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題重現,為什麼你還不會呢?

原題重現,為什麼你還不會呢?

作為學生,大家是不是經常會發現不會做的題目,訂正後一段時間重新再做,仍然不會做呢?這是為什麼?要怎樣才能夠破解這個難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個一錯再錯的題,為什麼我總是記不住呢?

錯題訂正後,再次遇見,到底有多少可能性可以做對?不會做的題,再次碰到(包括一模一樣的題),有多少機率可以完全答對。到底我們應該從哪裡下功夫呢?值得認真研討。

小編反思如下:

1、問自己:錯題的錯因,你真得分析到位了嗎?打個比方,初一數學第一單元《有理數》這章節中最易出錯的題目,就是負數加入後的有理數混合運算,同學們常常因符號及運算順序問題出錯。許多同學們的歸因是:我不夠認真,負號忘記了乘了,下次要認真看清楚負號,就草草了事等到下一次遇到相同的錯誤,仍有可能一不小心錯了。久而久之,家長也開始認為是孩子的性格問題,粗心大意。認真真得好難!這句話說得很好,認真真得不容易,認真是一種能力,並不僅是一個態度。經過多次嘗試,我發現只有在出錯的地方,深入地挖掘才能夠導向正確的答案。錯題分析需要深度分析,認識到位才行。以上述四則運算為例,引入負號後,同學們常常會忘記考慮符號,是因為小學階段近六年的正數運算所形成的慣性思維,所以對「負號」的視而不見,就顯得情有可原。為了改變這種習慣,不是做幾道題正確率達到50%就可以的,用兩周的時間與六年的習慣對抗是相當困難的,所以需要強化,需要程序性地按步就搬,直至熟練掌握為止,正確率達到95%以上方可,當然100%最好,所以訂正一次不夠的,要找相關的錯點進行針對性訓練,至少十道。唐老師給我們一張圖,運算是童子功,所以非練不可,非練到如火純青方休。錯題,下次不見。

2、問自己:錯的僅僅只是這一道題,還是一類題?有時候錯題分析,只是就題論題,不足以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我希望我們都能夠打開我們的書本課後練習和作業,看一看這種題型,我們的正確率是多少,只是考試這一次錯了嗎?出錯有時候是偶然的,但有時候是必然的,所以不可以放過那個困擾我們很久的問題,最佳的解決方案,是回歸基礎,回歸概念,去思考,是什麼讓我如此心塞。如網格內的直角三角形作圖問題,練習冊做過,月考考過,這次期中模擬你仍然錯了。為什麼?

本題到底考查的知識內容是什麼?解題思路是什麼?我到底是哪一部搞不明白,是直角三角形不會畫嗎?當然不是,是不知道如何構造一個滿足條件的直角三角形,特別是第二、三小題(邊長都是無理數的直角三角形)讓你頭痛不已,怎樣才能同時滿足邊是無理數且構造還是直角三角形。看到正確答案時候,你表示認同。聽完老師講解,你表示肯定,結果不唯一,你也認真點點頭。可以你已經第三次做錯了,你心灰意冷。其實,格點連起來的線段只可能是有兩種情況:有理數和無理數,連接對角線後是無理數的機率要高一些,然後兩條直角邊是無理數先找到,最後只要檢驗一下斜邊是否為無理數即可。如果你想到了這一點,是不是覺得可以自己點一個贊,暴露自己思維的過程,不斷追問自己,你就能找到問題的根源,解決它就不是問題。

3、問自己:上次考試不會,這回怎麼還不會呢?看到那個熟悉的圖與題,明知道老師剛剛講評過,卻怎麼也想不起來?只等考完以後,懊惱不已。對考過做錯的題,怎樣做才算是真得會了呢?尋找解題不能教會,而只能靠自己學會。聽完懂了,並不是真得會了。比如前一周剛做的題:利用面積法來線段長度。今天試卷做完很多同學仍然不會呢?是什麼原因?

從不會到會,不是聽懂了就可以。要從不會到會,不僅僅是知道這道題的答案,而是要懂得探尋求解此類問題的路徑是怎樣的?

(1)審題

已知是什麼?結論是什麼?把它們表示在圖形上?圖具有一般性嗎?從圖形中能夠看出題目敘述中沒有直接寫出的條件嗎?已知圖形可分解成哪些基本圖形?

(2)探索

你是否已經運用了所有的已知條件?這些條件可以引出哪些結論?試作一條輔助線。

(3)聯想

解這類問題通常有幾種方法?可能哪種方法較方便?試一試如何?

(4)轉化

能否將問題轉化為基本問題?

如果每一道不會的題目從聽懂,到自問、自答中,悟出此題的思考方式,仍至所有幾何題不會做的時候,可以怎樣聯繫與轉化,何愁學力不會提升。

寫給自己的話: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解題教學的目的是什麼?主要有3個:知識理解的鞏固性目的,能力培養的發展性目的,思想教育的陶治性目的。解題時候就不會迷失方向,只追求答案。當問題沒有解出來時,我們能夠鍥而不捨,當答案找到時,我們能夠從解題過程中自覺吸收營養,並饒有興趣地進行新的探索:解題中用到了哪些知識?它們是怎樣聯繫起來的?解題的關鍵是什麼?思路是怎樣打通的?推理是否嚴謹?改變一下結論如何?……享受解題的全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桔燈數學 的精彩文章:

娃,數學成長的小煩惱

TAG:小桔燈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