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的「黃皮膚」是怎麼來的?一段變態的人類膚色演化史!

中國人的「黃皮膚」是怎麼來的?一段變態的人類膚色演化史!

同樣是人類,膚色能代表什麼呢?

在生物學上,膚色只是意味著同樣的基因,不同的突變。而同樣的基因突變,也可能歐洲人、亞洲人、澳洲人都有。

更何況,無論你現在是什麼膚色,黑、黃、棕、白、綠……whatever……科學已初步證明,全人類的祖先在幾萬年前都是黑皮膚

為什麼又有了不同的膚色呢?請看完下面這段艱辛又變態的人類膚色演化史。

小編私自分了四個階段:

大約150萬年前,地球氣候變暖,導致非洲大地上的森林銳減,生活在森林裡的人類祖先,勇敢離開了森林,轉戰大草原。

那時候的人類祖先還是猿類,像猩猩一樣,裸露的臉、手、腳、屁股是粉色,其餘部位都被厚厚的毛覆蓋,毛下的皮膚是白色。

轉戰草原後,炎熱的天氣,大量的運動,過熱容易死機的大腦CPU,都使得排汗、散熱變得生死攸關。

想像此刻你在三亞,陽光熾熱的海灘上,身著東北貂皮大衣,腿穿棉褲加皮褲,腳蹬雪地靴……那是什麼感覺?

於是,祖先們體內的基因開始改變,促使阻擋散熱的毛髮最先被淘汰,排汗的汗腺也同時出現了。

人類是現存排汗最旺盛的靈長類動物,全身約有500萬個汗腺,一天最多出汗可達12升。毛髮少和能排汗的優勢,還幫助人類祖先能夠追趕大型獵物,從而爭取到了更多能量和營養,這極大地促進了人類大腦的發育。


沒毛一身輕的祖先們,終於可以隨意在草原上裸奔,感覺每一天都神清氣爽。

強烈的紫外線,是人類皮膚的大敵。如果沒有應敵之策,祖先們早晚會在裸奔中滅亡。於是,祖先們體內的基因發生了突變,製造了更多的黑色素來抵抗紫外線的傷害。

就這樣,人類祖先的膚色變得越來越深。

不過一些科學家認為,基因做出這樣的反應,更關鍵的原因是紫外線影響了人類繁衍後代。

這一切與葉酸有關。

研究證明,大量紫外線會使人體內的葉酸快速分解。科學家做了個實驗,將人的血清放在陽光照射的環境中,葉酸的含量在1小時內少了50%。

食物中的葉酸代謝過程

懷孕生子若缺乏葉酸,不是流產就是胎兒畸形,這是常識。

偏偏人體還有個變態設定,就是自身無法合成葉酸,只能靠食物獲取。當人類祖先好不容易靠吃樹葉、野果補充的葉酸,卻在裸奔中大量「丟失」,這就嚴重威脅到了繁衍後代。

一切阻礙人類繁衍後代的先天不足,都會在演化中逐漸得到補足。不能自己造,就必須防止流失,讓膚色加深來阻擋紫外線,就成了人類進化中的必然。


清一色黑皮膚的非洲祖先們,繼續著與大自然鬥智斗勇的生活。但漸漸地,又有了新問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生存資源越來越緊缺

祖先們深知「人挪活樹挪死」的道理。於是在大約6萬年前,他們循著食物的蹤跡顛沛流離,不知不覺走出了非洲,走向了全世界。

一部分祖先從東非出發,穿過中東,往西北進入歐洲,成為了高加索人,也就是現在白人的祖先。

一部分祖先往東走了,來到了亞洲,成為了如今黃種人的祖先。

來到亞洲的這部分祖先,沒有就此停下腳步。有一支去了到太平洋群島、澳大利亞、紐西蘭,成了當地的土著。另一支跨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再南下佔領了南美洲。

一部分沒有離開非洲的祖先,就是今天很多非洲土著。

早期人類遷徙路線圖:紅色的是智人的遷徙路線,淺綠是尼安德特人,深綠是其他早期人科。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走出非洲的祖先,在旅途中還遇到了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兩種已滅絕的古人類),並且與他們發生了性關係,交換了染色體。

Science雜誌在2017年發布的研究表示,現代人類基因組裡,有大約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包括中國人。 點擊鏈接,可以了解老祖宗的風流韻事

一項研究發現,藏族人之所以能適應高原環境,得益於他們所攜帶的EPAS1基因。這個基因的源頭就是已經滅


到達歐洲、亞洲、美洲等高緯度地區的祖先們,遠離了赤道燒烤般的日晒環境,就不能繼續裸奔了。因為高緯度地區氣候寒冷,他們必須穿上衣服禦寒。

環境改變,祖先們的皮膚不再需要大量生產黑色素來阻擋紫外線,便開始漸漸「褪色」。

不過很多科學家認為,促使人類祖先的膚色變淺更重要的原因,與維生素D有關。(下面簡稱VD)

VD又名鈣化醇。人體補充VD,一方面是藉助腸道從食物中吸收,另一方面就是通過皮膚來合成。

人體皮膚表面和真皮層的7-脫氧膽固醇,會在紫外線照射下轉化成VD的活性形式,繼而被人體吸收利用。所以紫外線也是人體補充VD的重要條件。

維生素D的代謝過程

高緯度地區本就紫外線照射較少,加上祖先們皮膚層有大量黑色素的阻擋,相當於設置了雙重阻擊。這導致缺乏VD又成了人類繁衍後代的大威脅

缺乏VD會造成生長發育不良、骨質酥鬆、新生兒嚴重疾病等問題。

這時,機智的基因再次做出了改變!它們根據紫外線的強度,調整了皮膚黑色素的生產量。在陽光越少的地方,人類皮膚褪色越徹底。

就這樣,人類演化出了北歐的白人、中東的棕色人種,亞洲的黃種人。而留在非洲赤道附近的人類祖先,膚色一直沒有改變。

也有科學家認為,是食物結構改變導致VD缺乏,才促成了人類膚色變淺來藉助合作用補充VD。

NASA拍到的地球紫外線輻射強弱圖,和人類膚色深淺分布圖高度相似。

紫外線輻射強弱圖

人類膚色分布圖

膚色並不算是區分人種的標誌

2017年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歐洲很多引起膚色變淺的基因變異都起源於古非洲人。

在過去6000年里,一個白色皮膚有關的SLC24A5基因突變席捲了歐洲,但同時該基因突變在東非人群中也很常見。

另外兩個與歐洲人膚色、眼睛、發色有關的基因突變,即HERC2OCA2上的突變,早在100萬年前就已經在非洲古人類體內出現了。

他們還發現,與膚色相關的同一個基因突變,同時存在於澳大利亞土著印度人身上。而同在非洲大陸的人,與膚色相關的基因卻是更加豐富多樣。

那麼,我們能說非洲人就是同一個人種嗎?

我們能說哪一種膚色的人,基因更優越嗎?

就像身高、長相從來不是強弱的標誌一樣,我們更不能用膚色來區分人類,甚至歧視任何人。

從客觀的科學角度不能,從主觀的情感角度更不應該!

如果同意琴子小編的觀點

那就留言說出你的想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膚 的精彩文章:

郝宇皮膚管理課
「為什麼患艾滋?因為我皮膚白呀」緬甸監獄800囚犯有600艾滋病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