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一次被印度人打腫臉!這次的《起跑線》我們是真輸了…

又一次被印度人打腫臉!這次的《起跑線》我們是真輸了…

「絕對不能讓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你媽可能在懷你的時候,就在心裡這麼碎碎念。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來,中國每年大約有1000多萬的新生兒面世,在社會育兒條件逐漸完善的今天,全天下的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於是,競爭從胎教就開始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初當父母的戰戰兢兢,再為人父母的也殫精竭慮,都是為了一件事——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於是從幼兒園開始,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持續打響。

全國各地的優秀名校附近,陸續出現天價學位房,但無論再貴,都會有人掏錢買,總之要不遺餘力搶到名校的學位。

「讀不了好的小學,就考不進好的初中,讀不了好的初中,怎麼去重點高中?重點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還用愁嗎?」

家長和老師們都或多或少給孩子傳達過這樣的理念,相信不少同學耳朵都已經聽出繭來了。

而對於沒有錢的人來說,教育幾乎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憑自己的辛勤去獲取更多的知識,成為人上人。

然而他們這項最基本的權利也正在被富人蠶食。

相信大家聽過贊助費這種東西。

一些有錢人家的小孩不用功讀書,家長們就費盡心思把他們「弄」去學習氛圍好的學校,至於怎麼弄,無非是捐點蘋果電腦,或者直接給毛爺爺。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朋友吧。

但學位總是有限的,批准你進來,就得有人被擇出去,選誰呢?

肯定是那些父母沒背景,學費需要靠貧困補助的窮孩子。

這種教育之殤,存在於我國社會的每個角落,但鮮少有人敢觸及,說不好就惹到什麼達官權貴,引火燒身。

連電影,都沒有人敢拍。

反倒是走入我們視線的外國電影,不斷地用敏感的題材來揭示腐敗的教育制度,像前不久的《天才槍手》就用「作弊」來告訴我們,在當下的體制中,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改變一切的。

人口數僅次於我國,電影審查嚴格的印度,都敢用大膽的寫實情節來諷刺教育制度的腐敗。

中國人的痛,居然被印度人拍了出來。而且如今還在中國上映了。

真是慚愧啊 ——


《起跑線》

Hindi Medium

該片的男主角是伊爾凡·可汗,雖然不是印度三大汗之一,可因為印度很熱,還是會誕生很多演技大汗(汗),他絕對是讓你眼熟的那一個。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他是那個誣告主人公賈馬爾作弊的派出所所長。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他是最開始登場的那個中年派,那段「來不及好好道個別」的經典台詞就是由他說出來的。

這次在《起跑線》中,他與女主角Saba Qamar一起出演了一對操心的父母,他們的表演笑料百出,卻也不乏深沉的思考。

故事發生在印度的月光集市,服裝設計師拉傑(伊爾凡·可汗飾)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嘴皮子了得,做事也很會投機取巧,混得風生水起。

可最近他和妻子都遇到了一個難題:孩子要上學了。

老爸覺得,讀公立學校就好啦,我們當時也是從公立學校出來的,現在不也過得不錯嗎。

老媽的神經比較敏感,一聽到拉傑有這種想法,立馬化身佟掌柜開始叨逼叨逼——

很不錯是不夠的,在公立學校是什麼都學不到的,女兒會害怕跟別人溝通,如果別人說英語她就會很惶恐,她會不適應社會,然後她會孤獨和沮喪,如果她開始吸毒那怎麼辦......(語速為正常情況下的10倍)

GIF

參見佟掌柜

雖然老媽的每一次抓狂都要以「萬一女兒開始吸毒了怎麼辦」結尾,但她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我們知道在印度,有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一些公共場所甚至只對高等級人士開放,80%的私家車主都需要雇司機開車。而且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會不會說英文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以後的發展。

所以沒想到在印度的一些地區,居然還會有人歧視自己國家的語言,把說英語當成一種很高貴的行為。

在夫婦倆為了女兒的入學搬到富人區居住後,甚至遭到了鄰居們的地圖炮攻擊,以他們之前來自「月光集市」為由不讓自家的小孩跟他們女兒玩耍。

在這些家長眼裡,交朋友也成了很功利的行為。

給字幕組點贊

受挫的夫婦倆,一心想要女兒進最好的學校,於是他們瞄準了該區域排名第一的私立學校:德里文法幼兒園。

可想進重點幼兒園沒那麼容易,你得先填入學表格,幸運的話會得到入學面試的機會,面試之後還得再參加考試:數學、英文、游泳、禮儀、畫畫、音樂,都得會。

於是這場關乎學位的戰爭打響了,最先躁動起來的是家長們。

天還沒亮,幼兒園門口就排起了領取表格的長隊,有些人凌晨就來了,有些人支起了帳篷,可隊伍依舊沒有往前挪動的跡象。

我們國家每到開學季,這種場面也是層出不窮啊。

跟印度這對夫婦相反的是,大家都搶著去公立幼兒園,因為私立幼兒園實在是太貴了!

