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錢穆:王陽明的人生大智慧

錢穆:王陽明的人生大智慧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國學大師錢穆曾說:陽明言工夫,要在「事上磨」,而主於「誠意」,亦曰「謹獨」,亦曰「立志」,其實皆求能「誠意」耳。誠意之極,即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則即是「誠意」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要成就心學工夫,「事上磨」是主要,根本則在「誠意」。陽明心學的關鍵詞很多,諸如慎獨、立志、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根本上說的其實都是誠意。所以修習陽明心學,要抓住兩大關鍵詞——心能誠意,事上磨練。修心做事兩不誤,出世入世能兼得,這正是王陽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誠意:向著身心中和

王陽明說:「惟天下之大誠,能立天下之大本。」誠意,就是正念頭,誠實地踐行良知給你的答案。一個念頭出現,良知自然知道好壞,好的保留,壞的去掉,這就是誠意。

王陽明又說,誠意就是「如好好色,如惡惡臭」。喜歡善如喜歡美色,厭惡惡如厭惡惡臭。這雖然聽上去很簡單,做起來卻實屬不易。我們知道佔便宜是壞的,可有時候卻經不住誘惑去佔了。一旦佔了,這就不是「好善惡惡」的心了。正是因為我們總不誠,所以內心往往出現愧疚,自然就無法獲得應有的平和靜謐。

王陽明還曾說,工夫的困難之處,全部在於格物致知上面,格物致知則是誠意的事情。意誠之後,大體上,心也自然正了,身也自然修了。但正心修身的工夫,也各自有用力的地方,修身是在喜怒哀樂已發上用功,正心是在喜怒哀樂未發上用功;心正就是中,身修就是和。

所以,當我們做事情的時候,當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誠意。這樣就能夠做到喜怒哀樂未發,或者喜怒哀樂發出來但符合禮儀,這就是「中和」。特別是與別人交往的時候,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有誠意,沒有人願意與一個沒有誠意的人交往。同時,我們要獲得別人的尊重,要辦成事情,我們自己也要有誠意。

誠意不僅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時候別人對我們的一種要求、一種期望,更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要求和期望。

事上磨:修鍊強大內心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這是王陽明特別打動人的一句話。

陸澄問王陽明:「清靜時,便覺得心境泰然,但一遇事便感覺不一樣了,怎麼辦呢?」王陽明說:「這是只知道靜養,不知道做克除私心雜念工夫的緣故。這樣來對待事情,心境便會反反覆復。人必須在事上磨練自己,這樣才能夠最終處變不驚,遇事泰然處之。」

這個在事上磨的功夫是很多人的瓶頸。很多事情想想蠻好,說起來也一套一套的,但往往最後卻成了「心高命薄」「小姐心丫鬟命」。問題是想的不去做,想做做不了,越做不了越想得多,最後只能靠想像撫慰自己了,把自己給打了個死結。

王陽明當年經常被質問,他的學說和佛家的禪宗有什麼區別?王陽明用一句話就堵住了這些人的嘴:我尤其主張的是要去事上磨練,而不是像木雞一樣只是坐在那裡想;道理都在我心中,積極的心態就能成就大事。

後來,王陽明又提出「知行合一」——知道的事情必須要到做事中檢驗,只有做事才能證明你是不是真的知道了,「知而不能行,只是不知」。最終又提出了「致良知」,也就是憑良知去做事,一個有良知的人,肯定是個能做事的人。總之,王陽明主張,做事是最靠譜的修鍊,入世做事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法門。

這是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盡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通過事上磨,心上覺,去除私慾,警察克己,讓內心明亮清澈如鏡,物來順應,過而不著,就能修得如如不動的強大內心。

在當今一切價值被貨幣化的商業社會,心為物役。無論是貧是富,總覺得自己活得很累,不斷追求更高、更強、更快、更多,如同與自己的影子賽跑,永無止境。只有那些身心中和、內心強大的人,才能知止得定,因定得靜,靜而生慧,得以致遠。

王陽明心學告示世人,在紅塵的生活工作中,通過誠意凈心,事上磨練心境,提升心性,就能獲得「動亦定,靜亦定」的良知力量與智慧。

來源:應天書院

目前2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主編推薦更多開問精彩心學文章,點擊閱讀原文

1、慾望滿足之後 你開啟了上帝視角

2、好色是天理還是人慾?

3、李嘉誠:想出人頭地 就得把握當下

4、一個人徹底的改變 一定始於內心的改變

5、邪淫者

6、王陽明:平衡人性與人慾的根本法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學習陽明心學必讀書:為學須得個頭腦,工夫方有著落
四首詩讀懂「良知」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