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擒住單個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

擒住單個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

擒住單個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

1982年4月27日

能不能把「單個原子」抓住,用什麼工具「夾住」它?看似不可能的事,竟然有人把它實現了。

1981年,科學家格爾德·賓寧和海因里希·羅雷爾,成功地研製出了一台儀器,不僅能觀察到物質表面的原子結構,還能把原子夾起來挪動。這台儀器叫做「掃描隧道顯微鏡」,它使人們第一次觀察並操縱了原子。它利用了微觀粒子的「隧道效應」,把隧道電流的強弱轉化為空間信號,通過電腦分析得到樣品表面單個原子的情況,還能把原子間距及排列狀態用圖像顯示出來。1982年4月27日,他們把這一驚人的成果寫成論文投寄給《IBM研究進展》雜誌。

掃描隧道顯微鏡使人的視野深入到原子尺度,還能在原子尺度上對材料進行加工,甚至操縱原子。

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工作在真空、大氣、常溫、變溫等不同環境下,還可以把樣品浸泡在水或其他溶液中操作,不傷及樣品,對樣品需求量很小,甚至在幾微克材料上都可以操作,這對觀測珍稀樣品提供了便利,更有助於對生物樣品的研究,特別是對DNA觀測,在生命科學等領域研究中,它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的超強功能使表面科學、材料科學與分析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被國際公認為20世紀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1986年,格爾德·賓寧和海因里希·羅雷爾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8.4.27.星期五 戊戌年三月十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派 的精彩文章:

對稱與守恆——諾特定理
天氣預報的由來

TAG:科學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