國內某幼兒園開學時的排隊盛景

然後不僅孩子需要面試,家長也要面試,校方認為「如果家長沒有接受過足夠的教育,也不會重視孩子的教育。」

的確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的今天,寒門再難出貴子,想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似乎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

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在考試結束後分享過這樣的一段關於對教育資源的理解,引起了大範圍的議論,但你也不得不承認有一定的道理:

於是有條件的家長們都坐不住了,紛紛想把自己的孩子往好學校里塞。

夫婦倆也是這麼想的,在正常申請程序不通過之後,他們決定開始走歪門邪道。

拉吉拿出了他那套在生意場上的做法,先是找教育部長寫推薦信,有這一紙公文,事就好辦多了;

一手準備是不夠的,他還提了一袋錢準備去給學校做捐贈。

這種行為在我們身邊,甚至已經司空見慣了,你可以隨處聽到鄰居或者親人對買學位的事情夸夸其談,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一件多麼羞恥的事,而是再正常不過的社會資源置換。

特別是再扣上一個「為了孩子」的帽子後,這種捐贈更顯得大義凜然。

教育是一門生意,一種投資,在這件事情上,父母是不會顧什麼法理的,在他們眼裡,都是人情。

但拉傑看到另一位「捐贈者」被校長劈頭蓋臉地趕出來後,他似乎也挨了當頭一棒。

原來還有錢買不到的東西。

但這畢竟是電影,在我國社會,還真的很少有這種東西,在教育的面前,這幾乎就意味著偷竊。

心急如焚的夫婦倆偶然間了解到還有一種叫做RTE的錄取方式,即專門針對貧困生的錄取。

招生顧問告訴他們,「窮人的孩子在那樣的大學校里應付不來的,即便他們被錄取了,一兩年內也會離開,與其讓學位被浪費了,你何不取而代之?」

功利的教師形象

為了孩子(我呸),他們決定實施這次「偷竊」。

偽造貧困證明,搬去貧民區居住,平日裡衣衫襤褸,食不果腹。

他們學習如何過得「貧窮」,並且得到了真正的貧困戶 —— 希亞姆一家的幫助。

這些「努力」全都是為了應付德里文法學校的家訪,拿到學校的錄取通知書。

雖然最後女兒是成功地拿到了學位,卻因此讓希亞姆的孩子得不到去名校讀書的機會。

殊不知貧窮是無法真正傳授的,他們躲過了校方的檢查,卻在希亞姆面前露出了馬腳。

面對真正困難的朋友,夫婦倆的良心也受到了拷問。

同樣是人口基數巨大的國家,我們和印度在教育體制上的問題也如出一轍。

當貧富差距的問題延伸到教育上,身處高階的人們就開始顯露出無恥的一面,借著自己的勢力瘋狂地掠取教育資源,買學位、捐圖書館、走後門,無所不用其極。

他們自己總結出道理:我現在給孩子鋪好路,以後他們就能少走彎路,所以必須給到最好的教育。

但你們想過嗎,最好的教育可能是父母自身的行為舉止,父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有樣學樣,也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把那套功利的、利己的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傳達給你的孩子,他們就會應用到人際交往中,會背著你偷偷地填一份助學金申請書然後用得來的錢買iphone。

真正需要這些資源的人,真正努力想學習的孩子,卻被擠出了學校的大門,怎能不讓人氣憤。

所以今天「富二代」這個標籤,才那麼的無恥和醜陋!

片中的一句台詞說得甚好——

「你們使盡辦法讓他們入學,不是在幫他們,事實上,是他們在幫你們。」

是的,孩子們幫助你們得到了親戚的羨慕、鄰居的稱讚、老一輩的賞識,讓你們覺得做人真成功啊。

孩子,是你以愛的名義,賺取面子的道具。

而孩子的教育,只是中產階級的一劑春藥。

如果家長們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那麼孩子生而為人,從一開始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希望各位家長,或者即將成為家長的人,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能驕傲地為自己鼓鼓掌吧。

GIF

不要讓「可憐天下父母心」,成為一句笑話。

(文/一隻華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塞電影 的精彩文章:

這部劇笑裂了我100張面膜,賠錢!
最該在院線公映的電影,導演卻先死了

TAG:巴塞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