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資源如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藝術資源如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當下,經濟與文化一體化已成為一種社會發展趨勢。如何把已有的藝術資源價值化、市場化、可視化?藝術資源如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這些都是備受文藝從業者以及各地方政府關注的話題。

近日,在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主辦的「2018 清華大學藝術與資本論壇」上,寶庫中國執行董事朱旭東先生、成都西村創意產業園負責人陳動生女士等人就「藝術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這一話題談了各自的看法,並向我們分享了部分相關實踐案例。

寶庫中國執行董事朱旭東先生

寶庫中國執行董事朱旭東先生以城市建築地標為切入點,藉助三個項目案例,闡述了資本、藝術資源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

第一個項目是上海浦東陸家嘴上海中心項目。寶庫中國在建設上海中心時,不僅僅設有文化地標必須具備的摩天大樓里有音樂廳、博物館、藝術中心等硬體設施,且表現形式也突出詮釋了十九大報告中「文化自信」四個字。表達「文化自信」,不再是用傳統的眼光看待。

比如青花瓷的門廳。整個門廳取自於中國一個瓷壇的花紋,我們把它的工藝和花紋做成了地面,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藝在建築的表現層面上得以延續。目前,青花瓷門廳也是整個上海中心值得參觀者一覽的地方。

再比如景泰藍的琺琅地板。為了體現當代的文化自信,我們把原來做花瓶的琺琅技術重新研發,手工做了一塊地板,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而且是全手工燒制的獨一份,同時也是這棟樓的一張文化名片。

另外,寶庫中國在海拔200米的玻璃幕牆中間純手工打造了一座蘇州庭院,裡面所有的亭子、太湖石、瀑布、小橋流水全部是活植物、活水、活魚,把中國傳統的園林文化搬進了摩天大樓里。目前,正在這個樓的126層投資建設一個全球最高音樂廳。

第二個項目是深圳蛇口海上世界雙博物館綜合體。他講述到:當時我們在設計這個文化實體的時候,引進了V&A,在旁邊蓋了一個東方設計博物館,用設計之美解釋中國的傳統文化,今年7月份要落成開館。

第三個項目是上海徐匯濱江城開中心博物館綜合體。斥巨資投資的博物館是如何收回投資的?他這麼解釋到:

我們使倉庫增加了第三方代保管的功能。我們所建設的每一個博物館,地下都會有一個巨大的金庫,這個金庫是對外銷售的,採用會員制的方式賣給藝術藏家,賣給藝術愛好者,供他們擺放他們的收藏品。平均一個金庫有2萬個保管箱,如果全部賣完的話,會有6至8萬藝術藏家在這裡擁有自己的儲存空間。最小的箱子,寶庫會員會籍15年,一個6萬,這樣算下來每個金庫的產值是15億元,4個倉庫就價值60億。用這些功能來構築整個地標文化的價值,這樣才能走得更遠、更順。

考慮到地標文化的硬體投入巨大,並不適合所有的城市和地區,我們做了文化的「連鎖便利店」,即社區寶庫藝術空間。在每個城市最容易接受藝術收藏教育的高檔小區,做社區博物館和社區寶庫。每個社區博物館佔地500平方,有1000個箱子,每個藝術空間300平方,是一個標準的連鎖文化設施。

目前,已經在中國10個城市開始建設,未來3年會建設20—30個社區寶庫藝術中心。同時,我們也開發了線上藝術品交易平台,投資了藝術媒體,包括雜誌、電視。

成都西村創意產業園負責人陳動生女士

成都西村創意產業園負責人陳動生女士圍繞西村,講述如何通過西村藝術村的形式,助力藝術資源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陳動生女士提出了目前藝術資源存在的問題:市場非常單一而且小眾。一些相對前衛的能夠和國際接軌的藝術設計理念遭遇審美障礙。此外,存在嚴重的區域經濟、藝術資源、消費市場的不平衡,包括生產能力和消費能力的不匹配。區域經濟未形成有效的市場,生產與消費端相互隔絕。

同時她以價值互動為核心,給大家分享了西村在實踐方面做的一些嘗試:

1

完善藝術消費市場鏈,建立平價藝術市場

藝術市場應該有三級,包括最高級的拍賣,中間級的畫廊,以及平價藝術市場。在國內,平價藝術部分是缺失的。西村聚集了年輕教師、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他們搭建市場的認知平台。因為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本,有了規模效應,所以作品價格相對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2

