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蔡英文台獨再出狠招,美挑釁升級,6月將有大事發生

蔡英文台獨再出狠招,美挑釁升級,6月將有大事發生

就在解放軍不斷繞台軍演之際,鐵了心要台獨的蔡英文再次使出狠招。4月21日,民進黨當局推動身份證改版徵求網民設計,但並未規定必須包括「國旗」及「國號」,引發「去中國化」質疑,目前票選排在第一名的作品更是直接以「台灣國民身份證」為題。4月22日,美前駐台高官楊蘇棣竟公開發文,稱將於6月啟用的AIT新館,很大可能比照美國駐外使館的制度,進駐美國海軍陸戰隊負責警衛工作,悍然挑戰一中底線,難道台美真的以為大陸「武統」只是嚇唬人的嗎?


蔡英文出狠招,全面台獨竟從這裡開始


台灣「內政部」今年2月開始徵求新版身份證設計,4月21日正式開放投票。台灣《中國時報》23日注意到,「內政部」僅規定姓名、身份證字型大小、照片及出生年月日為必要欄位,沒限制放上「國號」「國旗」以及性別、配偶欄,在網路上引發「國族認同」論戰。


蔡英文腦洞大開,台獨竟從這裡開始


雖然多數設計者仍標明「中華民國國號」及「國旗」,但也有不少人僅以「台灣」為名,

目前票選排在第一名的作品更是直接以「台灣國民身份證」為題


國民黨「立委」張麗善認為,「內政部」應明確要求列出「國號」以解決疑慮,否則是在變相操作統「獨」意識形態,搞「去中華民國化」。而且當下要緊的應該是拼民生經濟,為何又要砸錢做改版身份證這種事?


「內政部」回應稱,之所以僅要求姓名、身份證字型大小及照片等內容,主要是因為身份證欄位是個人信息的披露,重在識別個人身份,配偶欄及性別欄等欄位是否要列在上面,各界意見不一,因此可由設計者依理念自行增減。


台灣至今共換髮過5次身份證,目前使用的是第六代身份證。在設計元素上,都有「國徽」、梅花及「國旗」等。就欄位而言,最早版本甚至有指紋符號,1986年誕生的第五代身份證在「本籍」之外,增列「出生地」。1992年李登輝任內,進一步廢止本籍登記,因此2005年誕生的第六代身份證只有出生地,再無籍貫欄。


《中國時報》23日稱,雖說在台灣出生的人口已遠超從大陸遷移來台人口,這算是務實做法,但捨棄父母籍貫,只列出生地,在當年也激起「去中化」的激烈論戰。如今又是民進黨執政,「內政部」未規定將「國號」等列為設計元素,政治操作意味濃厚,「在兩岸關係敏感時刻,奉勸綠營高官,一動不如一靜」。文章還說,蔡英文三令五申「維持現狀」,值此兩岸軍演較勁之際,「內政部」不應該再來添亂。


美挑釁升級,美軍駐台挑戰一中


「美國海軍陸戰隊將進駐台灣!」多家台灣媒體23日報道了一則消息,刺激著本已非常敏感的台海局勢。爆出這一猛料的是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前處長楊蘇棣,他向台灣媒體稱,將於6月啟用的AIT新館,很大可能比照美國駐外使館的制度,進駐美國海軍陸戰隊負責警衛工作。

楊蘇棣22日在台灣親綠的《自由時報》上,以「21世紀的AIT新館,獻給21世紀的美台關係」為題發表文章稱,台北辦事處新館將於6月12日正式落成,「身為這項計劃的非正式催生者」,他想分享一些個人想法。他先是回顧AIT尋覓新址的過程,然後就寫道,打從一開始,他就決定確保AIT新館將由美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隊派駐一支分遣隊負責維護安全;在促成此事的過程中,時任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葛瑞森幫了大忙,確保國防部大力支持在新館派駐海軍陸戰隊,確保了將「陸戰隊之家」納入新館設計的想法。楊蘇棣說:「據我所知,內湖新館將由美國的精銳部隊負責衛戍工作。如果不是陸戰隊弟兄,還能有誰會進駐新館的陸戰隊之家?」



美前高官赤膊上陣,美軍駐台非空穴來風


AIT在台灣的地位不言而喻,台灣前「總統」陳水扁曾說過他聽命於AIT。楊蘇棣曾於2006年至2009年擔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2010年至2013年擔任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他的文章顯然不只是「一些個人看法」。台「中央社」稱,台美「斷交」後,台北辦事處辦公地點即無美海軍陸戰隊隊員駐守,美國也一再強調和台灣維持的是「非官方關係」、美國在台協會是「非營利性民間機構」,

內湖新館若真由美軍陸戰隊駐守,「形同美國將AIT視同駐外使領館,對美台關係具重大象徵意義轉變」。


事實上,楊蘇棣已不止一次釋放過類似消息,但此人並非現任官員,其言論並不代表官方意志,而美國國務院此前曾多次表示,美方並沒有相關打算。當然,無風不起浪,這背後必然有美國鷹派的籌劃。由於目前美國只在駐外使領館派駐海軍陸戰隊,所以倘若真的派軍進入AIT,將是一個挑釁意味極濃的嚴重事件。


