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信部副司長安筱鵬: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出發點、切入點及著力點

工信部副司長安筱鵬: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出發點、切入點及著力點

【打通資訊信息知識認知見識的鏈式通路】

業界首份工業互聯網內容服務高質量付費社群

這是一張通向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船票」

「讓相信未來的人,先擁抱未來」

在這裡,讀懂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導讀

4月26日,2018(第三屆)中國工業大數據大會·錢塘峰會暨浙江省工業互聯網推進大會杭州國際博覽中心(G20主會場)隆重召開,據了解,錢塘峰會由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蕭山區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企業信息化促進會等多個單位聯合承辦,【造奇智能】提供新媒體支持,工信部信軟司副司長安筱鵬、浙江省經信委副主任吳君清、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余曉暉等領導與會。

筆者全程參與了大會,總體覺得嘉賓演講內容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探索上,都有了深入。這是一件好事情,雖然處於初級階段,總要有新的東西講,說明已走在創造價值的正道上。

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編輯

浙江省經信委副主任

吳君青

「浙江省作為最早互聯網發展的大省,具有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優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並快速部署我省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去年 12 月初,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我省與工信部簽訂了共同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合作協議,此後迅速組建了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的推進工作組。四個多月以來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我們在全國率先提出了「1+N」工業互聯網的體系,「1」是指培育一個跨行業、跨領域具有國際水準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台,「N」是指圍繞我省的重點行業培育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 面向我省塊狀經濟、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級互聯網應用平台,圍繞龍頭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生態圈建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發展需求,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

工信部信軟司副司長安筱鵬

一、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的出發點

去年11月份國家發布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建設首先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通過智能感知、工業軟體、泛在網路、雲平台,我們稱之為「一硬一軟一網一平台」構建了現代產業新的基礎。通過基於數據這一生產要素,重構工業知識的沉澱,傳播復用和價值創造的新體系。

其次,工業互聯網平台是建設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的焊接點。作為製造資源連接的樞紐,它在重構生產體系,引領組織變革,優化資源配置打造了新型的製造體系。對於網路強國建設來說,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將會進一步推動5G窄帶互聯網、軟體定義網路、時間敏感網路等基礎設施的演進升級。

第三,工業互聯網平台也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平台建設促進傳統製造體系各個環節和要素的解耦、整合和重構,推動著設計、生產全要素、全流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資源優化配置。

第四,工業互聯網也是全球新一輪競爭的制高點。目前正處於技術發展的新階段、企業競爭的新賽道、產業布局的新方向,也是全球工業互聯網平台的窗口期。這是它的意義和出發點。

二、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的切入點

工業互聯網和傳統的消費互聯網有什麼區別呢?有很多相同點,工業互聯網和平時認知的消費互聯網還是有一些區別?

從連接對象來說,消費互聯網連接的是高度智能化的計算機、手機,而工業互聯網連接的是各種數字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的設備,消費互聯網是具有統一協議開放的網路,工業互聯網是多種協議並存相對封閉的網路;

消費互聯網的傳輸理念是儘力而為;工業互聯網要求的是實時、安全、可靠的;

對消費互聯網來說更多時候是考慮如何提高交易效率,而對工業互聯網來說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提高生產效率;

對消費互聯網來說,監管的思路上既要鼓勵創新,又要加強監管,既要踩剎車又要踩油門,對工業互聯網更多考慮支持和發展;

對消費互聯網來說是輕資產,對存量資源的依賴比較少,是從線上走到線下,而對工業互聯網來說是重資產,不僅僅強調創新,而且強調與已有資源的繼承,它是繼承和創新、線上線下的協同。

什麼是工業互聯網平台呢?我們有個定義。簡單的說就是面對製造業的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需求,構建基於雲平台的數據採集、匯聚、分析服務體系,推動製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可以從四個角度理解:

第一,解決什麼問題。它解決自是過去面臨的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

第二,通過什麼方法解決?就是通過數據採集、彙集、分析,描述、診斷、預測、決策;

第三,它的本質是基於工業雲的解決方案;

第四,目標是提高智能的生產效益。

兩三年前美國投資領域有一家明星企業企業Uptake,它從創辦到市值超過20億美元只用兩年半時間。它的基本商業邏輯非常清晰的闡釋了工業互聯網的理念,這個理念是什麼呢?它和卡特彼勒合作,把幾百萬台的工業設備的數據,包括油壓、油溫、溫度、濕度等傳到平台上,把工人操作數據到平台上。平台上有什麼呢?平台上有油耗的風險模型、故障診斷模型、研發設計模型、成本核算模型,把這些數據輸送到模型中就會創造各種各樣的服務。這個服務無論是對卡特比勒還是對工程機械、工程承包商和操作人員都會帶來很多價值。

所以,我們做了一個歸納,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數據+模型=服務」。我們對工業互聯網的理解,就是通過來自軟體系統,來自設備和機器,來自生產原料等各種各樣的數據採集,把數據輸送到雲端。雲端有兩種模型,一種是機理模型,一種是數據模型。通過模型的處理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這種服務包括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協同研發、生產設備優化、質量監測等等。它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如何通過「數據+模型」的理念為企業創造服務。

