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法國總統馬克龍,以民主的名義走向獨裁?危險的苗頭

法國總統馬克龍,以民主的名義走向獨裁?危險的苗頭

法國總統馬克龍23日造訪白宮,成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1月上任以來,首位以「國事訪問」層級接待的外國元首,可見他與特朗普的好交情。

馬克龍在國際社會有著良好的形象,常被視為西方民主價值的捍衛者,有如「法國奧巴馬」。

然而在法國國內,馬克龍卻被批評為試圖集中權力,流露強人傾向,也因此招致不滿,有如一位「自由派強人」(liberalstrongman)。

「法國奧巴馬,」誓言捍衛歐洲民主

馬克龍在國際社會常被比擬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利用自己年輕、有活力的形象,敦促世界各國展開行動,推行遏阻全球暖化、接納難民等進步政策。

本月17日,馬克龍在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總部發表演說,誓言捍衛歐洲民主政體:「我不想成為夢遊者世代,我不想屬於忘記過去的世代。」

法國總統馬克龍17日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

現年40歲的馬克龍,在演說中強力捍衛民主,說道:「面對圍繞在我們四周,無處不在的極權主義,我們不應走向極權民主,而應該以民主政權回應。」暗示月初連任的匈牙利強人總理奧爾班,譴責他不遺餘力打壓反對黨的行為。

國際場合上的馬克龍,常被讚譽為歐洲甚至是西方世界,唯一敢站出來對抗反民主浪潮的國家元首。

法國反對派:馬克龍讓法國成為「一黨國家」

然而,法國國內反對他的民眾卻認為,馬克龍的強人傾向,讓他有如帝王,更抨擊馬克龍將讓法國,實際慢慢走向「獨裁國家」。

2016年,馬克龍創立「共和國前進」政黨,標榜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在左右極端勢力分明的法國政壇,硬是開出一條大路。

法國新總統就職:2017年5月13日,馬克龍發表就職演說

馬克龍2017年不僅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以66.1%的支持率,力退極右派「民族陣線」的勒龐,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更在577席的國民議會之中,獲得絕對多數的312席。由於馬克龍親自挑選這些候選人,加上許多議員是沒背景的,讓他們常對馬克龍言聽計從。

過去,法國國會常有同黨議員不支持總統政策的往例。像是2015年,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提出法案,要求具有雙重國籍的法國公民,一旦被按照恐怖主義行動定罪,將喪失法國國籍。奧朗德提出的法案,卻連同黨議員也反對,最後法案遭到捨棄。

可以說,馬克龍是在議會中一黨獨大,他的主張,基本在議會可以得到通過,予取予求。

逐步減少國會權利,以「提升效率」與「合理化」為名推動改革

即使馬克龍在國會有一群忠心耿耿的議員,他仍以「提升效率」與「合理化」為名,推動減少國民議會的職權。

馬克龍政府政治改革的草案,將於5月送交法國內閣審議,該法案一旦通過,如果將來對國民議會通過的法案有異議,法國政府不需要按照以往慣例,送交憲法法庭審理,解決行政權與立法權的衝突,而是直接以「提案或修正案不在法律領域之內」或是「不在規範的範圍內」為由,將其直接否決。

這樣,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權利就太大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左)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右)。

法律學者認為,馬克龍此舉踐踏法國1958年起建立的「第五共和」體制。法國憲法學家分析:「馬克龍不為執政黨在國會佔多數而滿足,現在還想要縮減議員修改法案的職權,直接控制國會的立法程序。他想要藉由攻擊法國憲法分權,打破這項所有民主政體的基本架構。」

馬克龍政府所規劃的法案,還預計縮減議員議席。國民議會(下議院)的議員,將從577席縮減至404席。參議院(上議院)則將從383席縮減至243席,反對者認為,這將降低民主代表性。

曾任法國奧朗德政府農業部長的勒佛批評,法國將進行的政治改革,將強化總統與行政團隊的權力,使其凌駕於法國民主之上。

「政府為國會民主施加很大的壓力,這就是法國今日的現實,唯一重要的選舉僅剩總統大選,得到法國總統的寶座,就擁有了一切權力。

法國大鬧罷工,國營事業、年金改革引發民眾不滿

除了新的政治法案引發民眾不滿,左派、低收入的人士也稱,銀行家出身的馬克龍是「有錢人的總統」。

馬克龍與國內媒體關係不睦,不常辦記者會,還想把記者室搬出法國愛麗榭宮(Palaisde l"élysée),直到遭遇反對才作罷。

支持法國國鐵罷工的抗議群眾,19日在巴黎與警方爆發衝突。

馬克龍最近又陷入爭議,他想不經國會同意,就要縮減國營事業的12萬工作機會,也誓言改革退休人員的年金,讓不滿的法國民眾發動罷工,鐵路、航空癱瘓,令人想起50年前的1968年的「五月風暴」。

擴大警察職權,法國民眾的傳統的人身自由受到侵犯

馬克龍還想推動安全法,讓法國警察不經法官同意,就可逮捕甚至拘禁嫌犯。引來侵犯人身自由的質疑。

比利時籍的歐洲議員蘭伯茲就對此相當不滿,說:「當你的公民僅遭懷疑犯罪,即可被在家軟禁、搜索,『自由』到底到哪裡了?」

支持法國國鐵罷工的抗議群眾,19日在巴黎與警方爆發衝突

儘管一份民調顯示,僅有42%的民眾支持馬克龍的政策,但若要與勒龐比較,民調指出,馬克龍仍然會勝選,是擋住極右派的最強勢力。

馬克龍競選時期的外交顧問墨伊希(Dominique Mo?si)就指出:「馬克龍是擋住歐洲、世界反自由反民主浪潮的一道堤壩。他不是民主的威脅,而是最後一位明確表達自由古典民主立場的人物。」

所以,挨懟歸挨懟,馬克龍的影響力還是不容低估的呀!

他是否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用高舉民主大旗的方式,來慢慢走向他說譴責的獨裁呢?

時間會說明一切。

編輯:Flora 格式:黃牛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

欄目設置:周一到周四為「歐洲政治經濟評論」,周五到周日為「周末雅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