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血色浪漫-珍嶴古道

血色浪漫-珍嶴古道

【溫州故里鰲江陶山】公眾平台

古鎮不朽情華夏千年根

守望鄉土

口述 :沿線鄉親,老人

資料提供:《古稀拾貝》謝欽法,《平陽縣誌》,百度等

照片:鰲江山越

編輯:同上

珍嶴古道起橫溪村至珍嶴,沿線經黃彭,黃底,新明,珍嶴,楓林等村;珍嶴山路錯綜複雜,除楓林村,支路可繞三永,珍珠岩,鄭家河,楊文廣坦等。是一條得山水之樂,原生態撲鼻的古道。近代抗現時期,也是一條重要的革命古道。今天就來古道走一走,觸碰那些戰爭年代的血色浪漫吧。

從橫溪村緣溪而上,所到之處皆是潺潺溪流,遍地鳥語花香。兩排是青山,翠竹,人家,水田,是一副寫不盡,看不完的田園牧歌與江南水墨畫。山腳分別散落著黃彭,黃底,新明等自然村。

有村,便有樹,殿和水口,是古人擇地而居,隨順自然,尋求精神寄託與安全感的真實寫照。隔岸黃彭村口有三港殿,殿後又有大聖殿懸於半山腰。前植一對巨榕,一大,一小,古色古香,綠陰如蓋,植被蔥蘢,相隔不遠的黃底村口又有一株巨榕....氣勢磅礴,遮天蔽日,拱衛著這一方生態與安詳。

在這兩村,至今還傳承一項古樸的泥胎夾紵漆器造像手藝。夾紵又稱夾紓、挾紵。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夾紵漆器的方法是傳統漆工藝中內胎骨架的構成方式之一,最晚在公元四世紀時製作技術就已經成熟。

先用泥塑成胎,後用漆把麻布貼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後,反覆再塗多次;最後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脫空像」之稱。最後漆像,上色。用這種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質地很輕,因此又稱「行像」。北京首都博物館觀就有一尊明代夾紵鎏金釋迦牟尼像。

當地的工坊主要為一些宗教場所製作佛像,塑像等。製作的像色彩逼真,惟妙惟肖。為地方代代相傳的一項美麗瑰寶和產業。至今已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規模化生產。也保障了地方人的收入。

山腰密林里還藏著一處始建唐代的古剎:應福寺,近代重修。山門三開間,如牌樓,高5-6米。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建築形式頗為壯觀:入般若門,心境頓時澄澈,一切世間煩惱如數放下。

寺後有支路或通甸珜古道

臨近珍嶴村有一將軍殿。據碑文記載:始建清乾隆年間。殿前有二株巨榕,如鐵將軍,把守著一地的安寧。虯枝崢嶸,春意黯然,枝葉蔥蘢,綠蔭如蓋,至遲已有200多年壽命,越是古樸的地方越能見到現為意見,年代久遠的事物,珍嶴便是這樣的地方。

珍嶴村是一處原始的山嶴,和鰲江橫嶼山脈的"嶴底"相對,姑又稱"大嶴底"。又因山中有塊奇異的石頭名珍珠岩,故名珍嶴。

村前巍峨大山隱隱浮現。大底山古稱大嶴山,是鰲江乃至平陽自然風貌保存最完善的地方之一,甚至能尋覓到奇珍,異獸的足跡。如山豬,野稚等,是一片可以森呼吸的原始森林……

今開通了鰲江至大底的公交車,前來探險,觀光將不再是件難事。

山腰至今有段古道保存完好,遺留至今,以就地取材,不規則塊石,打磨切磋,如琢如磨,錯縫壘砌而成,映照了歲月的印記和先人一鑿一刻的艱辛。

路邊至今遺留一塊大清嘉慶丙子年路碑,撥雲見日,依稀為我們揭開了那段歷史原委,碑文試認讀如下:

心雨

 能有幾次這樣的愛

楊鈺瑩;毛寧 

00:00/04:26

之有亭所以便慰息也黃婆之地雖非孔游然嶺迎大嶴路通南桓其往來者亦復不絕有塗必砥之以石有川必通之以橋碑跋涉者無嘆難阻此子?輩()()藏筍意也夫筍必能繼而後可久今茲之做?歷歲時必需倏筆則庄後之好義?起而圖之以?於無極是所望馬工既竣爰志工作之大都使?之人起考三都?貢生黃中儉助銀八百十文余潘各助銀七百文,鮑泉助銀五百文,監生王宗?助銀????(後字跡模糊,並省略捐助人,數額,年止等項)

從中也生動反映了160年前古道和家鄉的地貌,歷史,風物和人情:舊時路途艱險,地方鄉賢多慷慨抒難,助資修成今古道一條連通古鰲和梅溪,方便了行人和後人,至今熠熠生輝,映襯著前人之功,彰顯著歷史的價值。連著未來,也通向過去。

