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齊華:這麼多年,我們欠孩子一聲道歉

張齊華:這麼多年,我們欠孩子一聲道歉

如何引導學生認識三角形的「高」,北小的數學老師們,最近攤上了點事兒:

一派觀點認為,把握數學本質,永遠是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

於是,他們提出,我們既要讓學生深刻理解「高」的數學本質,更要引導學生體會——

為何在三角形的三邊之外,我們還要引入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對於刻畫三角形的大小,究竟具有怎樣舉足輕重的意義?

在三角形的面積尚未抵達之前,我們如何讓學生感受三角形的「高」未來的戰略意義?(畫外音:三個問題,隨便挑一個感受一下?不吹牛,能夠闖過其中一二的,算我輸!)

另一派觀點,呵呵,則正好相反。

他們提出,三角形的「高」,固然是刻畫三角形大小的核心要素,也是未來度量三角形面積時的重要參數。但是,教師再深刻的理解,畢竟只是他們自己的。教師的深刻洞見能否並如何轉化為學生的深刻理解,是個核心的技術活。(畫外音:我喜歡唱反調的人!講真,不管他們唱反調,是何居心。至少,反調的存在,可以讓我們從截然不同的視角審察問題。而相反觀點的交鋒,可以給我們呈現對問題的多元解讀,從而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認知盲從。)

再者,對於三角形的「高」這類帶有規定性的數學概念,學生是否真的一無所知?他們是否擁有適切的「前經驗」,以助其實現概念意義的自我建構?

再再者,如果學生真的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理解,那麼,我們該如何界定「深刻」二字——數學內在的「學科深刻」、教師課堂的「教學深刻」與學生理解的「學習深刻」,我們的天平該向哪一側傾斜?(畫外音:好吧,學科深刻、教學深刻、學習深刻——創造新的概念和話題,我就服你!)

兩派觀點,各抒己見,相持不下。爭論,一直持續到了「南京市優秀教研組」評選的答辯現場——

正方,擺事實、講道理,文獻搜索、概念解讀、本質開掘、歷史回溯——辯論現場,振振有辭,觀點激蕩。

反方,呃——

顯然準備不足。他們,他們,只是弱弱地拿出了幾張學生作品,怯怯地說——我們也沒作啥準備,只是這兩天,我們隨機找了個四年級班級,趁他們還沒有正式開啟三角形「高」的學習,請他們用不到20分鐘的時間,當場寫下了他們自己對三角形「高」的理解。(畫外音:我能弱弱地告訴你,我其實就是反方幕後的操縱人嗎?)

於是,實物投影上,我們看到了學生基於獨立思考後,呈現出來的他們心目中的「高」——

(畫外音:孩子,得有多浪漫、多柔軟的心,才能讓你面對如此冰冷的數學概念,仍然褒有這般的想像力?好吧,「高」,原來是長在頭頂上的那頂帽子。你知道嗎,你的這個比方,讓我今後沒法再直視他人。因為,我總感覺,他們每個人頭上都頂著一個「高」……)

(畫外音:正方一定笑了,哈哈,這都畫得什麼啊?亂七八糟的!不過,等等,讓我細看一眼,呃,好像,他們畫的也有點道理哦……)

(畫外音:孩子,我能誇誇你嗎?你對「身高」的理解,真的好透徹啊!是不是「小時候」,媽媽給你量身高,你沒站直,媽媽一聲吼,給我站直了,不然量不出你的真實身高!於是,當時的心理陰影,一直帶到了現在……)

(畫外音:我很好奇,為什麼孩子普遍都愛打比方?是擔心為師的我們,看不懂你的作品嗎?瞎!操!心!順便說一句,你的這幅圖,已充分暴露了你的未來——不信,大家看看ta頂尖上畫的那條平行線,還有左側畫得那條雙箭頭線……妥妥的一枚理工男or理工女!)

(畫外音:感覺到這兒,我才看到了第一個「正經」的高。不過,再多的錯別字、再多的語法毛病、再多的數學漏洞,也掩蓋不了你對三角形「高」的深刻理解啊——是的,位置在哪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數學本質!但話講回來,有本事,作業本上,你敢畫這樣的高嗎?看看數學老師到時候怎麼收拾你!此處,我不同情你,我只同情數學老師……)

(畫外音:剛送走兩個打比方的,又迎來了一個畫漫畫的。好吧,只要你開心,怎麼著都行。話說,為了讓為師看懂你大開的腦洞,你獨創的「笑臉筆法」也是蠻有創意的!順便問個事,你確認你沒有受過XES或SR的熏陶嗎?南京的讀者,請為我的機智,到文末點個贊哦!)

(畫外音:這個,有點「不明覺厲」的感覺了!啥,沒聽過這個成語?度娘去!把三角形當成長方形,長方形的寬、三角形的高……又是個腦洞夠開的人。更重要的是,這幅作品,貌似激發了我的一些思考——呃,為什麼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才有「高」?長方形、正方形有「高」嗎?圓的「高」在哪裡?是否一切平面圖形都存在它的高?腦洞大開的作品,往往也能打開別人的腦洞。孩子,我要說聲,謝謝你!)

……

好了,限於篇幅,剩下的作品,就不一一呈現了。

坦言,在答辯現場,孩子們的作品,確實把身為反方的我也驚著了,更不必說面面相覷的正方了。以至於答辯現場,我全然不顧後果,脫口而出地問出了我內心最真實的困惑——你們確定,這些作品都是學生獨立完成,且沒有同伴、家長或百度的支持?你們確定,完成這些作品時,教師沒有進行「藝術性」的點撥?

得到的回答是:完全沒有!純天然,無公害!就是學生最真實的想法!

於是,釋然。

我想說,感謝這些孩子!是你們神一般的存在,讓我們這些自以為「師」的人,真切體會到,你們真的不一般。

我想說,經驗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身高、建築物的高、旗杆的高……大量生活經驗的存在,給你們理解數學上的「高」以現實意義的支撐。

我想說,我們對學生的了解確實少之又少!總以為,數學真的很抽象;總以為,規定性概念,真的很晦澀;總以為,離開教師的引導,學生真的難以獲得深刻的數學洞見。而今天,一次小小的實驗,一場微型的研討,卻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走近孩子,感受他們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感受他們思維潛能的波濤洶湧……

或許,你可能會質疑——這是北小的孩子啊!我們的孩子,可沒有這麼精彩!

是的,我承認。

可是,教育從來就是一件需要具體到某一個具體學校、某一個具體班級和某一個具體孩子的事!因為這個班的學生如此這般,我們可以推測,這所學校的學生整體應該相差無幾。所以,我們有理由讓北小的數學老師們思考,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該如何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學科的本質與兒童的建構、「深入淺出」與「淺入深出」之間去尋找一種平衡。

當然,這麼說,並不代表你們的孩子就一定不行。你沒有嘗試,怎麼就確認,你的學生與他們相去甚遠呢?

再者,「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這麼優秀,也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哦。看看這些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怎樣的課堂上?看看我們的數學老師,每天都給了學生怎樣的任務空間與思維挑戰?

或許你會發現,與其悲觀看待自己的學生,不如從今開始——相信他們,相信他們的潛能,給他們足夠的信任與期待,革新課堂教與學的結構與樣態,以新的學習秩序激活學生的無限學習潛能!

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原來,「和,諧也。」教與學之間,從來就是一種對立之中的內在統一與和諧。

原來,這麼多年,我們真的低估了學生的能量。

原來,這麼多年,我們真的欠孩子們一聲道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齊華數學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張齊華數學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