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整理出的中國從古至今的稱謂

整理出的中國從古至今的稱謂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這是百度百科上對於中國的定義。中國從古至今有過很多的稱謂。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再來說說中華。「中華」一詞出現甚早,源自於中國古代華夏民族起源於黃河流域一帶,居四方之中,文化、科技發達;歷史悠久,因此稱該地為中華,此區後來被稱為中原或中國。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只相當於今陝西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帶。

除了這兩個我們所經常聽到的稱謂外,還有好多詞語曾經被稱作中國的名字。赤縣,神州,中原,中州,漢國,天朝上國,海內,九州四海,中夏,諸夏,諸華,禹甸,禹跡,禹域。

赤縣和神州,兩個詞我們合起來介紹。相傳古代炎帝統轄的土地稱赤縣,黃帝統轄的土地稱神州,後來統一起來稱為「神州赤縣」或者「赤縣神州 」。

中原、中州,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漢國,主要指東漢西漢,也指其他漢族建立的王朝。

天朝上國,是古代中華文化圈國家對中國正統皇朝的官方稱呼為「天朝」。現在的網民們也稱當今的中國為天朝,是網路用語。

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九州四海,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漢民族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以前看到這段也就知道以前中原地區被分為了9個行政區域,那具體是怎麼個安排沒啥印象,今天就用一幅地圖來標明。

中夏,諸夏,諸華,泛指中原地區的各諸侯國,周朝天子分封天下,所有的周朝的疆域統稱就是這三個詞語。

禹甸,禹跡,禹域。這三個詞語和大禹有關,禹所墾闢之地。後因稱中國之地。

除了以上這些詞語稱謂過中國之外,還有很多詞,比方說震旦,契丹等等。震旦一詞來源於印度。梵名Ci^na-stha^na,巴利名 Ci^na,或 Ci^na-rattha。又作真旦、真丹、振旦、振丹、旃丹、指難、脂難。或稱摩訶震旦(梵Maha^-ci^na-stha^na)。又略稱支那(梵Ci^na),或至那、致那、指那、止那、脂那。又作摩訶支那(梵Maha^-ci^na)、摩訶至那、摩賀振那、大支那、大振那,或支那泥舍(梵Ci^na-des/a)。ci^na,意譯為思惟;stha^na,意譯為住處。即對於印度等國而言,指中國本部及與中國相鄰接之部分地方。

契丹則是在遼國時傳到西方的,西遼在西域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由於它是一個漢化水平十分高的國度,耶律大石將中原的先進文化帶到了西域,因而西遼文化在西域一枝獨秀。繁盛的西遼文化隨同著西遼的擴張而不時向外擴散,西遼的影響力不只遍及中亞,而且擴散到了東歐平原和西亞,野蠻落後的斯拉夫人就是從那時開端頻繁和中國接觸,始知中國和中華文化。西遼時期,由於西北的絲綢之路被阻塞,因而很多西部國度只曉得西遼而不曉得宋和金,當然也不曉得中國。特別是俄國人,俄國知中國,自大石,因而契丹就成為俄語中中國的代稱。直到如今俄語稱中國,仍然是「契丹」。

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除了這兩個比較廣泛外,還有絲國、陶瓷(china)。

還有一些稱呼是蔑稱或者帶有偏見成分的,就不在這裡一一列舉了。

如今的中國帶給外國人的概念里有孔子學院,有高鐵,有手機支付,有網購還有共享單車。習大的一帶一路思想還有人類共同命運體的理念正在被世界所了解,雖然現在的世界還不和平,存在著戰爭,但是一旦讓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了這些思想和詞語的含義,相信和平的世界是能夠實現的,我的世界環遊夢也是能夠實現的,哈哈哈。

這個文章就是為了普及一下中國從古至今的一些稱謂,是一篇科普貼,不做任何評價。也不知昨天的那篇批判文是否被全文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中美貿易爭端有望迎來第一次實質談判?
你可愛可愛可愛最最可愛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