遺憾地是:連年開荒造路,古路已經越發稀少,前人功績與艱辛恐有化為烏有之虞。希望今人能為古道留下些許的位置。

珍嶴山路錯綜複雜,除楓林村,支路可繞三永,珍珠岩,鄭家河,楊文廣坦等。

曲徑通幽,沿著古道石板,茂竹修林一路走,遍地尋花問柳,處處鳥語花香,沿途是賞不盡的勝跡,朝朝是天上人間,翻過山崗即楓林村。

楓林古村是山中市街,樞紐。也是記載革命歲月的老村,至遲在清乾隆年就已形成,附近有霞婆亭和乾隆碑誌一方,詳細記載歷史淵源與輝煌。

有東,南,西三條岔路分別通向梅溪,昆陽流水白,鰲江,珍嶴,三永等,因為便利交通成為繁忙的集市。當年平陽縣城到梅源,錢倉,以及瑞安,馬嶼百姓挑山貨往來古鰲頭,昆陽營生,除了取道浙閩古道,都走此路。雖蜿蜒艱險,卻是山區百姓日常補給,流通貨物的樞紐,要隘。 絡繹不絕,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因為地勢隱蔽,位置險要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據老人說:遠的如金錢會反,方國珍亂,近如國民黨征糧,警哨都取道與此,再到後來:平陽中共地下黨員鄭海嘯,劉英開展革命工作,也是經北港,鳳卧,鶴溪至此,並長期以古道,山村為據點。解放軍攻打縣城也經此……

楓林村可謂是革命勝地,以及梅溪聯豐村的特委駐地相得益彰,述說著紅星閃耀的革命故事:那時純樸的百姓和黨員軍民一心,秋毫無犯,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在村口有一座廟宇偉岸的大殿,即霞婆亭。霞婆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亭,原為簡易茶亭。

傳說一位道姑,雲遊到此,以賣茶,打草鞋為生,積德建成前有戲台,後有玄壇殿,乾隆四十三年重建。百姓感念恩德,故易此地名:霞婆亭。亭前至今還立有一方大清乾隆年《萬善良?》建殿碑刻。

在通梅溪的隘口還有座關帝廟,傳統卯榫木結構,以柵欄相隔,古色古香,滄桑久遠,彷彿能看到古人的身影。

直到解放前霞婆亭一直很熱鬧,挑夫賈客,天南地北的人經過這裡,都會在這裡歇腳,討一杯伏茶,或聽一段曲兒再趕路,或乾脆在這裡兜售叫賣,好不熱鬧……故形成天然集市。

山中巨岩嶙峋,亂石橫絕,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極適合駐兵。傳說楊文廣在此駐兵,山中還有」楊文廣棧「地名,又叫楊文廣坦。這裡還有一個很玄幻的傳說:宋時,楊文廣曾經為俘獲金舟鄉(即今蒼南金鄉)的一個蜘蛛精和平陽通福門一帶的一個妖怪鬥法,駐兵在此,山中還有其練兵場。後收妖成功出家五台山。楊文廣坦故名。棧,即軍營,兵棧之意。傳說雖有奇幻色彩,但相隔咫尺的荊溪山尚存"古山寨遺址",也佐證了地利之險峻。

古道至梅溪沿路遺迹有:聯豐特委,龍王大峽谷,梅溪森林公園;往昆陽方向有關帝廟,流水白溪谷,瀑布(春秋雨季驚艷尤甚)。山下是市級旅遊景點:前爿村,山北即千年古村-鳴山,及千年風雅的雅山房。

如今連通梅溪的城西古道已被列為市級綠道與旅遊景點,動車橫穿荊溪山,雙休結伴來玩的大小孩子,戶外,健身人士絡繹不絕。

經城西古道繞楓樹坦往梅溪方向走,一路是濃密的森林,幽谷,溪澗,幽深,靜謐,山風清新,空谷幽蘭,時不時有野鳥,山雞的叫喚...讓人心底趟過一股清流,積鬱蕩滌全無。

3A旅遊景區,風光絕倫的龍王大峽谷與浙南特委駐地即位於古道盡頭。

1940年前後,因革命鬥爭需要和形勢所迫,中共平陽縣委機關在縣委書記鄭海嘯的率領下從北港地區轉移到梅溪聯豐村磨石坑一帶活動,因這裡群眾基礎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縣委以磨石坑為立腳點,將周圍山村和瑞安曹村的南嶴、中坑等地,發展成為一大片秘密游擊戰爭根據地,使梅溪第一次成為平陽的革命中心,縣委機關就駐在海拔400多米的聯豐村磨石坑牛場內。

當年的縣府大院就在山中牛欄辦公,而養尊處優的國民黨部隊卻在縣衙固步自封…讓人感慨萬千。

革命是偶然也是必然,時代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今天選擇傳承那段歷史,也可以選擇遺忘...願鄉人且走且珍惜,保護鄉土和那些最純潔的東西,不再讓歷史重演...

天雨不潤無根之草,守望鄉土,也在守望未來。

黃彭

珍嶴將軍殿

築路碑記

疑為燈柱

三永村

未考石基

《萬善良?》古碑

往昆陽

往梅溪

龍王大峽谷

【溫州故里鰲江陶山】鄉土頻道

同走人生路橫陽留守老青會/群

鰲江文化與旅遊論壇

橫陽文史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故里鰲江陶山 的精彩文章:

TAG:溫州故里鰲江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