藝術衍生品

比如義大利藝術家為我們的活動創作的衍生品,古瓷片收集後成為學術展覽的方式,也可以作為藝術衍生品,可以更好的普及這一類別的藝術被大眾所認知。

3

跨界融合

在跨界融合方面,西村有非常多的經驗。首先,在建築的初期讓藝術介入。在西村總規劃師劉家琨先生的帶領下,西村獲得了2016年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邀請。藝術家參與策劃、參與規劃、介入產品等等,使得藝術商品化,更好的讓藝術家的個體資源在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當中得到體現。西村還有很多藝術融入實踐的案例,比如基於西村的文化藝術氣質入駐了非常多的好項目,辦公項目、運動項目等等。

關於時尚療愈中醫館(非藥物療法工作室),我們在設計方面和成都本地的雕塑家合作。在空間設計方面,它和傳統的中醫有非常大的差別,是一個非常時尚的去處。在內容方面,非藥物療法結合了非常多的藝術手段,比如說音樂、畫畫、陶藝,這些對大眾生活來講有非常健康的提升作用。

4

藝術教育和消費的結合

藝術教育和消費的結合,一方面可以普及藝術教育,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實現藝術的消費形式。現在西村有很多藝術門類的培訓,比如說音樂、舞蹈、美術、手工等等,包括兒童和成人。另外,針對退休群體中的藝術愛好者,可以通過藝術展覽的形式實現作品的銷售,同時也是一種用愛好代替養老的新模式。

5

區域特色提高市場號召力

西村的獨特性對區域貢獻非常大,對市場有一定的號召力。一方面,西村的稅收貢獻比較大,對周邊的物業和消費的拉動非常大,收益價值得以體現。另外,它也是有生長力的文化項目,不斷地有新興的東西湧現。比如,一些具有品牌號召力的影視綜藝項目會在西村實施,湖南衛視《我們來了》、電影《前任3》等等。

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李飛教授

隨後,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李飛教授對「藝術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這一模塊的發言進行了總結,並分享了自己關於藝術資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的一些思考。李飛教授認為,讓藝術資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有兩個重要的媒介:

第一,藝術資源必須從原材料變為藝術品,這是第一個媒介。藝術資源沒辦法直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把藝術資源變成藝術品。

第二,藝術品必須市場化,市場是第二個媒介。藝術品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必須通過市場化,

這兩點實現後,藝術品就會成為投在湖中的一粒石子,會產生很大的漣漪。這個湖就是市場,這個漣漪就是經濟的發展。怎麼把藝術品像一粒石子一樣投到市場這個湖當中,產生帶動經濟發展的漣漪,有兩個重要因素:

第一,藝術品必須價值化。要讓客戶感受到並且認可它是有價值。藝術品的價值包括兩方面:一是藝術品的精神價值,這層價值會起到凈化人們心靈的作用;二是藝術品的金錢價值。這兩個並不一定完全成正比例的關係。

第二,藝術品必須可視化。無論是精神價值還是金錢價值,藝術品都要有可視性。只有可視化,藝術品才能通過啟動人們的感官,給人們帶來美好的感受,這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一個人的幸福感一方面來自於物質生活,另一方面來自於社交生活,而精神生活屬於較高的層次。

精神生活應該包括心靈生活嗎?實際上,心靈生活跟精神生活還是有差別的,精神生活我們說要有正能量,心靈生活的幸福感是通過心靈來感受的。藝術品具有很強大的力量,它通過可視性刺激人們的心靈,使人們產生獨特的感受,進而產生購買藝術品的行為,這樣才能在市場上產生漣漪,才能帶動旅遊業、製造業、教育行業、展覽業等方方面面,這是一個鏈條。

清華文化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蘇丹教授

最後,作為2018清華大學藝術與資本論壇的總策劃人,清華文化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蘇丹教授為論壇做總結髮言。

他表示,從經濟管理學的角度切入到藝術領域,是藝術界的一件幸事,藝術界需要這種思維方面的支持。此次論壇圍繞藝術品交易、藝術機構運營、藝術金融等相關主題展開討論,旨在探求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藝術市場機制、藝術管理體系,釐清藝術與資本的邏輯關係,從而引導資本理解、尊重藝術價值,使藝術合理利用資本力量,實現藝術與資本的雙贏。

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是清華大學自主建立的跨學科交叉校級研究機構,研究院將整合國內外政府機構、學術界和企業界資源,推進文化企業界與學術界的交流合作,推出年度中國文化經濟白皮書,定期舉辦中國國際文化經濟發展峰會,以及出版文化經濟前沿研究叢書。還將參與並組織國際文化經濟交流活動,建立文化產業學習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