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又一百億平台被查!銀行存管小心踩雷

又一百億平台被查!銀行存管小心踩雷

昨天,善林金融旗下的善林財富官網突然無法打開,APP頁面一直顯示伺服器異常,客服電話無人接聽。

眾多投資人一夜未眠,消息醞釀至今天中午,擔憂的事果然發生了。

剛剛,上海浦東公安發布公告:善林金融的法人兼董事長周伯雲於9號投案自首

善林金融在全國各地開設分公司、體驗中心等超過600家,覆蓋200多座城市,註冊用戶超過千萬,成交規模破百億,它甚至和e租寶一樣在央視打過廣告,還是中國女排的贊助商。

旗下眾多分支和平台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註銷的公司在內,善林金融的分支機構已多達658家,還對外投資了14家機構,形成一個龐大的集團體系。

善林金融的業務有線上也有線下。

先說線上,周伯雲名下公司很多,以下平台不出意外都要涼了。

最大的線上平台主要有三個:善林財富、億寶貸(幸福錢莊)、善林寶。

這三家平台線上存量資金規模在28億元左右:善林財富的貸款餘額約為20億元,億寶貸佔5.58億元,善林寶佔2億元。

再說說線下,這才是重頭戲。

它的線下分支機構多達600多家,預計員工數量可能超過1萬人,財富管理規模可能為100億以上。直到16年的監管新政出來,這些門店才在17、18年大量關門,只有少部分還在運營。

從e租寶、大大集團,再到最近的中晉資產、望洲集團,線下理財已經變成雷區了,一戳一個準。

黑歷史一堆:虛假宣傳、自融、挪用資金、巨額虧損

到底是哪些人在投這些?

大部分都是大爺大媽們。

善林金融被曝光不是一次兩次了,隨便動動手指就能搜到一大批敲了石錘的黑歷史。

1、在2015年8月和2015年12月,善林金融曾因虛假宣傳分別被罰55萬元和10萬元。

2、周伯雲控制的天津佳倫宏業房地產有限公司,官司纏身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涉及民事糾紛150餘起,其中僅審理完結申請執行的就達到50多起。

3、公司有嚴重自融行為,拿善林投資人的錢,轉移至善林控制人周伯雲所創立的「北京高通盛融財富集團」去投資實業,如萍鄉安源新能源汽車項目等

4、員工爆料,客戶每一筆投資款直接由POS機劃扣到公司賬戶,與其對外宣傳的第三方資金託管不符,只是簡單的劃扣,單據上有顯示交易類型為「消費」既即刻到賬(附刷卡單)。並且客戶每月的利息及贖回,都由實際控制人周伯雲私人賬戶匯出

5、員工爆料,公司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嚴重虧損,每月共計固定支出不低於1.5億元,全年約18億元,是靠「借新債還舊債」的形式來維持。

6、虛構借款人信息,購買偏遠地區身份證偽造債權列表信息,欺騙投資人。

廈門國際銀行又踩雷 分析師:不少銀行將考慮退出存管業務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編輯 姚祥雲

4月9日,善林金融「爆雷」的消息傳遍網路。

對此,善林金融存管銀行廈門國際銀行的客服表示,善林金融旗下善林財富和善林寶在該行進行資金存管,目前還沒有接到凍結系統的相關信息,「如果有需要會採取措施保障投資人在銀行存管系統中未投資資金的安全,如果是已投資部分的回款情況需要向平台進行了解。」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向記者表示,按照規定,存管人開展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不對網路借貸交易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P2P爆雷跟存管本身沒什麼關係。銀行做的還是比較詳細的,存管的要求會做到,也不排除個別銀行有些小問題。」

廈門國際銀行踩雷4家平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隨著善林金融被調查,在廈門國際銀行進行存管的網貸平台已經有4家出現問題,包括此前的財佰通、手投網、中仁財富。

記者在網貸天眼平台搜索發現,目前共有20家平台對接了廈門國際銀行存管,存管時間均在2017年下半年,這20家平台中,包括今年1月涉嫌違法犯罪被立案偵查的財佰通,以及此次出事的善林金融。

除了這兩家平台之外,2017年6月,手投網宣布與廈門國際銀行簽署了銀行存管合作協議,並已開展技術對接工作。而2017年12月,手投網便在官網掛出了清盤公告。

同樣是在2017年6月,中仁財富宣布與廈門國際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正式簽訂資金存管合作協議。2017年9月,中仁財富發布逾期公告。目前,深圳前海中仁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旗下P2P平台(中仁財富)涉嫌集資詐騙一案已移送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據網貸天眼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3月,已有31家銀行存管平台爆雷(不含已簽約未上線平台),涉及華興銀行、徽商銀行、上海銀行、恆豐銀行、廈門國際銀行等13家存管銀行。

其中,華興銀行踩雷最多,共有9家上線銀行存管平台出現問題,徽商銀行存管問題平台共5家,上海銀行和恆豐銀行分別有3家存管問題平台。

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此前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不會去審核借款標的的真實性,平台可能會通過假標挪作自用,存管只是降低資金風險,但也不能完全避免;普通用戶很難識別假標,如果在借款人信息沒有脫敏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借款信息來查,但脫敏的話便無法核實。

部分銀行退出網貸存管

自去年2月銀監會發布《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後,銀行進入網貸資金存管的積極性大幅提升,2018年,隨著整改驗收的臨近,上線資金存管的平台進一步增多。

融36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21日,全國共有806家正常運營的網貸平台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占融360監測範圍內正常運營平台的49.03%。

不過,在銀行存管成為網貸平台備案標配的情況下,也有銀行選擇退出網貸資金存管。3月,貴州銀行宣布,徹底退出P2P平台資金存管業務。

為規範銀行存管,《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網貸機構應當與通過測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存管業務合作。

融360網貸評級課題組分析師指出,銀行存管業務的風控和盡調都不能由第三方來做,需要自己完成,對於部分存管系統完全由第三方開發和運營的中小銀行而言,通過測評的可能性非常低。此外,不少銀行只接入一家網貸平台,每年收取的資金存管費用大約在100萬元左右,遠不及存管系統開發費用和人員成本,因此不少銀行會考慮退出資金存管業務。

在日前下發的《廣州市網貸機構整改驗收工作方案》中,也再次強調網貸機構應上線銀行存管才予以驗收通過,且存管銀行應在銀監會銀行存管「白名單」內,而不是僅憑與銀行簽訂的資金存管協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際網路金融觀察 的精彩文章:

這家P2P平台懇請用戶「給點時間」,咆哮帝馬景濤曾代言

TAG:網際網路金融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