工業互聯網平台是核心,平台里最核心的是數字化模型。模型是什麼呢?模型就是把工業的技術原理、行業知識、基礎工藝、研發工具規則化、模塊化、軟體化基礎上的各種各樣模型。模型分為兩類:一種是機理模型,有強監管的關係,理論模型、邏輯模型、部件模型、工藝模型、故障模型、模擬模型。這些模型來自物理設備、流程邏輯、研發工具、生產工藝。通過各種各樣參數化的編程和圖形化編程,把這些機理變成各種各樣的模型。存在平台上有兩種架構:一種是整體式架構,一種是演進式的架構,通過各種各樣的數據進行優化決策,優化資源配置的效率。

我們都在講「兩化融合」「智能製造」,講工業互聯網融合和工業互聯網平台。這有什麼區別呢?從工業互聯網演進的平台有幾個變和不變:第一,解決的核心問題不變,就是如何優化製造資源的配置效率,無論是工業互聯網還是製造平台都是解決優化製造資源的配置效率;第二,解決的邏輯沒有變,這個邏輯就是「數據+模型=服務」。

但是從智能製造演進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有很多變化。第一,數據從哪兒來變了。過去智能製造的數據主要來自業務系統、產品模型,來自互聯網,而工業互聯網更強調數據來自各種各樣的機器和設備;第二,數據到哪兒去變了,過去是存儲在本地各類煙囪式、孤立的業務系統,現在是把各種各樣的數據匯聚雲端,實現互聯互通互操作;第三,模型在哪部署變了,過去是本地固化模型,未來是雲端;第四,模型怎麼部署變了,過去是整體架構,現在是整體式架構和微服務架構並行,未來不斷向微服務架構演進。

帶來結果是什麼呢?從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的平台資源優化深度變了,從過去可見、描述、分析演進到診斷、預測、決策;資源優化廣度變了,從過去單元級、系統級關注單一設備某個生產線的資源優化,演進到單機設備生產線產業鏈到整個產業生態資源的優化。

我們把設備上雲作為下一步的重點,因為信息通信技術的每一次普及和推廣,總是由一批具有先導性、引導性、帶動性的殺手級應用牽引,推動技術的變革,商業模式的成熟。當前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總體上處於起步階段,新應用和商業模式正在不斷演化,必須以真實的需求場景為牽引,推動工業互聯網的平台快速迭代。一批高高耗能、高風險隱患、高通用性的設備有望成為它真實的應用場景。

工業設備上雲非常有必要性,工業器械有大量高耗能、高風險、低效率利用,比如說煉鐵高爐、數控機床、燃煤鍋爐、大型空壓機、風電設備,這些設備的資源利用效率都不是特別高,通過開展設備的運營監測,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開展運營監測、能效優化、預測性維護,可以降低煉鐵高爐年消費標準煤1-3%,提升數控機床利用率8%,降低棄風率10%。

同時可以看到這些設備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更依賴於雲平台的解決方案,因為這些數據採集是高頻率、大批量、高並發、長周期,模型也需要精準、高效、全面,而只有基於工業互聯網雲的解決方案才可以實現。所以工業設備上雲作為一種先導性、引領性、示範性的作用,將牽引上雲的時代。要推動分行業、分領域制定工業設備的數據云端遷移的指南,鼓勵平台企業在線發布核心設備運行績效榜單和最佳工藝方案,

三、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

我們在四個方面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

第一是打造兩類工業互聯網平台,一類是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要定標杆,樹標杆建社區,強宣傳,促協同;二類是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要重引導,定標準,推動試點示範。

第二,建立三類工業APP:一是基礎共性工業APP資源池,在五大領域兩類方式實現目標。二是行業通用工業APP資源池,重點是離散行業;三是企業專用工業互聯網APP。

第三,開展四類驗證測試工作。組織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工程,工業互聯網的驗證測試是推動平台性能優化、兼容適配、規模應用的關鍵手段,是加快技術產業成熟,打造協同創新生態的重要途徑。

我們重點開展四類驗證測試:一類是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測試環境建設,重點是開展功能完整性、兼容適配性,推動平台間數據可遷移、服務可調用;二是面向特定行業的平台驗證測試,開展平台和諧能力、行業解決方案和供應鏈的協同服務,開發一批面向設備機理和行業經驗模型的測試工具和用力;三是面向特定區域的平台試驗測試環境,推動區域產業的聚集和企業的轉型升級;四類是面向特定工業場景的平台測試床,形成基於平台的輕量級、模塊化、低成本的APP和解決方案。

第四,完善四大公共支撐體系。標準體系、統計監測體系、新型服務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謝謝!

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 &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將持續動態關注這一進程,我們懷著期待,傳遞理性和建設之聲,融入成為生態中的一員,陪伴在大家左右,「無問西東」。

2018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之年!

唯有沉澱,才能生長。

來吧,歡迎成為同行的一員。

與100+業界資深人士探討工業互聯網

讓我們一起探索工業互聯網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觀察 的精彩文章:

2018,「百戰歸來」再看物聯網,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
賽迪機器人揭示產品質量6大痛點

TAG:軍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