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百病生於氣

論百病生於氣

論百病生於氣

《素問·舉痛論》曰:「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這段「九氣致病說」以「氣」這一中國古代哲學的概念高度概括了人體疾病的發病機制,認為氣機失調是疾病發生的基本原理,這一觀點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臨床意義。

1.「人以天地之氣生」

「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說明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聚則形存,氣散則形亡」,說明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氣既有物質性,又有運動性。《素問·六微旨大論篇》:「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氣不有。」升降出入就是氣的基本運動形式(氣機),人體離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就會失去生命的原動力,人的生命活動也將停止。

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中,「左肝右肺」,肝主疏泄以升為用;肺司呼吸以降為順,肝升肺降共同調暢全身氣機。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升胃降調暢中焦氣機,維持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肝脾之升協調腎水上濟心火;肺胃之降協調心火下濟腎水。

2.氣機失調則百病叢生

氣的升降出入一旦停止,則機體的一切生命活動將停息,即所謂「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因此,氣的升降出入若有異常,就會變生疾病。所以說百病生於氣。

九氣致病,其中六者皆為情志致病(怒傷肝,怒則氣上;喜傷心,喜則氣緩;思傷脾,思則氣結;恐傷腎,恐則氣下;悲傷肺,悲則氣消;驚傷心腎,驚則氣亂),其病理特點主要是影響臟腑氣機,從而導致氣血運行紊亂而發病。

3.治百病調氣為要

氣機調暢是機體生命的原動力。治病以氣機調暢為首要關鍵。明代張介賓《景岳全書》:「行醫不識氣,治病從何據」;「所以病之生也,不離乎氣,而醫之治病也,亦不離乎氣。但所貴者,在知氣之虛實,及氣所從生耳。」

氣病不外乎氣虛及氣機失調兩端。「調氣治百病」,氣虛者治宜「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採用甘溫補益之法,選用參、芪之屬益氣,如黃芪建中湯。「急者緩之必以甘,不足者補之必以溫,而充虛塞空,則黃芪尤有專長也。」氣機失調者可分而治之:氣逆者宜降氣,如肺氣上逆之咳喘,可選用杏仁、蘇子、炒萊菔子、厚朴等; 胃氣上逆之呃逆、噯氣、嘔吐,可選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薑等;氣滯者宜行氣理氣,肝鬱氣滯常用香附、鬱金、川楝子等;脾胃氣滯常用陳皮、枳殼、木香、砂仁等;氣陷者宜升提,常用柴胡、升麻、黃芪等,方如補中益氣湯;氣脫者急當回陽救逆,如獨參湯、參附湯、回陽救急湯等;氣閉者又當開竅為急,如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等。

並且,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已經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目前臨床上的很多疾病已經不單純是身體疾病,而是身心疾病。《黃帝內經》中的情志致病觀仍然具有很大的臨床指導意義。七情內傷是很多疾病,甚至疑難重症的起始因素和加重因素,因此,我們治病不但要重視病人的身體疾病,還要重視心理疾病。

總之,「百病生於氣」,我們臨床治療疾病應從調氣入手;抓住疾病的根本,真正做到「治病求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詠梅香如故 的精彩文章:

TAG:詠梅香如故 |