眾所周知,「斷交、撤軍、廢約」是當年中美建交的前提,難道美國政府要公然背棄當年承諾,突破一個中國底線?「楊蘇棣唯恐天下不亂」,香港大公網23日評論說,如果美國派出海軍陸戰隊駐守AIT新館,不僅公然違反一個中國政策,更是對中國「侵門踏戶」,勢將成為台海戰事的導火線。楊蘇棣不會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卻仍大放厥詞,可謂別有用心。


美方「踩線」意在試探中國的反應,如果中國反應一般,則有可能進一步觸犯中國的底線。很顯然,這是特朗普政府最近一系列台灣牌中的一環,和台灣旅行法等動作互相配合、層層遞進。其實,台灣牌對美國本身而言並不重要,但對中國來說是核心利益,美國希望借台灣來獲取中國在貿易、朝鮮甚至南海等問題上的讓步,這一邏輯始終沒有變化。


特朗普已挑起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如果再借AIT新址啟用之機搞「一中一台」,改變「一中政策」,踐踏大陸底線,大陸只能強力回擊,沒有其他選擇。


美再挑事,力挺台灣參與世衛大會


第71屆世界衛生大會(WHA)5月將於瑞士日內瓦舉行,但台灣當局到目前為止仍收不到邀請函。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梅健華4月23日出席台當局活動時,公開叫囂美國持續支持台灣當局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及其相關技術性的會議,「我們會持續與台灣在各種公衛議題上保持緊密合作」。這是近期繼炒作「美軍駐台」後,美在台協會再次挑事。


梅健華是在參加台當局舉辦的所謂「腸病毒檢驗診斷國際研習營」做的上述表態。致詞時,梅健華表示力挺台灣當局,他指出,美國持續支持台灣對國際社會做出有意義的實質貢獻,其中包括持續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及其相關技術性的會議。然而台當局去年未獲世界衛生大會的邀請,「美方對此感到失望」,但會持續與台灣在各種公衛議題上保持緊密合作。



梅健華與蔡英文一唱一和,挑釁一個中國


據了解,今年WHA將於5月21日至26日在日內瓦舉行。從2009年起,在承認「一中」原則前提下,台灣通過兩岸有關安排,連續8年受邀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但在去年,因為蔡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令台灣參與國際會議的基礎不復存在。


早在今年年初,對於參與世衛大會,台當局就積極開始準備「蹭會」。當局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1月29日表示,不放棄任何可能性,而且今年的力道比去年更強。4月10日,台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送達台當局立法機構的書面報告更指出,對於世界衛生大會,當局絕不輕言放棄,一定會全力洽請各國支持。


對此,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學者謝明輝當時受訪一針見血指出,台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台獨工作者」說法,很明顯已引起大陸強烈不滿、踩踏《反分裂國家法》的底線,「大陸未發動武力統一就很客氣」,怎會讓台灣繼續擴展所謂的「國際空間」?因此台灣當局今年想參與WHA希望渺茫。


大陸「武統」?台65%民眾不相信

4月23日,著名的綠營民意調查機構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兩岸關係與防務自信」民調報告,

64.5%民眾認為,大陸不可能真的武裝統一台灣;若大陸武統台灣,47.4%認為美國可能會出兵干涉

,不過有65.4%民眾對台軍戰力沒有信心。


在兩岸關係上,大陸日前在台灣海峽舉行實彈射擊演習,有高達86.1%認為,大陸這類軍事威懾動作對兩岸關係改善沒有幫助。



認為大陸不會「武統」,或是台獨囂張根本原因


台灣民意基金會是著名的綠營基金會,由綠營人士游盈隆成立。該基金會一致致力於效應與綠營,發表的民意也帶有濃厚的親綠成分。不過雖然該基金會屬於親綠並且傾向於台獨的基金會,但是自蔡英文「總統」在2016 年上任以來。 游盈隆所主持的「台灣民意基金會」就不斷地對蔡英文的支持度進行民意調查,次數極為頻繁。這也說明綠營目前對於不敢承認92共識也不敢推進台獨進程的蔡英文頗為不滿。


蔡英文面對民意支持率的下降,以及民進黨台獨勢力的進逼,是否會在下半年「挑戰底線」,甚至把台灣推向「地動山搖」目前還是個未知數,而美國的對台激進政策顯然也是她所控制不了的。內憂外患之下,台海局勢真可謂一觸即發。



武統將至,台美算盤全落空


認為大陸不會「武統」,或許是台獨敢於囂張的根本原因

,而美國或許也是如此認為,所以才會一再打「台灣牌」挑戰大陸底線,從而給了台獨分子更多的底氣。從此前所謂的「台灣國」護照貼紙,到如今的「台灣國」身份證,蔡英文當局在台獨的道路上已經走的太遠了;而美國還在一味的給台獨放鬆韁繩,從楊蘇棣在綠媒發表的文章可以看出,美海軍陸戰隊赴台,已經變成了大概率事件,再加上美總統國安助理博爾頓可能赴台,台灣未來兩個月可能陷入難以應變的「美國災難」。但大陸真的不會「武統」嗎?解放軍空軍新近發布轟6K繞台巡航宣傳片,不僅有英文版,還有閩南語版,其中的針對性不言自明。

台海危機愈演愈烈,6月將是關鍵節點,武統將至,台美算盤全落空。中國的寶島始終都會在祖國懷中,這一點是任何勢力都改變不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科環宇 的精彩文章:

那位揚言「反攻大陸」的台灣專家現在又開始認慫了
台海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特朗普玩火上癮,蔡英文竟不知死期將至

TAG:國科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