對個性的追尋,是遑論時代和國家的。從「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的李白,"84派」到"92派」再到"15派"的中國企業家們,到告訴大家「記住要仰望星空」的霍金,無一例外是

散落在人類發展歷程中的珍石。

他們或逆時代的主流,或逆環境的大勢,因對自我的追尋與表達而格外出彩。




在不鼓勵個

性的時代,有個性的人才已然輩出。

而在當下這個鼓勵個性的時代,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不但年輕人能夠活出自己的精彩

,整個社會將為此受益。




對於國內的年輕人來說,

比起前輩們

更敢於表達自己、遵從內心、無懼對比

。這種對不同的包容,既反映在對自我個性的珍視上,又反映在對他人個性的認同上。




時代賦予年輕人機會,年輕人也將賦予時代更好的回饋。

當文化氛圍都愈加求同存異,整個社會將進一步迸發出活力與生機。




屆時我們將能見到更多的來自社會各界的個性有為的「內馬爾」。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在此,與你分享心聲。


長按二維碼關注,可查看更多好文章。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見 的精彩文章:

有多少人想把孩子從小到大再養一次
一個人真正的修養,看失意時的善良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